翻转课堂在免疫学教学中的Meta分析①

2020-02-29 02:40:54李忠浩秦睿玲李继连马旭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成绩优秀亚组异质性

李忠浩 王 丽 秦睿玲 李继连 马旭平

(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张家口 075000)

翻转课堂是在2007年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就是由教师创建授课视频,学生课外观看视频中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形式[1]。由于翻转课堂具有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增加学生和教师互动以及个性化沟通的特点,因此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也成为教育界研究最热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课题之一。目前,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并有诸多文章发表,但对其教学效果缺少系统评价。因此,本文就翻转课堂对免疫学教学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以期对课堂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1 文献纳入方法

1.1文献纳入标准 研究在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随机试验。研究方法为翻转课堂,对照组为常规教学法。主要结局指标为:学生期末成绩,成绩优秀率。

1.2文献排除标准 文献排除依据:非对照试验,总结性文献或文献综述,研究数据不全的文献,重复发表文献。

1.3文献检索策略 文献检索使用中文关键词:“翻转课堂”“免疫学”,英文关键词“flipped classroom”“immunology”,在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SINOMED数据库,检索日期均截止到2019年1月。

2 文献评价方法

2.1文献筛选 先由2名研究人员通过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进行文献的初步筛选,对经初筛通过的文献再阅读全文筛选出完全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于不能确定的文献经讨论决定。将最终纳入的文献应用Cochrane手册进行质量评价。

2.2资料分析 对于结局指标期末成绩和成绩优秀率的异质性因素进行亚组分析、发表偏倚及敏感性分析。若各亚组研究的P>0.05,I2≤50%,说明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各亚组研究的P<0.05,I2>50%,说明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3 结果

3.1文献筛选纳入过程 检索关键词后纳入文献153篇,经过再次筛选139篇文献被排除,原因如下:①文献综述;②非对照试验;③数据不完整或无法提取数据;④重复文献。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见表1和表2。

表1 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信息-期末成绩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included studies-final grade

表2 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信息-成绩优秀率Tab.2 Basic information of included studies excellent rate

文章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8篇文献报道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成绩,4篇文献报道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成绩的优秀率。

3.2期末成绩 对纳入的8篇期末成绩文献通过Stata15.0软件进行研究,数据合并后异质性检验,由图1可知,I2=98.2%,说明文献的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翻转课堂试验组与对照组合并效应量WMD=8.242,95%CI为3.902,12.583,Z=3.72,P=0.000,说明翻转课堂试验的期末成绩显著性高于对照组。

图1 翻转课堂试验组及对照组期末成绩的森林图Fig.1 Forest plot of final grade between flipped classroom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3成绩优秀率 对纳入的4篇期末成绩优秀率文献通过Stata15.0软件进行研究数据合并后异质性检验,由图2 可知,I2=0.0%,说明文献无异质性,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翻转课堂实验组与对照组合并效应量RR=2.66,95%CI为1.43,4.95,Z=3.09,P=0.002,说明翻转课堂实验组的期末成绩优秀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

3.4不同发表年限的亚组分析 对纳入的期末成绩8篇文献依据不同发表年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如图3显示,2017年度的3篇文献I2=89.2%,WMD=4.45,95%CI为0.90,7.99,Z=2.46,P=0.014;2018年度的4篇文献I2=96.7%,WMD=12.36,95%CI为6.51,18.21,Z=4.14,P=0.000;2016年度文献仅有1篇,WMD=3.30,95%CI为0.89,5.71,Z=2.68,P=0.007。合并效应量Z=3.72,P=0.000。

图3 不同发表年限的亚组分析Fig.3 Subgroup analysis of different years of publication

表3 文献发表偏倚的Egger′s 检验Tab.3 Egger′s test of publication bias assessment

Note:Test of H0:no small-study effects,P=0.078.

3.5研究对象所在不同专业的亚组分析 纳入期末成绩的8篇文献依据研究对象所在不同专业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如图4显示,医学检验专业的2篇文献I2=78.9%,WMD=6.02,95%CI为-0.02,12.06,Z=1.95,P=0.051;临床医学专业的5篇文献I2=98.8%,WMD=9.38,95%CI为2.16、16.59,Z=2.55,P=0.011;全科医学专业仅有1篇,WMD=7.37、95%CI为5.37、9.37,Z=7.24,P=0.000。合并效应量 Z=3.72,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4 不同专业学生的亚组分析Fig.4 Subgroup analysis of different majors

3.6发表偏倚的Egger′s 检验漏斗图 为评估文献的发表偏倚,进行Egger′s 检验(P=0.078),由表3和图5结果显示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

图5 文献发表偏倚的Egger′s 检验漏斗图Fig.5 Funnel plots of publication bias assessment by Egger′s test

3.7敏感性分析 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ninf法敏感分析,结果由图6显示,本文纳入的任何单个研究没有对整体结果有影响。说明本文的结果较为稳定。

图6 Metaninf法敏感分析森林图Fig.6 Forest plots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aninf method

4 讨论

本研究显示,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同时学生成绩优秀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法就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老师事先布置的作业,通过观察教师发布的教学视频,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利用课堂互动讨论及答疑等环节,建立对知识的全面系统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习效率。因而本教学手法已在国内许多专业广泛应用。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需要任课老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动员,因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毕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另外随着各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多,也应提高教师数量以便及时面对面为学生答疑解惑,另外还应该将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进行有机结合,使它们碰撞出更加美丽的火花,两种教学手法有效融合,从而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①纳入的文献异质性较高,可能存在诸多因素,其中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这与发表同类的文章偏少有直接关系;②在纳入的文献中对翻转课堂使用有效时限的说明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文献提及翻转课堂仅选取了部分章节,有的文献并未提及,这给深入系统的Meta分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③由于缺乏国外的相关文献资料,本文纳入的文献仅来自于国内,因而具有局限性,因此期待有更多高质量的文献发表,从而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探讨课堂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成绩优秀亚组异质性
基于Meta分析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移动度分析
槭叶铁线莲亚组的研究进展
园林科技(2021年3期)2022-01-19 03:17:3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0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心电与循环(2020年1期)2020-02-27 07:48:26
在书上睡觉
琴童(2017年1期)2017-02-18 15:38:29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辩证思维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