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背景下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分析

2020-02-28 14:01韩姊希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2期
关键词:辟谣危害性谣言

◎韩姊希

一、涉疫情网络谣言的内涵

网络谣言指通过网络介质传播未经证实、被故意篡改事实或凭空编造的、并带有恶意目的的信息。从定义上不难看出,网络谣言主要表征为两种信息状态:一种是未经官方权威证实,且未来有可能被证明为是真实的未知信息;另一种为带有恶意目的、故意篡改、凭空编造的虚假信息。疫情网络谣言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围绕疫情事件,通过捏造、夸大、改编等手段发布对社会、网络环境及群众造成影响的信息。疫情事件的突发性、不可控性,决定了疫情网络谣言与一般网络谣言相比威力更大,甚至通过网络的助推,谣言的危害性不亚于传染病本身。

二、疫情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

课题组为更好的进行调查研究,搜集微博平台疫情期间(1月25日-4月23日)经官方核查确定为谣言的官方辟谣信息共计1445条。通过对辟谣信息的分析,总结出了疫情期间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疫情网络谣言的模型进行构建。

(一)受疫情影响,网络谣言产生数量多

经统计,疫情期间日均辟谣16条,其中,一月占比1.1%,二月占比54.5%,三月占比32.9%,四月占比11.4%。二月占比最高,说明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刻,受人们恐慌心理以及人们对疫情高度关注期间,产生网络谣言的可能性随之提高。

(二)辟谣主体多元化

在辟谣过程中,主流媒体与政府承担主要职责,辟谣工作的80%都是由其完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微博客户端每天进行辟谣信息进行汇总和发布。政府层面也积极参与辟谣,如武汉市网信办、各地公安网警等。除此之外,在疫情辟谣过程总,企业也发挥了其资源优势,如丁香医生,凭借其本身的医疗优势与准确及时的特点,成为疫情中辟谣的主体,专业人士的解答与科普,增强可信度,获得群众信任。

(三)谣言内容具有时令性,把握大众心理

在谣言内容上,体现出明显的“时令性”。谣言内容主要集中在防控措施、疫情发展态势、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基本生活物资等方面。如“飞机撒消毒水”、“高速封路”、“憋气十秒,没有咳嗽就没有肺炎”、“喝童子尿,双黄连预防新冠肺炎”等,都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不明真相群众冒险尝试,极易造成严重后果。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各地开始复工复产、学生开学,有关境外疫情的谣言逐渐增多,并成为谣言传播的主力军。

(四)谣言传播有套路,注重细节完善

经过调查发现,谣言存在着许多套路,有的谣言为了增加可信度,注重细节,精确度高,群众信以为真,大肆转发。有的谣言不仅做到在细节方面精确,还能随着疫情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增加可信度,不少群众被蒙蔽双眼。有些谣言打着专家旗号,增加群众信任度,用一张照片胡编乱造。社交媒体时代,网民更注重权威性,“谁说的”比“说什么”更重要。在重大突发事件真相模糊之际,网络谣言往往冠以专家或名人的头衔,对较为科学的言论移花接木,使得谣言更具权威性、可信性,实际上已与原始言论南辕北辙。

三、疫情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

(一)奥尔波特提出的谣言公式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奥尔波特最早提出谣言传播理论,揭示了谣言传播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故事的主题必须对传播者和受众具有某种重要性;二是真实的事实必须用某种模糊性掩盖起来,并据此推导出谣言传播公式:R=i*a,(R=谣言,i=信息的重要性,a=信息的模糊性)。1953年,心理学家克洛斯指出奥尔波特的谣言传播公式忽略了作为谣言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谣言传播者的批判能力对于阻断谣言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在奥尔波特公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受众对谣言的批判能力c变量,谣言公式演变成R=i*a*l/c。这一个变量的加入,使得人们对谣言传播理论的认识更加动态、全面和科学。

(二)疫情期间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

在拟态环境下影响谣言传播的因素众多且程度难以测量,因此,不能简单地套用上述理论模型。需要我们将疫情谣言可信度、传播者心理、传播媒介、辟谣者、疫情危害性引入该模型,重新构建疫情类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

第一,在谣言内容的可信性上,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被调查者对于知情人发布、符合自身预判、表述具体、脉络清晰、带有图片视频等证明等谣言更容易相信,我们将b代表谣言内容的可信度,可信度越强,谣言传播效果越好。

第二,在谣言传播主体因素上,除却众的批判能力c之外,造谣者与传谣者的权威性也对谣言传播存在一定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网络大V、博主等有影响力的人对谣言的传播有重要影响,将其定义为影响因子d。除此之外,传播者的心理因素如焦虑、恐慌、不安、好奇等心理特征会成为谣言产生的催化剂,引发传播谣言的行为,将其判定其为影响因子m。

第三,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匿名性,为疫情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而这个传播空间的范围取决于参与此传播媒介的用户群体对于疫情事件的关注度,即对疫情的危害性认识,认为危害性越高,传播效果越好。通过问卷调查也可以看出群众对疫情的危害性认识,因此,判定疫情危害性为传播因子e。

第四,辟谣机构的公信力、辟谣方式、辟谣内容等因素都会谣言的传播效果。因此,我们认定辟谣机构的因素即其地位、公信力、辟谣内容及方式等多方面的指标的合力作用为影响因子,其作用越大,谣言的传播效果越高,为负相关关系,我们称辟谣机构的合力作用为1/f。

由于上述因素的加入,对于信息的重要性和信息的模糊性两个变量需要赋予其相应的比例系数,在理论模型中分别用i(x)、a(y)加以表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疫情期间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为R=i(x)*a(y)*b*1/c*d*m*e*1/f。但应当看到,疫情期间网络谣言的传播影响因素复杂,涉及范围广,需要进行不断的监测与改进。

猜你喜欢
辟谣危害性谣言
特朗普时期以来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变化及其危害性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性
废旧电池浸出液对铜钱草危害性的研究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澄清事实 明辨是非——温州新闻网辟谣举报平台建设之探索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谣言π=4!
谣言
假新闻的社会危害性及根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