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立森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采油二厂新庄采油管理区管理着杨楼、新庄、王集三个油田,10个开发单元,可采地质储量624.5万吨。截止2016年末,油水井总数928口,下辖50座计量站,职工508人,累计生产原油343.1万吨,为油田原油持续稳产做出了贡献。
随着国际油价逐步走低的形势,采油管理区生产经营形势开始面临严峻,老井自然递减加剧,井下状况持续恶化,措施空间变小,生产投入增加,原油上产和成本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构建、应用极限经济评价模型来提高单井效益的运行模式。
极限经济评价模型是通过优化单井经济生产运行模式,效益测算模式,及时、全面、科学、客观的对每口油井经济效益进行评价,通过单井经济评价准确查找单井管理的漏洞,制定出合理的对策;首先利用采油二厂经济一体化数据平台,对单井投入产出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每口单井的效益指标,建立下年度每口单井的效益目标,针对亏损的单井,召开分析讨论会,制定极限运行对策,建立整套完善管理运行模式及客观评价分析体系。
建立科学、经济的单井投入、产出日分析理念,对每口单井日效益、月效益、年效益做到心中有数,增加油井边际效益,提升产量效益,最终达到实现区块和油田的整体效益的目标。
我们首先计算出单井吨油操作成本,对成本高的油井,制定合理治理对策,缓解区块产量与成本投入矛盾,在区块产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降低区块开发成本。
召集所有技术人员对影响该区块成本投入较高单井分析,制定2017年高投入井降本增效治理对策,对吨油操作成本高于4000元,日产油小于0.5吨的高投入低产出油井,在注汽、注氮、作业测算单井边际有效下投入,使其操作成本进一步降低,及时进行生产效果跟踪,定期讨论分析,合理安排下阶段区块、单井治理工作。根据油井投入、产出,成本要素分析,确定影响油井单位操作成本控制的主要成本因素有:注汽、注氮、作业等。
加强对热采井注汽效果及配套措施的单井效果分析,找出无效注汽井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下步治理措施,重点对油层的采出状况和剩余油分布进行认真分析,找出挖潜的对象,优选潜力大的A、B类井注汽,优选潜力大的层段进行注汽。
注汽前对每一口注汽井进行效益分析,对油汽比低的井不再安排注汽。累计节约蒸汽2.11万吨,减亏221.76万元。运行结合后实施前,对注汽井进行效益再预测,在实施过程中取消部分预计生产效益差的油井注汽5井次,节约蒸汽6528吨,减亏75.14万元。加强油井动态分析,实施氮气辅助措施工艺优化。根据油井生产产状变化,结合油井生产效益,通过辅助措施变更,部分井注汽量优化,共节约蒸汽12889吨。
通过技术人员综合分析,精细化管理,以效益为切入点,从方案源头进行控制,最终地质主任审核通过后进入现场实施,后期进行效果评价。在辅助措施方案审、批过程中,分析措施后油井生产效益,潜力小或无效辅助措施井取消辅助措施。共取消辅助措施41井次,减少注氮77.14万立方米。加强油井生产动态分析及措施效益预测,优化油井辅助措施工艺。部分边水影响调剖井,采取调剖与氮气辅助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减少油井注氮量,通过辅助措施工艺优化减少注氮9井次,减少注氮13.53万立方米。加强油井生产动态分析,在不影响油井生产效果前提下减少注氮量,降低油井生产成本。27井次通过注氮参数优化,减少注氮9.27万立方米。
强化作业井的源头控制,减少维护作业井次。一是以效益为中心,控制无效、低效作业井全年控制维护作业井18井次,减少作业费用约150万元。二是关注测压作业运行,做好“三结合”工作,全年减少维护作业7井次。加强作业现场管理,优化作业投入,压缩作业成本。 一是加强工序优化,全年优化冲砂工序8趟,减少作业费用5.1万元。优化通井、刮削工序23趟,合计减少作业费用约21万元。实施不动管柱作业13井次,减少作业费用约70万元。二是改变以往的作业施工方式,节约作业劳务9万元。三是节新利旧,控制材料费用投入,降低作业费用6.2万元。四是控制管杆的更换,全年减少更换15井次,减少作业劳务约10元。
极限经济评价模型在新庄采油管理区一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广大职工、干部之间中树立了单井投入、产出分析、总结、治理的理念。
通过极限经济评价模型应用,新庄采油管理区单耗指标明显下降,整体生产经营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全年完成原油产量19万吨,注汽量减少12万吨,注氮减少182万立方米,作业减少65井次,累计关停69口井,内部利润与计划比减亏约905.85万元。
通过单井投入、产出分析、总结找出运行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通过应用极限经济评价模型,既有效降低了成本投入,又建立了极限经济评价体系,为后续油井经济效益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