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在布局上“避重就轻”

2020-02-28 03:50石敏杰姬少宇何颖赛迪智库
科技中国 2020年2期
关键词: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

■文/石敏杰 姬少宇 何颖(赛迪智库)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企业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仍主要集中在金融、安防、零售等消费和公共服务领域,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不够,主要表现为:技术应用类企业多,基础硬件类企业少;商业消费领域应用多,制造业领域应用少;人工智能行业资源型平台多,制造业赋能型平台少。为此,应引导人工智能企业加强在制造领域布局,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布局中“三多三少”问题突出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加速提升社会生产力。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提升。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7.6亿美元,企业数量达到1011家,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清华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2018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人工智能在行业垂直应用全面绽放,资本投资热度持续升温,涌现出大批“AI+”金融、安防、医疗、家居、零售、教育等应用类企业。然而,从整体结构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企业的布局呈现出“三多三少”现象。

技术应用类企业多,基础硬件类企业少(图1)。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为技术应用类和基础硬件类,其中技术应用类包括语音类技术、视觉类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类技术。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AI+”各垂直应用领域,相关企业数量占比达85%以上。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硬件类企业不足15%。其中,智能芯片相关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占比不到2%。2018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有15.5%,其中本土企业产值仅占总产值27.1%(IC Insights报告,2019)。国内仅有地平线、深鉴科技、寒武纪等少数人工智能芯片企业,且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产品离大规模商用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商业消费领域应用多,制造业领域应用少。从应用层的企业分布看,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在商业(包含市场营销和客户管理领域)、金融和医疗健康领域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1%、14%和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2018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蓝皮书》)。根据2019年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初创百强企业榜单(AI 100),我国有商汤科技、依图科技、第四范式、旷视科技、Momenta、地平线共6家企业入选,产品服务主要集中在智慧安防、智慧金融、智慧零售等领域(表1)。相比之下,企业在制造业应用方面对人工智能投资不足1%。国内制造业在产品研制、工艺优选、在线监测、远程运维等生产环境方面智能化水平仍然不高,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创新应用不足,人工智能技术与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融合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对于消费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制造业的数据采集、流程循环均更长更复杂,应用难度更高,投资回报周期更长。

图1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技术领域分布

人工智能行业资源型平台多,制造业赋能型平台少。目前我国已建有五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分别是百度建设的自动驾驶平台、阿里云建设的城市大脑平台、腾讯建设的医疗影像平台、科大讯飞建设的智能语音平台以及商汤集团建设的智能视觉平台。目前,平台主要是为人工智能开发者和初创企业提供数据资源及服务,打造各领域生态。而对制造业企业来说,一方面自身并无人工智能技术基础,难以利用此类平台提升自身生产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缺少制造业赋能平台,无法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制造业企业在研发、物流、工艺设计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改进质量水平、优化工艺流程。

表1 2019年AI100榜单中上榜的中国人工智能企业

二、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已在消费及公共服务领域蓬勃发展,产业热度不减、创新活跃,我们应抓住时机,发挥政府作用,利用产业政策、金融财税支持、平台建设等,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应用,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明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方向路径。加快出台《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方向。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发挥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将人工智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要方向和目标,完善推进机制,加强宣传推广。强化部委间、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协调配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各领域应用试点,总结推广好的经验。

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引导人工智能企业加强基础软硬件和制造业应用布局。在符合国际规则惯例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以减税、补贴、奖励、低息贷款等方式,加大对人工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等基础硬件类中小企业的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课题委托研究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龙头企业加强在制造业领域布局,助力人工智能在企业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各环节中应用。例如,引导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应用,有效提升药物研究效率,加速新药研发流程。研究和制定“弱人工智能快速赋能”相关政策。针对我国总体劳动生产率较低、技术扩散体系不健全、同一类技术几代并存、成千上万的中小型企业急需转型升级的现状,推动弱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各领域快速推广,助力广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加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平台建设,打破信息沟通壁垒。对于新建平台,联合人工智能企业、制造业各领域企业、各类开发者,构建“平台+赋能+初创企业+开发者”模式,使得制造业和人工智能企业能够充分对接和沟通供需。推动不同行业间脱敏数据资源共享、不同地域相关平台间链接协同,形成合力。积极升级已有公共服务平台,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平台上,加入人工智能供需对接、赋能技术推广等功能,加快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2020 IT领域大事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领域·对峙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