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丽
统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涉及到公积金机构内部归集、信贷、财务、信息等各个业务职能部门,各业务部门对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情况掌握的比较透彻,能最先得到准确的业务变化数据,而这些数据是统计报表、统计分析的主要来源。
要使统计工作由定量统计发展为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就必须增强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意识,召开业务分析会等可邀请统计人员列席,使其了解业务概貌,从根本上解决综合分析资料缺骨少肉的问题。统计部门内部要强化数据的统计与复核责任,建立业务统计台账,有效避免数出多门、数据前后不一致的情况。
同时,随着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和推进大数据共享建设,应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金融等外部监管部门的联动与沟通,加强与统计、房管、工商等部门的横向协作,根据不同统计报表的指标内涵、统计要求,做好公积金统计数据与各部门所掌握数据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信息共享,特别是在住房公积金使用效果分析、应缴人数调查、非公经济建制情况等方面开展部门合作;在业务运行分析方面,广泛收集和利用相关信息和资料,提高运行分析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统计数据使用的管理,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主动性,推动统计工作信息化又快又好的发展。
提高住房公积金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
要切实提升住房公积金统计工作效率,提升统计服务质量,要提高对统计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的认识,加大投入,有效促进统计工作信息化进程。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配备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信息技术人员,根据统计报表工作要求,及时调整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置,增加与统计指标相关的审核功能,按照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规范业务信息系统的审核逻辑,充分利用勾稽关系进行数据核验和错误预警,努力实现各类统计业务数据自动生成,有效地避免数据采集的随意性,减少人工取数和统计失误。保证统计数据真实,为及时、准确、高效地完成统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为住房公积金管理和决策者提供科学、详实的参考,为住房公积金缴存对象提供可靠的权益保障。同时,要加强信息传输网络安全以避免统计信息和内容受到干扰。
完善现有核心业务软件,由住房公积金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发统一的公积金业务系统软件,设置规范标准的运行程序,为住房公积金统计工作设置独立的子系统,从而提高数据信息统计分析的质量,有效地应对行业基础数据标准的变化,促进单位内部和外部使用者对统计信息的分享。
明确财务工作目标
要想更好的落实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在前期首先要明确与细化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的目标,科学分解管理任务,增强管理工作的可行性。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调整方面,还需要综合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与流程将其进行细化分解。对于目标的制定本身就需要全面考虑其可行性,并且结合实际项目的具体特点,将其与企业的财务管理计划相融合,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使其处于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中,同时也为后期的考核提供方便。
内部控制
在住房公积金的内部控制和实施中,从领导层面入手,引起注意。在内部制度管控中,掌握基本处理要点。在对应的内部管理中,合理的测评是关键。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开展科学化的评估。上级主管部门和工作部门等严格进行考察,要对房地产业、银行业等行业严格把关,在业务办理中严肃、谨慎,合理规避风险。
实现多元化目标
在住房公积金的项目设定中,涉及到的是公积金归集和公积金贷款等项目,需要确保住房公积金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保值增值性。在法律政策执行中,个人以及集体等提供对应的准备数据,在信息分析中,如何实现资金的稳定运作是关键,在实际操作中,对具体的数据掌握,依据住房公积金的目标设定,在多元化目标设定中,以内部控制环节作为基础,确保符合要求。
通过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建立数据共享关系
住房公积金中心有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并执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为住房公积金中心并入统计体系提供了组织、制度和技术保障。可考虑由中央银行会同财政部、建设部作出相应的法律或制度安排,人民银行与公积金中心首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索取公积金业务相关数据。
待时机成熟,由公积金中心通过数据接口定期向人民银行提供报表。在统计指标设置方面,由于现行的“全科目”统计指标体系是以银行业为基础设置的,而公积金中心作为非银行的事业单位,“全科目”统计指标体系无法直接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会计科目融入,因此应针对住房公积金业务性质设立单独的报表体系。
总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从行动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支持,确保财务管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