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选择

2020-02-28 05:00王婕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0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略

◎王婕

落实十九大精神,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加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基层治理的内在逻辑关系,剖析当下农村社会基层治理中面临的服务群众机制不健全、传统价值理念根深蒂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等现实问题,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提高乡村基层治理水平,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以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工作。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从经济、物质、文化、环境等多方面抓起,才能突出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保证农村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机制的完善和稳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构建有效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推动农村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治理的内生关联

1.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社会全面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对于推动农村科学持续发展有其关键作用,对于巩固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具有战略意义。因此,新形势下,要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来抓。乡村振兴战略是切实关乎农村人民利益的重大战略部署,力求真正做到民生、产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因此,要准确把握农村社会发展规律,探寻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的方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创造契机。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可见,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优化治理结构,转变治理方式,始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议题。

2.乡村振兴以农村有效基层治理为基本导向。

续推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有效治理为之基本方向及目标。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有效的治理,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加速剂”。农村基层有效治理可以理解为,党和国家利用各项制度或政策引导农村基层社会,并有效贯彻落实在农村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实践证明,落后、单一且缺乏合理的农村基层治理观念和方式,严重掣肘农村社会的发展。优化农村基层治理结构,开发多样化治理方式,打破老旧治理观念,是顺利实施各项农村工作的基本保障,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打造制度性优势。另一方面,灵活的治理模式、结构、手段在农村基层治理实施过程中更能激发治理效能。因此,要加快统一国家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这是有效提升政策的执行力和制度实施灵活性的重要手段,能够使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各项具体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3.农村基层治理的发展是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内驱动力。

农村基层治理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长效稳固的治理体系,二是精细有力的治理能力,二者结合必将形成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推进农村基层社会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全方位、系统性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承担起化解农村社会内部深层次矛盾的责任,有效均衡协调了农村基层治理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进一步贯彻落实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安定有序发展。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能够有效激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社会发展新秩序建构,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1. 服务群众机制不健全,农民获得感不强。

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指农民基于土地、医疗、教育、养老、法治等多方面“获得”真正实惠而产生的心理感受与满足,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心理感受,更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心理满足。习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农民获得感的强弱成为衡量农村基层治理成效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水平的新准则,如何进一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也成为农村基层治理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但当前,由于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中,缺乏系统科学的服务群众机制,部分农村受经济条件的限制,难以形成一套有效的便民服务工作体制,导致在处理农民问题或接待过程中,存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且在处理问题上相关工作人员存在部分知识空缺,造成农民办事难、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现象,导致农民难以在基层治理中获得应有的“获得感”。

2.传统价值理念根深蒂固,农民信仰薄弱。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日益开放,都对农民传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但是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个人素质偏低,且原有的传统农村社会架构依然顽固,这都限制了农村基层治理的顺利推进。农民是参与社会组织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在农村,高辍学率、邪教传播、低级娱乐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干部认识不清晰等工作软肋,致使农民思想道德建设被忽略,“小农意识”现象仍然很明显,也助长了“信仰流失”现象。传统价值观念以乡土网络及熟人社会为主要载体,缺乏正确的基层治理认识,导致农民被动的参与到农村治理中来,一味的习惯服从、屈于领导,对治理的参与缺乏主动性与正确的认识,这直接影响着农村基层治理的现实状况,导致乡村基层治理推进缓慢。传统价值理念是农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价值引导与行为准则,想要依靠农民自治,更要从巩固农民信仰,转变传统价值理念作为着手点,以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村民自治。

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履职难以到位。

近几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农村带来了新面貌,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等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同时,年轻一代受发达地区的吸引,外出务工现象明显,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这使得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缺少,更不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在部分农村地区,农村党员严重缺乏、党员“流动性”过高,致使少数村级组织软弱涣散,难以构建办事能力高强的基层组织体系,导致履职难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基层治理的核心领导层,其整体水平影响着治理的全局效益。然而,部分农村基层领导的致富带富能力难以完成农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基本要求,实际工作能力与农民实际需求难以适应,除此之外,少部分农村干部工作的方式方法与乡村振兴向农,诸如此类等问题,都严格限制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

三、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的路径选择

1.创新群众服务机制,保障农民主体地位。

当前构建农村基层治理体制要从解决当前的农村民生问题入手,建立创新群众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使农民从基层治理中有所得、问题有解决。在农村基层治理工作中,党和政府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基层治理带来的福利,使民生所需、民生所盼、民生所求得到及时的回应。农民在乡村社会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必须明确将农民作为农村基层治理的实际受益者。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当以为广大农民服务为根本目的,创新服务体制机制,保障农民受益的主体地位,将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摆在农村基层治理第一位。

2.加强农民文化教育,塑造现代化农民群体。

农民是乡村基层治理最重要的参与主体,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和支持。农村基层治理不仅仅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更需要治理运行的规范化,这就要依托于能适应农村基层治理现实需求的现代化农民群体。农民治理意识的提升要从思想文化教育开始,深入挖掘农村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乡风文明传承工作,将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融入教育过程,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文化水平。再者,高水准的农民公共品德与公共精神是维持乡村社会健康和稳定发展的法宝之一。国家和政府可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来对农民进行公共价值的灌输,同时也可以构建乡村公共生活环境以保证正确的群体价值取向引领作用,通过多方途径塑造有利于农村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农民群体。

3.优化农村基层党组建设,发挥核心领导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治理好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基层党建要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一线堡垒以及前沿阵地作用,把党管农村的工作落到实处。要激发基层党组织强大的引领动力,就要以构建统筹协调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为突破口,摧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履职难以到位等问题。基层党组织新格局的构建,首先需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政治大局观,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稳步推进党农村基层党组建设,确保农村基层政治雅阁按照党中央的路线方针继续向前发展;其次,着力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以便更好地发挥农村党员作用,着重探索村村联建等方式;最后,要以保障农民根本利益为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基层多元治理主体的组织和统筹力,这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战略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会计的业务水平
战略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