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一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疗效观察

2020-02-28 12:28霍志毅吴峰刘旭微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血股骨黏度

霍志毅 吴峰 刘旭微

(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1〕,其病死率高达15%~20%〔2〕。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金标准,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等优点,但是术后存在肿胀、疼痛、骨折愈合慢、恢复时间长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最终导致死亡〔3〕。因此,积极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疼痛等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具有整体调节、多靶点作用等优势,中医学认为骨折术后以活血化瘀治疗为主。骨一方是佛山市中医院的经验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疗效显著。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4〕,均行X光片、CT或三维CT重建以确诊。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暴力外伤史,患处疼痛拒按、痛处不移,局部青紫瘀斑,舌紫暗、边夹瘀斑瘀点,苔白,脉弦涩。纳入标准:①同时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和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标准;②股骨粗隆间新鲜骨折并行内固定患者;③年龄50~80岁;④骨折至手术时间≤48 h;⑤单侧骨折;⑥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骨折分型为A3型或多发、病理性骨折;②合并血管、神经、脏器损伤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系统等疾病者;④入组前存在深静脉血栓者;⑤精神障碍或老年痴呆者;⑥既往髋部骨折或髋关节手术者。对照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51~80岁,平均(65.36±9.26)岁,骨折至手术时间10~43 h,平均(19.36±3.65)h,骨折分型:A1型18例、A2型44例,骨折部位:左髋34例、右髋28例。治疗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60~80岁,平均(65.38±7.24)岁,骨折至手术时间9~46 h,平均(20.16±5.17)h,骨折分型:A1型20例、A2型42例,骨折部位:左髋36例、右髋26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至手术时间、骨折分型、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手术及股骨粗隆骨折手术内固定(PFNA)内固定,手术由统一主刀医生、同一团队进行。两组术后均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对症止痛、补钙等和术后下肢功能康复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骨一方治疗,配方组成:杜仲20 g,三七15 g,归尾15 g,桃仁15 g,红花15 g,赤芍15 g,五灵脂15 g,木香10 g,独活15 g,牛膝10 g。上述中药均由佛山市中医院药剂科提供,购自广州致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经两位副主任中药师鉴定为道地药材。将骨一方加水没过药材4 cm后浸泡30 min,人工煎煮2次,每次煎煮至250 ml,两次药液混合后分早晚服用。疗程为4 w。

1.3疗效观察 (1)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6〕:包括功能、活动、疼痛、畸形4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7〕:采用0~10的标尺表示疼痛,分数越高提示疼痛越严重。(3)患肢肿胀分级〔8〕:分为0、Ⅰ、Ⅱ、Ⅲ度,分级越高肿胀越严重。(4)血清学指标:检测患者血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DP)〕、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6〕和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的水平。(5)记录术后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Harris和VA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Harris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Harris和VAS评分的比较分)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下表同

2.2两组患肢肿胀分级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肢肿胀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肢肿胀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肢肿胀分级的比较(n,n=62)

2.3两组凝血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PT、D-Dimer、FDP、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清P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D-Dimer、FDP、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凝血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2.4两组血清CTX、PINP、BALP、OC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CTX、PINP、BALP、O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TX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ALP、PINP、O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CTX、PINP、BALP、OC水平的比较

2.5两组血清TNF-α、IL-6、IL-6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TNF-α、IL-6、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两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2.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出现2例术后感染和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痊愈。治疗组出现1例感染,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高发于老年人群,可以引起疼痛、髋关节功能障碍、行走不稳定。随着人口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虽然可以恢复力线,但是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身体素质较差,存在术后肿胀、疼痛、感染、骨折愈合慢、恢复时间长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延长患者的住院和卧床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9〕。因此,积极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和减少并发症,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功能恢复慢和并发症等与凝血系统、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和关节修复功能等密切相关。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骨折延迟愈合的最主要原因。血液流变学是反应血液循环的主要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增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血液运行不畅,骨折部位营养供给不足,影响软骨细胞和纤维细胞的生成,影响骨痂形成〔10〕。同时凝血系统被激活,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影响血运,不利于骨折愈合,也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1〕。炎症因子在影响骨折愈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创伤和手术可以引起机体的免疫应激反应,TNF-α、IL-6、IL-10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应激细胞因子,不仅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而且可以间接反映机体的骨代谢活性〔12~14〕。TNF-α可以促进骨吸收和抑制基质胶原蛋白的合成。IL-6抑制骨重建,并且与血清钙浓度成负相关性。骨代谢在骨折术后愈合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BALP和OC由成骨细胞分泌,是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和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促进骨基质单位合成、分泌,促进骨重建和术后愈合〔15〕。CTX可以反映破骨细胞和骨吸收的活性,CTX与骨折愈合成负相关〔16〕。PINP可以反映骨形成和成骨细胞的活性,与骨折愈合成正相关〔17〕。因此,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骨代谢对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学认为凡跌扑损伤致骨折者,皆有瘀血,瘀血阻滞筋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积为肿胀。而且手术切开复位同样是一种应激,可以引起骨折部位出血,离经之血则为瘀血,瘀血阻滞部位,致筋脉阻滞加重〔18〕。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治疗宜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为法。骨一方是佛山市中医院的经验方,方中杜仲补益肝肾、强腰壮骨,三七、归尾、桃仁、红花、五灵脂、牛膝活血化瘀、通路止痛,木香行气活血,独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诸药合用,全方共奏活血化瘀、通路止痛等功效。本研究将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骨一方治疗。

综上所述,骨一方可以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调节骨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

猜你喜欢
全血股骨黏度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血黏度高怎么办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