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路径探析

2020-02-28 15:28李志国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9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政治

◎李志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用鲜血和汗水铸就了的价值追求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利用红色文化的引领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积极引领和潜移默化作用,不断探索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

(一)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容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等过程中创造的文化资源。其中有物质方面的,如伟人故居、革命遗址、重大历史事件纪念馆、革命者留下的遗物等,也有精神领域的红色资源,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延安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红岩精神等。这些红色的教育资源是经过革命的洗礼沉淀流传下来的伟大精神,可称得上是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资源财富。高校应该充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英勇献身的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引起大学生的关注,也会在无形中感染他们。既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从其内涵来说就是我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创造的文化资源,究其本质就是爱党、爱祖国。如果思政课能够将红色文化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我们运用红色文化所孕育的宝贵精神教育和激励广大学生,引导他们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把爱国与爱校统一起来,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事业结合起来,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领当大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实效性。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在线播放影像资料、展示历史资料和图片、讲述中国革命故事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红色文化中的优秀人物的故事,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影响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涌现的优秀红色人物如雷锋、夏明翰等,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如讲好革命故事、重走革命道路等,可以把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精神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达到“寓学于乐、寓教于游”的效果,避免大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产生厌倦情绪,让大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接受、消化和吸收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资源,达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目的。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讲话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把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不断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在实践中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找出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充分发挥好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针对学生成长规律和学习生活特点,成功探索出思政课“项目渗透·案例体验·平台互动”主体性教学模式。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改革中,以“项目为抓手,任务为驱动”,精心设计项目任务,把红色故事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经典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通过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中,以“案例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精心选取红色案例故事,通过在特定的情景中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学校“商院e学堂”和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将网络教学贯穿于课前自学、课堂教学、课后实践拓展及评价阶段。平台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为一体,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学习环境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渗透·案例体验·平台互动”主体性教学模式以项目渗透和案例体验为依托,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思考、交流和探究,在案例中体验、感受和领悟[4],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提高了思政课的实效性。

(二)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创建思政教育品牌“彩虹堂”

我校在抓好第一课堂的同时还结合红色文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建立红色实践基地,举办红色文化图片展,最值得推荐的是创建了思政教育创新品牌“彩虹堂”。“彩虹堂”每次活动都聚焦社会热点,围绕学生应该听但听不懂、想听但听不到听不透的话题,经过师生多次深入讨论确定活动主题。活动现场,通过舞台讲演、经典品读、现场访谈、情景重现、师生互动等形式,围绕在建国前后的不同时期红色经典、国内国际形势、时事热点等,以共同讲演方式为学生传递新思想、新理念。

“彩虹堂”以舞台演讲为起点,以专题沙龙、网络推送、线上互动等为延伸,构建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元融合的全新的思政教育模使思政课程“活”了起来。

彩虹堂不仅集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汇聚了学生工作处、团委优秀师资力量,实现了思政教育向专业渗透、优势明显、全域覆盖的转变,还集中了学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校优秀教学团队”等团队中的主要成员,推动思政教育的协同转变。

效果是检验改革创新质量的试金石。彩虹堂开展以来,每期百余张现场入场券不到一小时就被一抢而空,首场活动视频上线2分钟收获破万点击量,直播观看人数最高达2.6万多人,网络评论区讨论热烈,引发学生对思政课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与无锡市总工会和市读书协会结为共建关系,将“彩虹堂”成功经验推广至企业中,为服务地方做出了积极贡献。

“彩虹”绚丽,折射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育人风采,更彰显出“四新四全”的育人特色。“思政课程创新改革无终点,这是学校思政教育团队的共识。”杨建新书记说,在彩虹堂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学校将进一步创新教学形式、丰富课程内容、打造优质金课,让思政课得到更多同学的真心喜欢,让思政教育有更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搞活第三课堂,扎实推进实践教学工作

学校在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同时,扎实推进实践教学工作,搞活第三课堂。建立完善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制定专门文件,将实践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将理论培养与挂职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政治理论功底深厚、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优秀青马学员。将红色文化全方位融入大学生的社团活动更能突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红色文化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和引导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使他们在课外生活中也能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熏陶。为营造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我们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和党团活动。党团活动具有鲜明的教育性、规范性和鲜明的政治性,是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途径,应当有效利用好。通过开展一些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使红色传统、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结束语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各种方式和路径,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强大合力,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文化自信语境下的大学生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编号DJSZ19214)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