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友谊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伴随着互联网的推广,“互联网+”文化产业应运而生,对我国经济转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立足于当前“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特点及现状,研究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
1.提升消费者的文化消费意识。在互联网广泛运用的当下,互联网技术依然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目前文化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提升,移动互联网已然进入到千家万户,在人们文化生活中得到体现,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让人们的购物方式出现重大改变,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在此过程中提升消费者的文化消费意识。
2.推进文化产业链有效整合。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已然渗入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在诸多方面得到体现,促进文化产业形式的转型升级。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有些电商开始关注文化产业,科学利用互联网这一载体,开辟了多项业务。基于互联网时代下,文化产业在发展进程中要加强创新。
3.促进文化金融模式优化和改进。文化产业基于“互联网+”背景可以有效拓展融资途径,在推进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改革创新时,必须对融资渠道予以高度重视。在互联网广泛运用的背景下,新型文化金融模式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众筹属于其中典型代表,是对传统模式的改革创新,属于一种新型组织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让社会大众以自发自愿的方式参与其中,有利于增进文化企业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在深入探寻商业价值的同时,有效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1)未能确立对应文化产业集群。通过调研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实况,可知文化产业附加值整体呈提升的状态,但在产业集群构建上存在不足。此现象主要受下面因素的影响:其一,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被少数人掌握,存在垄断性,使得市场有序发展遭受影响,严重制约了文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其二,有些文化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存在不足,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整体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产业链难以确立。(2)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伴随着人们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我国在知识产权上的立法日愈完善,但针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尚存不足之处,使得盗版文化产品在市面上长期存在。若非法复制文化产品等侵权行为未能有效禁止,则势必导致当地文化产业价值受损,使得文化产业的收益遭受滑铁卢,挫伤文化创作者的热情。基于此,必须针对产品知识产权,实施强有力的保护。(3)文化产业在融资上困难重重。在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为切实保障产业的收益,必须加大对文化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大文化产品的影响力。然而,为确保生产、宣传、销售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必须以足够的资金支持为前提。然而,部分区域在文化产业上的投入相对较少,必须采取融资的方式,而在具体融资过程中可能遭受重重困难,且受文化产品消费群体相对单一狭小的影响,更是加重了融资难度,使得文化产业步履维艰。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在发展进程中,必须注重转型升级,进行合理调整和创新,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价值,对传统文化产业商业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怎样创新商业模式属于其中重点所在。(1)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度。在互联网时代下,文化产业在发展进程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互联网模式下,信息传递迅速便捷,让文化产品模仿和抄袭也更为快速和方便。针对此种情况,必须科学运用加密技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推进营销模式创新,立足实际逐个应对当前问题。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要基于客户需求,增进文创企业和客户的交流沟通,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活力。(2)推动文化金融模式改革创新。互联网文化产业在发展进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为保障资金支持的有效性,必须构建健全的融资机制。文化企业要积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为优化文化市场资本市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譬如,为实现拓展融资渠道的目标,可以积极寻求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或吸引民间资本合理参与其中,等等,致力于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互联网文化产业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属于一种新型产业形态。文化产业在发展进程中,要把握住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推进新型产业格局建设,加大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革新力度,完善知识产权的立法,为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