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在多层螺旋CT诊断中的危险度分级评估

2020-02-28 23:05:5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危险度胃肠道直径

云 昊

(文昌市人民医院,海南 文昌 571300)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之一。根据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临床上对胃肠道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分为极低、低度、中度、高度四个级别[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肠胃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归纳了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探讨了其与肿瘤危险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40例肠胃道间质瘤患者,其中男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4-64岁,平均年龄45.3±14.3岁。患者临床症状包括:长期腹胀,不同程度的腹痛,个别患者出现便血、呕吐、呕血、大便脓性改变有便血等。本研究方案经医疗伦理组审核通过,研究前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CT诊断前均接受大便潜血实验检验以及免疫化学染色检验。

1.2 检查方法

1.2.1 CT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型号:GE Optima CT660(128T 厂家: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国家:中国大陆)进行全腹及盆腔平扫+增强检查。嘱患者禁食8~10小时,CT扫描前30 min饮水800毫升,检查前再次饮水200~300毫升[2]。扫描参数包括分别调整管电压及管电流,电压参数保持在120千伏左右,电流应最低不小于250毫安,最高不超过300毫安,扫描层厚1.25毫米,层间距以及重建层厚均保持1.25毫米。加强图像扫描时应建立肘静脉通道,注射对比剂后分别取30s、60s、120s时的图像,将图像上传至电脑终端并展开分析。(替换你自己的扫描参数):

1.3 图像分析

根据图像展开具体分析, 分别对肿瘤生长位置、直径、形态、生长方式、边界、强化方式、强化程度、是否存在积液展开分析。生长位置通常处于(结直肠、胃大部、小肠)。肿瘤的大小根据直径的长度进行分析:不足5公分、6—10公分、超过10公分。观察形态可以根据其外表分为(规则、不规则)两种。观察肿瘤边界,边缘光滑且规则视为清晰,无法直观辨识视为模糊。根据所处位置判断是否为腔内或腔外生长方式。

病理学检测及危险度分级

将肿瘤的危险度分别划分为(较低、低度、中度、高度)四个等级。分析肿瘤的大小/直径、肿瘤所处位置、强化方式、生长状态、肿瘤表面特征等。结合诊断结果判断肿瘤危险度的影响因素。

结合GISTs检查,判断间质瘤的危险度。根据CD34、Actin、s-100三个指标判断,其中Actin、s-100真阴性,CD34真阳性视为低危。

2 结 果

2.1 肿瘤分布位置及直径

本研究中胃肠道间质瘤的生长多集中于胃、结直肠、小肠三个部位;

肿瘤最小直径 0.7 cm,最大直径24cm,平均(12.5±7.6)cm。

2.2 肿瘤形态

共40例患者,经CT检查后肿瘤较小者有24例,平均直径(2.5±0.4)cm,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较大者形态多不规则,有16例,平均直径(7.1±1.4)cm,边界欠清晰。腔内型共有27例,多于腔外型13例。

3 讨 论

胃肠道间质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因间叶组织细胞恶性病变导致的肿瘤类型。在所有胃肠道肿瘤中发病率达到3%左右[3]。肿瘤集中发生在胃部、直肠、结肠、小肠等部位,其次还能够发生在食管,因肿瘤占位关系能够导致周围组织受到压迫,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饮食以及生命质量。结合影像学检查以及手术病理检查能够及时明确胃肠道间质瘤的生长位置以及生长状态,根据检查结果能够及时明确肿瘤的危险度并针对性制定治疗计划。本次研究结合我院40例肠胃道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结果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生产位置以及生长性质、强化方式、肿瘤表面特征、大小均存在差异,同时也能够影响肿瘤的危险等级。

综上所述,经多层螺旋CT检查,胃肠道间质瘤的危险度多余肿瘤的生长位置,肿瘤表面征象、大小、强化状态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猜你喜欢
危险度胃肠道直径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科学(2022年4期)2022-10-25 02:43:06
各显神通测直径
胃间质瘤的MRI诊断及侵袭危险度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山水(直径40cm)
云南档案(2019年7期)2019-08-06 03:40:50
危险度预测联合肺栓塞排除标准对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能谱CT定量参数与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危险度的关系
一类直径为6的优美树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灾害学(2014年1期)2014-03-01 02: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