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谢维华
在新时期,市场中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国有企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制度,也是实现有效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使得国企从管理层至一线生产员工有效实现控制目标;在财务工作中,能够确保财务管理所需信息的完整性具体包括企业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程度、企业详细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等。持续高强度的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进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帮助国有企业管理层使用真实信息进一步做出最佳决策,考核工作人员的具体绩效,最大程度上防止国有资产的滥用与流失。
具体来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遵循五大原则:相互制约性、控制全面性、成本效益最大化、体系适应性及管理重要性。相互制约性是指在企业内部中,对相容性较差的工作岗位、部门进行分离,并进一步进行平衡性检查,使不同岗位、不同部门间的治理结构清晰、职责分配合理、业务流程流畅并且形成相互制衡的高效运作局面。企业进行具体机构部门设置时,应首先进行科学合理地决策,同时考虑到如何进行有效监督的问题,实现能够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部门和下属单位管理的全覆盖。在具体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内部控制体系应该严格对经营成本就行高效管理,平衡投入与产出。
(1)财务管理体系不完整,内部控制观念不强。国有企业在过去长期受计划经济观念影响,一些企业仍旧采取落后过时的、不完整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企业中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所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甚至不能科学的设置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部门与岗位,或者即使设立后没有制定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范,造成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发挥其设立之初预想的重要作用。(2)财务管理决策过程缺乏科学性。财务管理决策失误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面临的最大风险。国有企业内部进行具体的财务管理决策时,领导仅凭个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行为,导致财务管理决策失误的屡屡产生,这种缺乏科学性的决策方式容易造成财务管理风险,同时也损害内部控制体系的权威性与管控作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代理人对自身经济利益过分关注的问题,非科学理性的决策能够将该问题产生的后果放大,这造成企业预期的盈利情况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给企业整体盈利前景带来巨大阴影。(3)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但是,在某些改革死角,仍然存在着企业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不良现象。对企业职工的管理与考核仍然停留在是否能够准时上班的低级方式,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考核项目不合理,对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重视程度不够,这些现象造成财务管理考核体系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国有企业中往往存在激励机制不完善的情况,激励方法不能够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人员提供足够激励,这使得企业内部整体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不足,财务管理水平与内部控制体系完整程度提升缓慢。
1.增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理念。第一,国有企业管理层要坚决摒弃企业中旧有的传统管理思维与管理方式,要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节奏、高强度竞争,从管理层开始强调竞争的残酷以及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在企业内部全面实行高强度的财务管理,使得每一位员工不能减轻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第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从源头抓紧,从财务工作人员招聘流程抓起,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招聘严格程度。同时,要监督财务工作人员对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违法乱纪事件和违反企业规章的行为,一经发现要坚决打击。这些措施在客观上也完善了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增强了管控财务风险的能力。
2.优化考核机制,提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效率。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合理的考核机制是提升企业生产及经营效率的重要推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代企业制度中财务管理特点的学习领悟,掌握在本企业推行国内外大型现代企业先进考核机制的能力。在改进考核机制,能够明确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绩效差别的基础上,企业应进一步制定适当的激励机制,对工作能力突出、对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员工,应进一步使用激励措施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能力欠缺的员工,则要进行适当惩罚,增强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3.加强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发展过程中,拥有完善的软件及硬件设施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条件。尤其在现代化企业中,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能够高效发挥其作用,硬件设施的完善、软件系统的及时更新是至关重要的。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信息的快速处理、完整储存及精确查找,能够极大的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同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科学化程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