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奕璇
(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为了做好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工作,人们逐渐开始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经营。尽管有些地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内容不完全相同,但是主体内容基本一致。在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主要是针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森林经营决策以及对应的信息管理。在森林资源的信息管理中,档案资源管理是核心所在,不难看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其不仅是进行森林资源科学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已经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实施森林资源档案管理需要林业主管部门利用卡片、表簿、文字说明以及图面材料等,通过一定的格式将林业各个时期的资源变化情况记录下来。森林资源档案的保存价值较高,在经过技术处理之后就可以形成归档资料。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可以渗透到采伐、管护、科研、财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
在营林生产中实施森林资源档案管理还可以对营林造林活动加以记录,并对其营林成果进行考核,这样有利于掌握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情况,同时也可以把握林业资源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可以对林木资源造价进行合理的评估,汇总一段时间的经验成果,基于实际经营方向做出适当的调整,促进营林造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最终推动造林工作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通过对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实际情况的分析,发现在林地变化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负责林业资源档案人员不仅没有做好对应的分类归档工作,而且也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对营林造林有较大的影响。虽然在最近几年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上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是依旧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去改进。如,基层单位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完全依靠手工方式管理档案,数据更新速度较慢,准确性与可靠性较差;资源的档案管理内容不统一、格式不健全,没有实施标准化管理以及资源的统计;领导干部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足,缺少专项资金等。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影响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2]。
在分析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之后,通过整合、分析与阐述,提出以下几项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推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3]。
针对森林资源档案的管理,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充足考虑。
(1)建立专项制度。建立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制度是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点,这也是一项传统的制度,在档案管理中具有鲜明的特色。
(2)落实专人负责。无论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如何变化,其资源档案管理都需要专人进行管理,严格执行交接程序。资源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掌握对应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熟悉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以及档案管理规程。
(3)具有足够的资金。森林资源档案管理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资金上要确保各项开支足够,如增加档案室、购买档案盒、添加档案柜等。
(4)落实材料的分门别类管理。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包含了诸多材料,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做好对应的分门别类处理。如,森林采伐的限额管理、林地管理、森林资源的年报管理、林政案件管理、综合管理等[4]。
(5)升级永久管理。如临时性征占林用地的申请和批复,按照对应的规定年限来进行保管。针对采伐的申请与批复,要求按照规定保存10年;针对森林资源的一类与二类调查,对于技术方案、技术规程、监测规定等审批,对于资源的调查和统计结果等,都需要按照规定将保管的期限设定为永久。基于这一系列的要求,直接将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资料的保管期限全部提升到永久[5]。
(6)落实登记制度。针对森林资源的档案管理,需要将查阅登记制度落到实处。要详细记录查阅的人员、时间、方式以及内容等,真正做到资源档案不出档案室,在复印之后,直接交付给查阅人员。
由于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加上消长动态的不断变化,为了做好森林资源信息的反馈工作,确保森林资源数据能够及时的更新并且保持其准确性,就要求对于各种出现变化的地类、面积、消长量以及其余的林分调查因子加以分析,落实其位置与数量处理,并且及时记录,做好对应的调整。
第一,要使森林资源档案与森林资源的现状相稳合,目前的林分主要包含了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公益林之中又包含了国家级和省级。为了将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发挥出来,确保生态公益林作用得以体现,对档案就需要做好调整工作,不能随意更改,因此要求森林类型能够与林种相互的统一,不能够出现任何的矛盾。如,公益林的林种就不可以出现经济林、用材林等情况;商品林之中就不可以出现特用林林种、防护林等。通过良好的管理就可以在公益林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6]。
第二,针对每一年采伐的变化,需要及时填写对应的采伐变化信息卡片,能够针对新(划)分小班,从小班的最大号连续的进行编号处理。并且在小班上需要标记从哪一个小班直接(划)分出来的,这样才有利于后续的查找,同时还需要记录其林权证,对于全面改造的采伐与皆伐,需要在其林权证上注销其面积、时间以及出材量[7]。
第三,对于新增成林在验收合格之后就需要及时调整森林资源。对于人工更新、人工造林等对应的措施,在达到规定的成林年限之后,如果其保存率、生长情况、郁闭度等都满足新增加成林的标准,就可以晋升为新成林。针对新成林应该做好现场验收工作,并且调整对应的记录表,同时做好档案的对应调整处理,确保其面积的准确、林种以及林龄都能够满足实际情况[8]。
第四,对于林业经营活动带来的森林资源变化,针对其发生变化的各个因子,都需要做好对应的记录,能够随时进行登记,将原因说清楚,在年终进行统一的整理[9]。
在森林资源的统计年报之中,森林资源分析报告至关重要。通过森林资源数据库,做好对应的年度报表统计,并且按照报表统计分析,形成相应的分析报告,从而了解其森林资源消长情况,做好其对应成果的评价。对于今后的更新造林、经营利用、资源管理等方面也需要提出对应的改善建议和措施。森林资源档案本身可以直接呈现出森林的经营情况,掌握其动态变化情况,这样就可以对经营措施进行对应的调整,所以在林业生产中,森林资源档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需要注重其保密性,强化森林资源保密法制教育,这样就可以提升人的法制观念和意识。森林管理部门需要从整体上、政治上真正重视保密工作的开展,能够认识到保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大力开展保密的法律法规教育,致力于保密法纪观念的提高。通过保密法制教育和相应的培训工作,可以让从事管理的相关人员了解保护资料秘密的重要性,从而履行对应的保密义务,对于涉密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对应的技能,利用知识来确保森林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做到依法管理,最终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实施。
总而言之,就目前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情况来看,林业资源是各个时期的实际变化情况、科研情况、经营管理情况等一系列材料的真实反映,这一部分材料基本上都是通过图面材料、卡片、文字说明等方式来呈现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最近几年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有所起色,但是依旧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积极的改善和调整。所以我们要重视出现的问题,并按照情况的变化来做好对应的调整,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森林资源的档案管理,从行动上保障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和长期性。在硬件方面也要提供对应的保障,从管理上全面实现信息化,这样才能够真正满足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实际要求,更好地服务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