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

2020-02-28 12:28徐爽刘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头颈头颈部黑色素瘤

徐爽 刘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皮肤科,湖北 武汉 430000)

黑色素瘤主要是发生于皮肤及其他器官黑素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黑色素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增加趋势,其中头颈部是黑色素瘤好发的部位,并且20%~35%黑色素瘤发生在头颈部〔1,2〕。相比于全身其他部位的黑色素瘤,头颈部黑色素瘤主要表型为浅表扩散性,并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但远期生存率较差〔3~5〕。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伴高转移率和复发率,尤其以远处转移直接影响术后生存时间〔6〕。本研究探讨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预防远处转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收治的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经术后病理或组织学证实为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2)患者年龄24~85岁;(3)与患者或其家属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胃癌等;(3)患者存在精神功能或意识功能障碍;(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纳入的96例患者中,男56例,女40例;平均年龄(56.37±5.61)岁;基础疾病:伴糖尿病17例,伴高血压25例,伴冠心病14例;吸烟史39例。

1.2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吸烟史、术后复发、色素、术后放疗、病理类型、溃疡形成。具体赋值如下:(1)性别:男性=0,女性=1;(2)年龄:>60岁=0,≤60岁=1;(3)伴糖尿病:否=0,是=1;(4)伴高血压:否=0,是=1;(5)伴冠心病:否=0,是=1;(6)吸烟史:否=0,是=1;(7)术后复发:否=0,是=1;(8)色素:否=0,是=1;(9)术后放疗:否=0,是=1;(10)病理类型:浅表型=0,结节型=1,肢端型=2;(11)溃疡形成:否=0,是=1。

1.3观察指标 (1)观察所有研究对象术后随访10个月远处转移情况;(2)单因素分析影响远处转移相关因素;(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远处转移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 果

2.1发生远处转移情况 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96例术后随访10个月远处转移27例(28.13%),无远处转移69例(71.87%)。

2.2单因素分析影响远处转移相关因素 两组性别、伴糖尿病、伴高血压、伴冠心病、吸烟史和病理类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组年龄>60岁显著多于无远处转移组,术后复发显著多于无远处转移组,色素显著多于无远处转移组,术后放疗显著多于无远处转移组,溃疡形成显著多于无远处转移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影响远处转移相关因素(n)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远处转移危险因素 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术后复发、色素和术后放疗为影响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远处转移危险因素

3 讨 论

中国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其发病率呈不断增加趋势,其病死率和恶性程度居皮肤恶性肿瘤之首〔7〕。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病因与过度接受紫外线照射相关〔8〕。日光中的紫外线灼伤皮肤且诱导DNA突变。紫外线中的UVB和UVA均可诱导黑色素瘤的发生,而其中UVB对黑色素细胞中某种基因发挥破坏作用且为诱导发病的主要原因〔9〕。目前,临床上对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具体发病原因仍未完全阐明,认为可能与不良义齿、吸烟、家族史及机械创伤等相关〔10,11〕。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常见于口腔、鼻腔鼻窦等部位,无肿瘤特异性症状,其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的原发位置相关,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12,13〕。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预后〔14〕。因此,临床上探讨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相关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表明,年龄>60岁、术后复发、色素和术后放疗为影响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1)年龄: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身体各项功能减退,且免疫力下降,对手术和放疗等耐受性差,容易发生远处转移〔15〕。(2)术后复发:对于术后复发的患者需格外重视淋巴结情况,特别是针对容易复发的患者,必要时需实施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6〕。(3)色素:黑色素瘤主要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细胞质内存在的棕色色素,并且原发于黏膜的黑色素瘤中2/3的病变为色素性。临床研究表明,病变的色素性与远处转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17〕。(4)术后放疗: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放疗目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通常认为,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对放疗不敏感,但于某些特殊情况下,放疗仍为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但研究报道发现,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放疗发生远处转移较高〔18〕。

综上所述,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率较高,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术后复发、色素和术后放疗为其危险因素,为降低远处转移,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猜你喜欢
头颈头颈部黑色素瘤
云南省肿瘤医院1 203 例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Información económica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不同坐姿的6岁儿童乘员在MPDB碰撞测试中头颈部损伤评价
SOX2/GLI1-ST3GAL1-AXL通路促进黑色素瘤的转移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澳大利亚的“国民癌”
经皮胃造瘘在治疗头颈部肿瘤中的运用进展
做个“颈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