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俊玲
国家直接负责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事业单位本身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质,其与普通企业不同,在接受来自于国家的扶植的基础上,可进行自主经营,对收入来源进行选择,这也使其决算与预算工作都相对复杂。事业单位如果需要有效落实财务管控工作,必须合理展开预决算方面的工作。现根据对事业单位的了解,分析其实施预决算活动时的具体问题,并确定相应的应对对策。
事业单位进行内部管理工作时,需将预决算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上,具体要切实实施决算、执行预算与编制预算三方面工作。预算执行需要有预算环节形成的信息作为参照依据,执行预算所获取的最终结果是决算。事业单位需要对预算与决算等不同环节的工作做好衔接,形成有效的作用机制,对预决算工作方法的功能进行充分呈现,加强对预决算的管控。本文结合事业单位的基本状况,围绕其预决算工作展开研究。
1.粗放化的预决算管理方式。
一些事业单位初期的编制预算的环节中,并没有依照具体状况,制定预决算方案,其所运用的预算管理制度存在过度形式化的问题,具体运作过程中,编制预算制备看做是申请预算时所使用一种形式,负责管理预算归口的工作部门在上报预算需求时,并未运用合理化与科学化的审查制度,最终导致在预决算的工作之中,缺少全面考虑,有不少因素都没有被考察到,另外编制预算并未被直接并入到收支项目范围内。事业单位面对全新发展时期,必须改变这种粗放化的决算预算管理方式,更为精细地进行预决算工作。2.决算数据缺失的问题。
事业单位在进行决算环节的工作时,容易出现信息失真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一些财务人员基于通过报表审核的目标,会有恣意改变科目、编造数据等不良行为,最终导致决算账表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以及数据不真实等问题。事业单位分析决算数据时,必须进行深入与全面化分析,然而不少单位仅进行表层分析,了解收支变动等情况,分析不足的问题导致后续应用决算数据的工作被阻碍,而后再进行编制预算的工作时,无法得到可信的参考,决算数据的价值也因此而无法被完整地呈现出来。3.执行预算环节的问题。
执行预算环节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事业单位的部分业务活动中,未依据批复文件进行预算执行工作,最终带来挤占资金与挪用资金等不良状况,有人员在检查与考核前期,通过序列支出的手段应对考察,管理预算的工作并未落实到位。
4.决算与预算相互分离。
决算和预算之间存有不可切割的联系,如果两项工作相互分离,事业单位可能无法全方位地对预算执行的具体状况进行反映,有一些事业单位形成的决算数据可以对资产以及人员的情况进行有效反馈,但是在面对决算资产与政府采购方面数据时,却生成了账表不统一与分析不到位的情况,甚至还有多头填报的行为,内控工作被影响,风险隐患需被关注。
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预决算在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对预决算管理的监控机制不合理,针对现存问题缺少一个合理的协调机制,既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同时也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预决算工作水平始终停滞不前。另外,在预决算工作中,缺少可激励员工、监督员工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奖惩机制,导致单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激发,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较为低下。
从事业单位制度角度来看,事业单位预决算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因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且落实不到位。预决算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并非是一个新鲜事物,而是已经实行多年,多数单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础制度,但是随着国家新法律法规的出台,事业单位的基础制度却没有及时更新,在预算执行方面缺少可靠的制度进行约束、监督,从而导致预决算制度就此流于形式。
1.编制预算。
事业单位在完善与调整预决算工作系统时,需要以基础性的工作为切入点,因此应先在编制预算的工作中做出一定改变。切实地单位内部运用的管理预算制度的效用发挥出来,确定编制预算的主体责任,分清不同岗位在这一环节的权责,监管预算工作,保障制度切实落实。实际进行编制时,不可过度信赖编制工作经验,必须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情况为准,可在编制期间实施调整,确保编制工作的细化与全面化。将所有经营活动经费都归入到预算的范围内,按照预算相关法规要求,对其中的重点子项目展开细化。以事业单位中的公共支出为例,细化其功能至款项与类别,而后依照经济分类实施划分,找出财政支出系统中的关键内容。严格根据制度法规来对预算进行执行,有针对性地落实预算管理措施。
在编制预算的最后环节中,需要调整预算审核工作,维持其合理性,细致审核编制方案中的子项目;业务部位上报预算方案时,应确保提供的量化指标带有必要的参考价值,将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等也划入到审核范围中,达到全面审核的目标。
2.执行预算。
强化执行预算环节的合理性,增强预算的刚性,以预算为核心,形成可靠的奖惩机制与考核机制,将绩效与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结合;执行预算时,预算部门需要有效利用批复预算信息,将其当做基本参照依据。负责管理预算的部门做好职责内的预算审核工作,规避挪用与挤占预算资金的问题;运用动态监控机制来支持预算执行活动,深入分析与掌握各个业务部门的具体预算执行情况,找出预算部门在执行预算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后提供解决措施,在这种监督机制下,可以更好地控制预算执行状况,同时消除预算反馈问题;另外畅通的内部沟通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业务部门及时反馈与执行预算相关的问题,预算管理工作部门则需继续严格实施考核与监督,依照项目类别对预算考核指标进行执行,将预算执行与预算申请两方面工作充分结合。
3.决算工作。
针对决算活动中的问题,重视顶层建设方面的工作,事业单位中的领导与管理人员均需要高度重视预决算工作,启动预决算互相监督与联系的作用机制;做好充分的决算准备工作,预算与决算数据不仅要确保完整,同时还应有较强的准确定。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将基本财务管控水平有效提升;对决算程序进行改进,增强其规范性,参考日常形成的财务核算信息,精准核对年支出与收入的情况,而后对资产与人员等信息进行精准比对,规避私自调整数的情况出现,以科学的方式分析决算数据。完成上报数据的工作之后,决算工作也并未就此结束,后续应用决算数据的工作同样重要,获取资产、采购与人员等数据之后,加深数据分析的原有深度,透过决算数据发现前期执行与编制预算期间形成的问题,累积预算管理经验;可将监控预算执行机制与审核决算方法结合使用,科学推进评估预算绩效工作。
4.强化内部控制理念。
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有所不同,其主要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经营收入,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很多事业单位重发展而轻内部管理,从而造成单位不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缺乏防范资金风险、管理风险的意识。事业单位应当在日常管理中对预算资金的审批、使用等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认真做好资产清查盘点,规范往来账款管理。严格按照资产清查规定,规范、扎实组织对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各项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工作,真实反映存货盘盈和盘亏以及资产状况,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应收款项的清理催收工作,要逐笔核对金额、账龄、债务人及其偿还能力与逾期原因,核实催收情况,落实催收责任。要根据清查盘点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存货管理内控制度,及时堵塞管理漏洞。
事业单位应当在现有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积极运转,根据政策导向,以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为基准,展开各项工作。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预决算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各种根本性原因,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决算改进建议,确保事业单位可以对自身财务管控水平进行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继续完善内控体系,根据内部经营体系与外部环境的变动,继续改进预决算工作,形成更丰富且科学化的预决算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