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庆珍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颈动脉狭窄的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不仅如此,颈动脉狭窄还有很高的复发率、病死率、致残率以及很高的发病率。临床上对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案往往选择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使用过程中对患者有着较小的负面影响,创伤小、安全性大。现列举18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从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随机抽取18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90例,参照组90例。参照组患者:男性40例,女性50例;年龄为46.5~73.25岁,平均年龄(53.5±4.3)岁。研究组患者:男性39例,女性51例,年龄44.2~75.3岁,平均年龄(54.5±4.5)岁。180例患者均患者没有精神疾病;患者伴有全身乏力、肢体麻木、短暂性反复的脑缺血发作、眩晕等不良症状。两组颈动脉狭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不良症状等一系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常规护理
参照租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手术前彻底告知患者手术的实际情况。在手术前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在手术后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以及血压变化等一系列生命指标,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向医生报告。
1.2.2 针对性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针对性护理主要包括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手术后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的观察、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有效护理。
观察两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情况,并比较。
研究所得计数资料(x2)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n,%),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比较。护理后出现造影残余狭窄人数:参照组(10人,1.11%),研究组(2人,2.22%),比较结果为(x2=5.714,P=0.017)。护理后出现心率减慢人数:参照组(8人,8.89%),研究组(1人,1.11%),比较结果为(x2=5.731,P=0.017)。护理后出现血压下降人数:参照组(8人,8.89%),研究组(2人,2.22%),比较结果为(x2=3.812,P=0.051)。护理后出现造影剂反应:参照组(4人,4.44%),研究组(0人,0),比较结果为(x2=4.091,P=0.043)。护理后出现栓子脱落人数:参照组(7人,7.78%),研究组(3人,3.33%),比较结果为(x2=1.694,P=0.019)。护理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参照组(44人,48.89%),研究组(9人,10.00%),比较结果为(x2=32.789,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性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减低颈动脉狭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护理人员收集大量的临床资料,向患者以及家属介绍颈动脉狭窄的手术知识,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定期对病房内进行全面消毒,给予患者干净的护理环境[1-5]。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准备,触摸穿刺侧足背患者的动脉具体情况,做好术后的对照准备。手术为局部麻醉,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减少窦心反射发生的可能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对患者的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与护理,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包括脑梗死、高灌注综合征、低血压以及心动过缓[6-8]。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比较。护理后出现造影残余狭窄人数:参照组10人,研究组2人。护理后出现心率减慢人数:参照组8人,研究组1人。护理后出现血压下降人数:参照组8人,研究组2人。护理后出现造影剂反应:参照组4人,研究组0人。护理后出现栓子脱落人数:参照组7人,研究组3人。护理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参照组44人,研究组9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有效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