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连环担保审计案例

2020-02-28 11:53曹金明
中国内部审计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户连环借款人

曹金明

案例背景

担保圈是指多个借款人因为相互担保或连环担保连接到一起而形成的以担保关系为链条的特殊利益体。连环担保易形成担保圈贷款,使原本不相关的借款人变得息息相关,圈内一个借款人出现信用风险会通过担保链条迅速扩散传导,形成多笔贷款同时出现逾期或者不良,引发贷款风险成倍放大,进而演化成整个担保圈的圈内其他借款人贷款的信用风险。近年来,由担保圈引发的信用风险在我国部分地区大量暴露,影响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资产质量,不利于部分地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在开展零售信贷产品的审计调查项目中,审计人员在某地市分行发现其辖内办理的部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存在连环担保,弱化了该贷款产品的担保措施,形成担保圈,存在重大信用风险。

审计过程与方法

(一)运行模型,发现疑点

审计人员在对X分行零售贷款进行整体分析时发现,其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业务发展增速快、存量业务金额占比明显高于其他零售贷款产品,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均位于X分行零售贷款产品首位,引起审计人员注意。什么原因导致X分行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资产质量却较差?是否还有尚未暴露的信用风险隐患?带着这些疑问,审计人员决定重点关注X分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业务。在非现场准备阶段,除关注已暴露信用风险的贷款业务,审计组还重点关注尚未暴露风险的业务,审计人员编制并运行审计模型进行样本的筛选,发现其中一个审计模型——“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客户保证人不良贷款客户”的运行结果中,X分行211笔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的保证人为不良贷款客户,涉及贷款产品也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贷款金额约2255万元。其中,211笔贷款中的60笔贷款也已成为不良贷款,保证人的贷款业务成为不良贷款,不但说明保证人已经没有还款能力而且还会影响其保证的贷款业务。因此,审计人员初步判断剩余的151笔贷款也存在信用风险隐患。

(二)现场抽样,追踪疑点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模型运行的结果抽取20笔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业务档案进行现场核实。审计人员在现场调取并查看业务档案中的调查报告时发现,调查报告中“保证人贷款信息”显示保证人的贷款业务由行内借款人提供担保,贷款产品也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经过现场核实,审计组初步判断抽取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业务存在形成担保链条的情况,审计人员根据已经核实的情况继续追踪核实发现,8笔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形成担保链条且形成闭环,存在连环担保的情况,涉及贷款金额480万元。行内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制度是否允许以连环担保形式开展业务呢?审计人员通过查阅行内制定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制度发现,制度规定的保证方式包含自然人担保、普通法人担保、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政府平台担保四种方式,并不包含连环担保方式,X分行存在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连环担保情况涉嫌违规。

(三)巧用工具,深入挖掘

审计人员通过抽取业务档案发现,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业务存在连环担保的情况,X分行的连环担保情况是否仅限于这8笔业务?X分行开展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采用连环担保方式范围到底有多大?审计人员为进一步核实该分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存在连环担保所涉及的贷款金额,现场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筛查。通过分析连环担保的形式,发现存在如下特点:一是连环担保链条上的借款人同时又是担保人,二是连环担保链条上的首尾端要形成闭环,借款人必然是同一人。因此,数据处理和筛查的总体思路为:首先筛查贷款业务信息中既是借款人又是担保人的客户,其次通过数据处理找出担保链条上首尾端为同一人的情况。

数据筛查和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从行内信贷业务系统中导出X分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对外担保信息台账,因对外担保台账中没有借款人所对应的具体贷款业务信息,故还需从信贷业务系统中导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业务信息台账;第二步,受Excel软件单张表信息容量限制,导出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业务台账为同一张表中的多个贷款业务台账信息表,审计人员将多个台账信息表通过Excel软件视图项下的数据整合宏合并为一张数据表;第三步,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对外担保台账中的借款人名称与业务台账中的借款人名称进行匹配,保留贷款有结余的借款人信息;第四步,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对外担保台账中借款人与担保人的姓名字段通过VLOOKUP函数功能进行匹配,筛选并保留存在贷款业务的担保人信息并剔除不存在贷款业务的担保人信息;第五步,再次运用VLOOKUP函数功能,在VLOOKUP函数功能中设定匹配后返回数据信息为借款人名称所对应的担保人名称字段区域,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对外担保台账中的借款人名称与存在贷款信息的担保人名称进行匹配,剔除不存在借款信息的担保人名稱,判断第二次匹配保留的担保人名称与借款人名称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存在连环担保,如果不一致,继续运用VLOOKUP函数功能重复第五步中的匹配方法。通过数据匹配和筛查,审计人员发现X分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业务涉及连环担保的贷款客户453户、贷款业务笔数453笔,涉及贷款金额8585万元,单个连环担保闭环借款人数量少则2人,多达16人。

(四)充分验证,精准制导

审计人员通过分析连环担保呈现出的特点确定数据匹配和筛查思路,运用Excel表中的VLOOKUP函数功能,通过数据挖掘筛查出X分行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存在大规模采用连环担保的情况。但信贷业务系统中线上数据进行的数据挖掘和筛查结果是否与线下实际业务情况一致,尚需调取相关业务档案进行核实,因审计人员掌握的连环担保借款人和保证人名称信息已十分明确,仅需调阅业务档案中的保证担保合同核实贷款业务保证人和被保证人名称信息是否与数据筛查结果一致即可。审计人员集中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根据数据筛查结果调取X分行涉及连环担保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业务档案,重点查看保证担保合同,核实担保合同的保证人和被保证人信息是否与数据分析结果一致。经核实,数据挖掘和筛查的结果与业务档案中保证合同记录的信息完全一致,至此X分行采用连环担保形式发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的违规事实明确,涉及金额高达8585万元、不良率43.13%,远高于X分行不采用连环担保方式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0.12%的不良率。

(五)深入核实,探究原因

審计人员核查出X分行存在违规采用连环担保的方式开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的情况后并未止步,而是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X分行采用这种方式开展贷款业务?带着这个疑问,审计人员继续深入核实原因。通过调阅X分行风险与内控委员会会议纪要发现,X分行主管行长和归口业务管理部门均认为连环担保是防控信贷风险、促进业务发展的有效方式。根据掌握的情况,审计组分别向相关客户经理、归口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主管行长核实情况和原因,了解到:与其他担保圈中借款人主动联系保证人形成担保圈不同,X分行迫于经营业绩压力,为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业务,借鉴并“创新”传统的小额贷款联保方式,开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业务采用连环担保方式防控风险,殊不知却违规形成了重大风险。

审计结果

(一)审计结果认定

针对以上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认定X分行在开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业务时主动违规采用连环担保的方式,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管理问题且已形成大面积不良,主管行长和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承担管理责任,经办人员应承担直接责任。

(二)追责情况认定

审计组将核查结果反馈给X分行的上级行,建议上级行督促X分行迅速与借款人沟通,提前结清贷款或增加其他担保措施,同时建议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X分行的上级行针对审计组发现的问题迅速整改并对相关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思考启示

(一)业数结合,解决“痛点”

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非现场分析与现场审计脱节的“痛点”。本案例中,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业务属涉农贷款。我国农业产值低,“靠天吃饭”现象明显,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往往面临较高风险,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的核心风控点并非借款人收入是否充足,而是担保措施是否有效。因此,掌握业务核心风控点并结合数据提取、分析是解决“痛点”的有效方法。

(二)巧用工具,深入挖掘

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工具多样,如Python、Rapid Miner等,挖掘方法层出不穷,如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短时间内掌握上述挖掘工具和方法并非易事,而内部审计工作又需要充分运用数据挖掘工具进行挖掘,作为较为流行并相对易于掌握的办公软件,巧用Excel的数据处理和挖掘功能可实现深度数据挖掘。

(三)批量风险,源于管理

与单笔信贷业务出现风险主要源于贷款“三查”不到位不同,某个贷款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大面积不良的原因并非仅仅是贷款“三查”不到位,而是源自贷款产品部门对于产品的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措施。实际审计工作中,针对此种情况,应追根溯源、归因分析,深挖管理方面的原因。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审计局天津分局,邮政编码:300022,电子邮箱:893941653@qq.com)

猜你喜欢
大户连环借款人
关于“债”的事儿,你必须知道
五连环(四)
五连环(三)
撮粮之术(下)
恼人的连环信
小微企业借款人
愿招聘大户来的更多!
热词
船祸
船 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