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楠 范海娟
(1.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2.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平榛(CorylusheterophllaFisch.)是中国榛属植物自然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产量最大的一个品种[1],大兴安岭地区的加格达奇区、松岭区、韩家园林业局、呼玛县境内均分布有大量的野生平榛。平榛喜光,是阳性树种,在阳坡、半阳坡的光照环境下其结实量明显高于阴坡;对土壤要求不高,在pH6.0~pH8.0的土壤中均能生长并结实;该树种耐寒性极强,可耐最低-45℃的低温[2]。平榛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口感清香微甜,既可鲜食又可炒食,还可以加工成零食、饮料、榛油等,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3-4]。目前,我国榛树栽培面积与榛果产量都取得了巨大的提升,但鉴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大兴安岭地区全面停止采伐后,以榛子为代表的经济林产业将成为管护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而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国内目前大力推广种植的平欧杂交榛并不适合在大兴安岭地区种植,因此,该区榛子产业的发展应集中在乡土平榛上。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及管护区经济发展政策的推动,榛子这一朝阳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对优良苗木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对大兴安岭地区平榛育苗技术进行总结。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具有灌溉排水条件的沙壤土做为育苗地。播种前一年秋季深翻20~30cm,结合翻地,每亩施有机肥4000kg。翻地完成后,清除草根、石块。根据具体生产条件,可以选择床播或垄播。床播规格:床宽110~120cm,高20~25cm,床间距50cm;垄播规格:垄底宽60cm,高13cm,垄面宽30cm,作床或起垄完成后,用耙子再次清理床面或垄面上的草根和石块。
大兴安岭地区榛子成熟一般在“处暑”节气后,不同生长条件的榛子成熟时期也有所区别。一般在8月末至9月上旬期间进行榛果采集,榛子适宜采收的标志是:果苞和果顶由白变黄,果苞基部有一圈变成黄色,俗称“黄绕”[5]。选择充分成熟、大果、无病虫害、无裂口的果实作为种子。在播种前,应将种子晾晒后放置于通风干燥处,不可至于阳光下暴晒,否则会出现裂口,出现裂口的种子一般会在种子处理过程中被杂菌侵入而失活。
(1)选择排水条件好、背阴、透气、无鼠害的地块,挖40~50cm深,100cm宽的沙藏坑,坑底填铺卵石或砖块,以防积水。在大兴安岭地区需在10月中旬上冻之前完成。
(2)11月末,将选择的种子在清水中充分浸泡,一般浸泡至榛仁膨胀,约3~5d,期间须勤换水。
(3)取干净的河沙,洒水拌匀,沙子湿度不宜过大,一般以握成团不滴水,松手即散开为宜,将浸泡完的种子与河沙以1:3的比例充分混合。
(4)向沙藏坑底平铺一层河沙,将拌好的种子倒入坑内,种子填至距坑沿10cm左右,用河沙填满,并高出坑沿,以免积水,以草帘子覆盖。
(5)在大兴安岭地区,平榛种子播种后一般4月下旬开始出现裂口,应常检查裂口情况,5月上旬约有一半以上的种子出现裂口,即可进行播种。
(6)将层积的种子筛出,在苗床上开沟,深度为3cm,沟间隔为15cm左右,以便于锄头除草,将种子以3cm的间隔摆在沟内,覆土3cm,浇透水,播种后约半个月出苗。
(1)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期间(未上冻即可),将选好的种子在清水中浸泡3~5d,拌包衣剂以防虫害及病害。
(2)在苗床上开沟,深度为5cm,过深过浅都不宜,过深难以出苗,过浅易造成种子干燥失活,沟间隔15cm左右,将种子以3cm的间隔摆在沟内,覆土5cm,一般5月中旬出苗。
需要提出的是,辽宁地区苗圃地常覆盖草帘子以保持土壤湿度,在大兴安岭地区苗圃地育苗不必覆盖草帘子,因为该地区大部分苗圃地在种子出芽的5月中旬之前都能保持足够的湿度,覆盖草帘子反而影响春季地温的回升,不利于种子裂口。在实际工作中还发现一种现象:大兴安岭地区气候寒冷,覆盖草帘子容易吸引鼠类御寒,在土壤化冻的季节种子易被鼠类觅食从而引起鼠害。在个别易失水地块或极端干旱季节需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调整。
播种后要及时除草,一般在6月中旬,苗床上开始大量生长杂草,若不及时清除,会影响榛苗生长,一般至8月中旬期间,每15d除一次,结合除草,除去弱苗、病苗,病苗必须集中焚毁,不可丢弃于苗床上,以防病害蔓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覆盖地膜,试验表明,覆盖地膜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减少杂草,节约人工;二是可以提高地温,促进苗木生长;三是可以抑制在土壤中越冬孵化成虫的虫卵造成虫害,如金龟子等。
出苗后,需根据土壤墒情及苗木生长情况进行喷灌,大兴安岭地区一般在五六月份出现阶段性干旱,需对苗床适量浇水,保存土壤湿润疏松即可,水分过大易造成榛苗根系霉烂。进入七八月份降水相对频繁,可不浇或少浇。当年生幼苗一般在6月中、下旬进入快速生长期,可在此期间进行追肥,以氮肥为主,可每亩地施入尿素15~20kg,施肥后浇透水,以促进苗木对肥料的吸收,在6-7月追肥两次即可。
播种后至出苗前应定期观察,防治鼠害,定期投放鼠药或者以物理办法捕鼠灭鼠。大兴安岭地区榛子育苗地一般虫害出现较少,多数情况是部分昆虫,如金龟子、蝼蛄的幼虫啃食幼苗的根茎,可定期施用辛硫磷进行防治,病害多为白粉病,可定期喷施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进行防治。
数据表明,播种后新出幼苗一般在8月中旬结束高生长,管理良好的榛苗一般可长到20~35cm,2年苗高可达到50~60cm,根系较为粗壮,造林成活率较高。一般2年苗即可出圃,3年苗开始出现分叉,需要间苗。起苗应在春季或秋季苗木休眠期进行,避开大风或阳光强烈的时段,起苗深度应在35cm以上,不能伤害根系和芽体。起苗完成后根据苗木长度、根系、健康情况进行分级与捆扎。
苗木贮藏一般可采用假植沟假植的方式进行贮藏,需在背风、背阴和排水良好的地块挖宽80cm以上,深80cm以上的假植沟,也可以用苗木窖或冷库,温度须低于0℃。苗木保存可用河沙作为基质,苗木与地面成50°~60°的夹角,确保根系与苗木充分接触,苗木贮藏过程中应定期观察水分情况,及时补水,并防治鼠害。
大兴安岭地区榛子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该地区与辽宁、内蒙古等榛子主产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相关技术不能直接套用,需进行进一步研究。在该地区开展榛子育苗工作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或种源;二是在育苗工作中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在育苗各个环节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操作,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及苗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