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保
摘要 保存与传播知识是大学图书馆的使命之一,经典推广与阅读是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利用哥伦比亚大学的百万开放课程大纲项目数据,从分布特点、高影响力著作、高影响力作者角度,统计与分析了50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大纲所推荐的经典著作。研究发现,一流大学极为重视经典阅读,阅读内容覆盖了西方文明史上的优秀作者及其经典著作,导向上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经典阅读。对于我国大学图书馆而言,阅读推广应回归经典,服务嵌入至本科教学,重视图书馆数据开放与跨界共享。
关键词 推荐书目 教学大纲 本科教育服务 开放数据 阅读推广 大学图书馆
分类号 G252.1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20.01.010
1 引言
大学生是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对象,研究其阅读内容特征及行为规律对于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馆藏发展乃至教学支持服务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研究路径来看,主要有如下三种方式:一是基于调查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表、深度访谈、日志记录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而去分析学生阅读内容、阅读行为、阅读环境、阅读媒介等,如中国研究团队利用“学术阅读调查问卷”收集的1165份问卷分析中国大陆学生阅读的载体偏好[1],许广奎和周春萍通過问卷调查,从阅读需求、读物需求和阅读利用行为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特征[2]。胡斯伯格(Foasberg)通过日志记录研究了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学生的阅读载体偏好问题,结果表明多数人更喜欢使用纸质载体进行长篇和学术阅读[3]。二是基于实验方法的阅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如宫梅玲等实验探讨了推荐阅读对于抑郁的治疗效果[4],马谐等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背景音乐对中英文阅读理解的影响[5],陈庆荣和杨亦鸣通过眼球追踪技术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古诗阅读过程中的语篇加工机制[6]。弗罗因德(Freund)等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数字阅读过程中,不同文本环境对信息交互及其理解结果的影响[7]。三是基于书目数据的阅读内容特征研究,艾春艳和刘素清分析了北京大学100多位教授所推荐的图书特征及其社会意义[8],吴汉华等分析了我国“985工程”大学高借阅率书目的特征[9]。
大数据、开放数据、数字人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驱动研究视角、数据与方法的创新。美国哈佛大学米歇尔(Michel)等利用谷歌数字化图书数据,定量研究了文化组学(Culturomics)[10]。塞莎特——全球历史数据银行(Seshat: Global History Databank)①为研究战争与和平、宗教问题、现代经济增长与政治稳定的文化根源等重大问题提供数据支持[11],所研究的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等著名杂志上。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开放课程大纲项目(The Open Syllabus Project, OSP)为图书馆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提供了新数据、新思路。笔者拟分析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推荐书目数据,为我国大学图书馆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2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1)研究思路。教学大纲是高等教育系统化教学运动的结果,其内容包括“课程描述、阅读材料、学习活动、评分标准、学术诚信、教学日程等构成要素”[12],这种结构化文本是教学、学科史、图书馆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13]。在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教学大纲中所引用或推荐的图书能够为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评价提供新思路、新数据[14]。例如,教学大纲中数据能够为图书馆识别合作机遇[15],杰弗里(Jeffery)等通过对8所大学1226门课程数据的挖掘分析来证明图书馆在教学中的价值[16]。课程大纲中所推荐的教材、阅读材料、参考文献构成了整个课程的知识基础,系统收集、组织和深度分析这些数据则有利于促进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文献资源建设和教学支持服务。
(2)开放课程大纲项目[17]。1950年,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1969年)建立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美国大会项目(American Assembly Project),OSP即为该机构成果。OSP旨在通过课程数据资源建设探索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出版与思想史方面的知识。OSP数据主要来自三个途径:抓取大学课程网站数据,与各个大学签订协议获取教学档案数据以及个人免费捐赠的教学大纲数据。目前,OSP已收集了约110万门课程,其中80-100万门课程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过去15年的教学课程数据。OSP还开发了专门的数据浏览软件,可以通过机构、学科、国家等字段浏览。自建立以来,OSP产生了较大影响力,美国《时代周刊》(Time)、《自然》(Nature)、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都曾报道过。此外,OSP定义了教学分数(Teaching Score)、教学频次(Counts)等指标,计量与评价教学大纲。教学频次是指著作在教学大纲出现的次数,在同一教学大纲中无论被推荐多少次,均计为1次。
2.2 分析方法
如图1所示,本研究分析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具体是:(1)选择一流大学,根据《泰晤士报》2018年大学排行榜[18],选择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学。(2)通过“机构”字段在OSP中分别检索前100名大学的推荐书目,并下载各大学教学频次10次以上的书目,共计3798种。数据采集时间为2018年8月7—17日。(3)经过数据清洗和合并,最终选取50所一流大学所推荐的2592种著作。(4)将合并的数据按照出现频次进行排序,以机构推荐次数作为测度指标,构建研究数据集。(5)OSP数据较为简单,因此将其与CALIS书目数据库、Web of Science的数据进行比对,增补中国图书馆分类号、出版发行项、期刊名称等元数据信息,为深入分析提供路径。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著作分布概况
(1)机构分布。表1展示了50所世界一流大学教学大纲中所推荐的书目数量(教学频次≥10),换言之,是每所大学至少10门课程所推荐的著作,其中前三位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496种)、哈佛大学(400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326种),推荐著作数量在50种以上的大学概况如表1所示。
(2)文献类型。除图书外,所推荐的著作中学术论文385篇,分布在183种期刊上,其中5篇以上的期刊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所推荐论文主要来自高影响力期刊,尤其是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法学顶级期刊,这些论文是各个学科发展中的经典理论与方法,如《美国政治学评论》中的《比较政治学与比较研究方法》[19]一文。
3.2 高影响力著作
得到5所以上大学推荐的著作有85种,换言之,这85种著作至少被50门以上课程所推荐、引用或参考。表3列出了推荐机构数10以上的著作。
上述85种高影响力著作,从类型上看,图书83种,学术论文2篇,分别是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哈丁(Garrett James Hardin)的《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Commons),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Ronald Harry Coase)的《社會成本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在空间范围上,作者所在国家按照推荐数量由高到低依次是:美国32种、英国23种、古希腊14种、德国5种、法国5种、奥地利2种、古罗马2种、加拿大1种、意大利1种。在时间范围上,覆盖了西方古典时期、中世纪、近代、工业文明和当代各个历史阶段。在学科内容上,85种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经典为主,主要是文学、哲学、政治、法律和经济学,自然科学仅为7种。从内容上而言,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人文社科原典是学生必读之作。一方面,原典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渊薮、是一门学科得以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和近代著作,如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伦理学》、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利维坦》、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的《论美国的民主》、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是哲学、历史、社会学、政治学等各个学科的共同经典,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解读,历久弥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学人。另一方面,各个学科也有自身的必读经典,例如,在英语语言文学领域,“英语诗歌之父”乔叟(Geoffrey Chaucer)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集中世纪英语文学之大成,开创了英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20],是学习与研究英国文学的必读之作。
(2)经典教材是各个学科学生的必读著作。曼昆(N. Gregory Mankiw)的《微观经济学原理》、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经典教材,已经出至十几版。自然科学这一特点更为明显,戴特尔的《C:如何编程》,斯图尔特的《微积分》,《科学》杂志前主编布鲁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的《细胞分子生物学》。
(3)经典论文也是各个学科学生的必读著作。在社会学领域,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1973年发表于《美国社会学评论》(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的《弱连接的优势》(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一文,奠定了社会网络理论基础,在Web of Science中被引次数高达13125次。哈丁1968年发表于《科学》的《公地的悲剧》一文,在Web of Science被引次数也高达10031次。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Ronald H. Coase)的《社会成本问题》论文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4)学术规范是学生必修知识与技能。写作规范方面,斯特伦克(William Strunk)的《风格的要素》、杜拉宾的《芝加哥大学论文写作指南》、吉巴尔迪(Joseph Gibaldi)的《MLA科研论文写作规范》是英文写作、学术规范教育的必备之作。艾尔·巴比(Earl R. Babbie)的《社会研究方法》是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著作。
3.3 高影响力作者
50所一流大学所推荐的著作包括了2170位作者,其中被5所以上大学所推荐的作者有117位,换言之这些作者至少被50门课程所提及。表4列出了推荐机构数大于等于14的高影响力作者。
117位作者国家分布如下:美国58位,英国26位,古希腊9位,法国8位,德国6位,古罗马、加拿大和意大利各2位,奥地利、丹麦与匈牙利各1位,此外还有1位团体作者是世界银行。上述作者群体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特征:
(1)西方文明不同历史时期的杰出人才。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Thucydides),中世纪时期的乔叟(Geoffrey Chaucer)等,近现代的莎士比亚、康德、卢梭、霍布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马克·吐温(Mark Twain)、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福柯、罗尔斯、加缪(Albert Camus)、保罗·克鲁格曼等。
(2)各学科领域的杰出思想家及里程碑式人物。哲学方面的亚里士多德、尼采、康德、海德格尔等,文学领域的莎士比亚、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菲兹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海明威,社会学奠基人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涂尔干(mile Durkheim)、福柯等。
(3)专业领域重要奖项的获得者。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海明威、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加缪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克鲁格曼等,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丁·路德·金、基辛格,普利策奖获得者贝蒂·弗里丹等,此外还有雨果奖(Hugo Awards)、星云奖(Nebula Award)获得者。
(4)经典教材的编写者。如《芝加哥大学论文写作指南》作者杜拉宾、《物理学》作者詹姆斯·沃克(James S. Walker)、《C程序设计经典教程》作者迪特尔(Harvey M. Deitel)等。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結论
综上所述,世界一流大学学生的阅读特征如下:
(1)越是一流的大学,越是重视经典阅读。大学的基本使命是管理知识、传播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21]。诚如康奈尔大学使命所陈述:“发现,保存和传播知识,教育下一代全球公民,并在康奈尔社区内外推广广泛的求索文化。”[22]大学通过课程教学、阅读推广、导读等方式向学生传播人类所有的文化精华知识。经典承载着“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23],在经典的阅读体验过程中,在课程教与学的交互中,在生活的顿悟与体验中,构成了一个丰富的阅读景观,从而创造知识与发现自我。
(2)读经典、读前沿、读方法[24]。经典涵盖了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学等名著,在阅读与学习经典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经典类型不仅包括学术专著,还包括教材、学术论文等,这些构成了世界一流大学课程阅读材料的基本类型。值得注意的是,经典教材是一门课程逻辑展开的基础和知识传播的载体,生生不息地影响一代又一代学人,一部经典教材是一段生动的知识发展史,也是一段出版史与翻译史,更是一部文化史,其背后故事足以成为一门课程。斯蒂芬·罗斯《公司理财》已出版至第11版,长达30年,更有学者珍藏了该书的所有中文版本[25]。论文阅读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前沿,经典学术论文是一门学科得以形成或是重要发展阶段的里程碑,阅读学术论文有利于训练学生学术阅读能力,准确理解作者思想。研究方法、写作教程与学术规范方面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术素养。
(3)阅读范围覆盖了西方文明史上优秀作者及其经典著作。上述分析表明,这些经典著作代表了西方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文化成果、优秀作者。人文社科经典历久弥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自然科学的著作主要以近代和现代的学科奠基之作或经典教材为主,反映出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学科知识演进的较大差异。
(4)重视通识教育与学科基础的训练。人文社会科学经典是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石,具有共通性,如《理想国》是哲学、社会科学、政治学、法学的必读经典。阅读此类著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与科学素养。而每一门学科也都拥有自己的经典,例如,学习英美文学,莎士比亚的著作是绕不开的经典,因为莎士比亚是西方文学经典的中心[26]。而经济学、心理学和理工学科的经典教材与论文是一门学科的必读书目,这类著述的阅读是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规范的必要途径。
4.2 实践建议
(1)阅读推广应回归经典[27],阅读经典对于传承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28]。大学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保存与传播机构,应重视经典著作的推介与导读,可以借助以下方式促进经典的推广:一是创造阅读经典的氛围,通过世界读书日、名家讲座等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经典的氛围。二是重视经典推荐书目的编制工作,推荐书目是“为指导读者读书治学或普及文化科学知识,选择适合特定读者群所需要的书籍而编制的一种目录[29]”。我国历来重视推荐书目编制工作,如,张之洞、缪荃孙编制的《书目答问》,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胡适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都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向各年级学生推荐了“一百本经典”,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30]。在新媒体时代,推荐书目工作仍然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与社会意义,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介经典著作。三是针对不同学科还应编制相应的专科书目,与学科服务、教学支持服务深度融合,为不同专业推荐经典性的学术著作、教材、学术论文、学术视频等。四是创新书目推荐方式,如通过微信平台[31]、学术社交网络等推荐。四是倡导深阅读,“在电子阅读大行其道并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如何在广大读者身上保留沉浸式阅读的习性”[32]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而经典更宜深读细读。
(2)以经典促进本科教育。一是文献资源建设应重视中外经典学术专著、经典教材的采访与组织,建立符合学科发展需求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教与学提供支持。同时,重视复合馆藏建设,“学术图书馆应将印刷和电子书视为互补,不可互换,并致力于维护支持各种学习和研究风格的混合馆藏”[33],经典学术专著与教材在载体形式、版本、语种等方面应求全,纸本图书适宜深阅读,电子图书便于学生借阅,英文原版图书则有助于教学,多版本图书可服务于学术研究。二是开展面向教学的专门课程服务,设立课程馆员岗位,为具体课程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技术工具、空间资源等[34],将经典推介嵌入本科教学之中。
(3)重视数据开放与跨界共享,OSP项目是数据共享与数据驱动创新的典范,在课程教学、阅读推广、数字人文、替代计量学、文献资源建设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数据驱动创新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领域,例如,图书馆可将书目数据、读者数据等与学校其他部门的课程数据、学术活动数据等相互关联与共享,这对于精准识别用户需求、发掘服务创新点、推广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5 结语
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图书馆,一流图书馆离不开一流馆藏与服务。阅读推广是一流本科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开放课程大纲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初步梳理了世界一流大学课程的推荐书目及其特征,对于我国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文献资源建设、开放数据创新应用与服务等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但是,研究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数据来源不够完整,数据质量也不尽人意,未能覆盖全部一流大学的课程大纲数据,缺少中国等非英语国家数据。检索功能上,学科分类、时间、国家地区等也不够完善[35]。在未来研究中,随着OSP项目的不断完善以及数据质量的提高,在跨地区跨机构阅读状况比较、阅读生态的时代变迁、课程建设与图书馆互动关系、教材评价等方面可以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肖鹏,潘燕桃,张久珍.中国大陆大学生学术阅读载体偏好与行为研究:基于全球调查数据的比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1):62-75.
2 许广奎,周春萍.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為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14):82-85,92.
3 Foasberg N M. Student reading practices in print and electronic media [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14,75(5):705-723.
4 宫梅玲,于学美,冀宝苹,等.失恋引发的大学生抑郁障碍阅读疗法书方分析及配伍[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80-88.
5 马谐,刘佳,刘艳,等.背景音乐对中—英文阅读理解的影响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4):472-478.
6 陈庆荣,杨亦鸣.古诗阅读的认知机制:来自眼动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17(3):48-76,205.
7 Freund L, Kopak R, OBrien H. The effects of textual environment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mplications for searching as learning [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16,42(1):79-93.
8 艾春艳,刘素清.学问·读书·人生——北京大学教授推荐书目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6):104-107.
9 吴汉华,姚小燕,倪弘.我国“985工程”高校图书借阅排行榜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6):63-69,20.
10 Michel J B, Shen Y K, Aiden A P, et 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ulture using millions of digitized books [J]. Science,2011,331(6014):176-182.
11 Seshat: Global history databank [EB/OL]. [2018-08-11]. http://seshatdatabank.info/.
12 郭文革.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58-64.
13 Stanny C, Gonzalez M, Mcgowan B. Assessing the cultur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a syllabus review [J].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2015,40(7):898-913.
14 Kousha K, Thelwall M. An automatic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teaching impact of books from online academic syllabi [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67(12):2993-3007.
15 Williams L M, Cody S A, Parnell J. Prospecting for new collaborations: mining syllabi for library service opportunities [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4,30(4):270-275.
16 Jeffery K M, Houk K M, Nielsen J M, et al. Digging in the mines: mining course syllabi in search of the library [J]. Evidence Based Library & Information Practice,2017,12(1):72.
17 What is the open syllabus project? [EB/OL].[2018-08-15].https://opensyllabusproject.org/faq-2/.
18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 [EB/OL]. [2018-08-01].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8/worldranking#!/page/0/length/25/sort_by/rank/sort_order/asc/cols/stats.
19 Lijphart A. Comparative politics and the comparative method [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71,65(3):682-693.
20 肖明翰.乔叟对英国文学的贡献[J].外国文学评论,2001(4):85-94.
21 李宇明.大学的使命[N/OL].光明日报,2013-10-16(16).[2018-09-12].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3-10/16/nw.D110000gmrb_20131016_1-16.htm.
22 Cornell University. University mission [EB/OL].[2018-09-12].http://www.cornell.edu/about/mission.cfm.
23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M].王云熙,周锋,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7.
24 黄琪轩.美国研究型大学如何组织课前阅读(上篇)[EB/OL].[2019-02-15].https://mp.weixin.qq.com/s/x2WQPsPEtA 03qflF2RsoZg.
25 王洪波.经典MBA教材《公司理财》的出版历程[J].出版人,2017(11):46-47.
26 李伟昉.莎士比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隐秘之源——以布鲁姆《西方正典》为中心[J].人文杂志,2018(7):67-73.
27 张筠.经典阅读现状的应对路径:回归原典[J].图书情报工作,2013(13):44-48.
28 王余光.论阅读传统经典[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10-116.
29 徐雁,谭华军.目录明,方可读书:推荐书目、影响书目、畅销书目与读物推广[J].图书馆杂志,2014(4):30-36.
30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四个一百|图书馆“一百本经典”阅读方式推荐[EB/OL].[2018-09-27].http://www.lib.xjtu.edu.cn/info/1061/14063.htm.
31 黄颖,杨贺晴.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荐书目模式及效果调查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75-83,101.
32 周宪.从“沉浸式”到“浏览式”阅读的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2016(11):143-163,208.
33 Durant D M, Horava T. The future of reading and academic libraries [J]. portal: 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2015,15(1):5-27.
34 黄晓斌,杨敏.世界一流大學图书馆为本科教学服务的做法与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9,39(7):136-143.
35 Nowogrodzki A. Mining the secrets of college syllabuses [J]. Nature,2016,539(7627):125-126.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1189
收稿日期:2019年2月15日
(责任编辑:支娟)
What Classics Are First Class University Students Read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Big Data of Million Open Syllabus
Meng Xiangbao
Abstract: Maintaining and disseminating knowledge is the mission of academic libraries. Classic promotion and reading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Based on big data of Open Syllabus Project, the paper retrieves and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classic works recommended by the syllabus in 50 first class universities. It describes and analyzes 85 top writings and 117 top auth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class university pays great importance to classic reading by covering excellent authors and their classic work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paying significant attention to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lassics reading. Therefore, it gives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academic libraries in China, which includes returning od reading promotion to classics, embedding services i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and sharing of library data openly and crossboundary.
Keywords: Recommended Bibliography; Syllabu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upport; Open Data; Reading Promotion; Academic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