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捷樟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
(一)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含义
所谓医院内部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医院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医院内部管理存在弊端和漏洞,而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告是合法、公允以及内部管理是健全有效的,并因此提出不恰当审计意见或建议的可能性。
(二)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
1.客观性。由于在医院经营环境下,产生审计风险的因素客观存在,造成内部审计风险的必然性。
2.广泛性。由于医院内部审计目的是促使医院加强内部控制,改善内部管理,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使得内部审计范围扩展到医院整个经营活动之中,审计风险存在于方方面面。
3.延续性。内部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项目全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整改阶段。某个内部审计项目结束后,内部审计人员要对发现问题的整改、处理进行跟踪,这使得内部审计在时间、空间上进一步延伸,这也可能加大审计风险。
4.潜在性。虽然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风险的隐蔽性较低,但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只有当内部审计结论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成为现实并承担严重后果时,才显现出来。
5.可控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并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方法,帮助医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改善经营管理,可使风险降至较低点。
近几年来,内部审计在我国迅猛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但医院内部审计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首先,部分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人员配置、经费保障上支持不够,使得内部审计工作难与有效开展。其次,我国医院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工作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最后,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且人员配备数量不足。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
目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三大类: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静脉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Ⅱb/Ⅲa拮抗剂。
(一)财务收支审计风险。目前医院内部审计多为事后审计,缺乏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还停留在查错防弊上,更多地对医院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监督,缺乏对医院效益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的审计评价,内部审计的服务和管理功能以及预警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经济效益审计风险。经济效益审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审计,它是审计发展的新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审计活动,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和审计经验的限制,经济效益审计风险表现在能否运用系统的专门方法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状况和影响经济效益的诸因素进行审查、分析并评价经济效益优劣,并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以促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对被审计部门或被审计人员应负有的直接或相关责任作出错误的判断,得出与客观事实不符的错误的审计结论和评价,从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性。
(四)投资决策审计风险。投资决策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因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制定不当,造成重大问题应审未审。二是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事实认定不清楚,审计证据不充分、不适当,缺乏说服力。三是审计报告反映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数据有误;审计报告问题定性不准确,引用法规不恰当等。四是由于投资审计工作专业性较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但目前医院内部审计队伍中精通这方面业务的专业人才不足,造成审计深度不够未能发现重大问题而导致审计质量风险。
(五)审计环境风险。首先,医院的中心工作是医疗服务,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往往被医院管理层忽视,有的医院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或创建等级医院的需要。另外,目前除了《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国家还没有颁发医院内部审计相关法规,现有的医院内部审计的规范要求大多较为宽泛,有些是专门针对部直属单位的,对基层卫生机构实际指导性不强。上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均会不同程度增加内部审计的风险。
(一)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内部审计风险意识,不但有利于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报告质量,而且有利于更好发挥内部审计在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相关法规、制度。本部门本单位应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特点,出台操作性强的内部审计规定、办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内部审计法规体系,使内部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三)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单位管理层的重视至关重要,充分保证其机构、人员、经费上的独立性,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因此,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对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五)重视信息化建设,优化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本行业、本单位特点,积极参与审计应用软件的编制开发,通过医院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医院管理"透明化",有利于强化内部控制,降低审计风险。
(六)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尽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范围上各有着眼点,但两者的审计原理是相同的。如果内部审计能恰当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成果,就能有效减少重复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而且,外部审计的执行者多为会计师事务所,其人员、审计方法等都比较专业,对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降低审计风险,在诸多方面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七)重视考核和激励机制建设?。医院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形成规范的审计项目质量考评、审计人员绩效考核等系统的激励制约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跟踪审计结果的处理情况,重视责任追究的落实,使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反馈到全院各科室并加以整改,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强化医院内部审计风险意识,不但能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规范内部审计工作,而且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更好地为医院经济管理提供决策咨询,提高医院服务效率,促进医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