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
“人民”二字重千钧,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始终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把人民这个“根”扎得更牢、更深、更实,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坚持人民立场的理论诉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是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前行的重要力量;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无论何时,都要把握这一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牢记人民是我们的根。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高兴和是否答应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是党的初心所在和使命所系,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史。回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9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关键在于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考察安徽期间,从淮河长江到巢湖堤防,从扶贫箱包厂到蓄洪区小村庄,习近平总书记观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模范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召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实现这一美好梦想,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认可和检验,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人民群众。我们要直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真正在思想上把群众当主人、在感情上把群众当亲人、在工作上做群众的公仆;要深入基层体察民意,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怀揣一份真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要牢固树立为民理念,站稳人民立场,圆满完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
抗疫抗洪斗争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不同时期无往而不胜,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是来自于人民,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人民,也始终都在紧紧地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期间强调:“只要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就能无往而不胜。”从1921年到2020年,99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初心未变、使命在肩,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严重的洪涝灾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加入到抗疫和抗洪的伟大行动中,使得关于抗疫和抗洪的各项部署在最短的时间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抗疫和抗洪的最终取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力量保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面临大国关系失衡、全球动荡源持续、局部风险失控、全球经济发展低迷、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等严峻形势,必须与人民站在一起,依靠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永远“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
(原载于2020年9月1日《安徽日报》,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