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蓓,靳杜娟,张金金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服装学院,陕西 西安712046)
当今的服装千变万化,其中女装胸省造型的变化最为引人注目,而服装的造型除了受款式和结构的影响,与面料性能也有很大关系[1]。在服装设计中,面料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平面转换成立体的服装造型所体现的[2]。了解面料性能可以实现对服装外观造型的预测,研究面料与胸省转移的关系,对服装设计和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面料本身具有各种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光学性能、服用性能等[3],为了使试验结论的覆盖面更广,最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纯棉面料、亚麻面料、雪纺面料和牛仔面料,按顺序进行编号,如图1所示。其中纯棉面料属于柔软型面料,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吸湿性及耐碱性,舒适,但是弹性较差、易皱、易生霉[4]。亚麻面料属于挺括型面料,强度高,韧性好,耐磨性好,吸湿散热快。雪纺面料属于轻薄型面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透气性,穿着舒适,有很好的悬垂性。牛仔面料属于厚重型面料,具有一定的透湿性,质地厚实挺括,可以防皱防缩防变形,但容易褪色。
本次试验对象选择160/84 A的国家号型标准人台,为了使试验数据更加准确,结果更具有说服力,4种面料所制作的12件样衣将在同一人台上试穿。
女装上衣基样以160/84 A进行制图,其相关尺寸数据:胸围=净胸围+放松量=84+6=90 c m,领围=36 c m,后衣长=39 c m,肩宽=39 c m,胸围放松量为6 c m,其中画袖窿深时,将其改为胸围/6+1 c m,此改动会使胸部凸起的效果更加明显,整个结构图更合理整齐,具体各部位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女装上衣基样相关尺寸
根据表1进行基样制图,其中前肩斜为15/4.7 c m,后肩斜为15/5.7 c m,后领深为2.3 c m,BP点(胸省省尖的位置)的确定,即上平线与前中线到BP点的比值为23/9,BP点垂直下落4 c m到B点,过B点作BC垂直于侧缝的线段,再将C点下落3.5 c m即为D点,其中为了整体造型的美观性,前后衣片都加有腰省即EF=2.5 c m,见图2。
省道转移是指在不影响服装尺寸和适体性的前提下,将一个省道转移到同一衣片的其他任何部位的方法[5]。胸省转移的方法目前有4种:量取法、旋转法、剪开折叠法、点移法[6]。目前为止,常用的胸省转移位置有5种,即领口、肩部、袖窿、侧缝和腰部,不管怎样改变位置,省尖都是指向一个点,即胸高点[7]。采用旋转法,进行试验方案设计时,分别选择领口、肩部、袖窿3个部位进行测试,并以碎褶、分割、收省3种形式表现出来。
每组纸样的制作都是在基样上完成的,第一组是胸省转移到袖窿,即袖窿省,见图3。图中从袖窿弧上任选择一点与BP点相连,CAD制图时虚线即为新省位,将新省点断开,采用形状对接工具将胸省的两条线重合,为了使服装更加合体,将胸省和腰省的省尖分别后退3 c m和3.5 c m,最终胸省是以收省的形式展现的。第二组是胸省转移到肩部,即肩省,见图4。在肩部任选一点与BP点连接,并以分割的形式将衣身前片分为2个部分缝合,外部造型更加清晰,方便比较,即服装的胸省以分割的形式展现。第三组是胸省转移到领口,即领省,见图5。在领围线上任选一点与BP点相连接,为了使结果更加广泛,领口将采用抽碎褶的形式展现。
本试验采用的裁剪法为平面裁剪法,平面裁剪法就是在平面制图纸上画出平面结构图,然后再把平面结构图放到布料上所进行的剪裁过程[8],这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女装结构设计法。这3组的缝制过程基本一致,缝制流程如图6所示。缝制时应当注意面料的厚度,如雪纺面料太过轻薄,裁剪时布料容易滑动,很容易造成裁片与原样不符;亚麻面料经纬纱向缝隙较大,在裁剪和缝制时面料容易出现毛边现象;牛仔面料在做领口抽碎褶时,要在领口指定部位打刀口,见图6(d),才能更好地展现领口弧度。
第一组袖窿省的样衣如图7所示,采用胸省转移法,转移后胸省以收省的形式呈现。
图7 (a)为纯棉面料,属于柔软型织物,但穿着效果一般,视觉上给人紧绷、束缚的感觉。图7(b)为亚麻面料,硬度和厚度比雪纺面料要好,外形挺括。图7(c)为雪纺面料,面料轻薄,胸省和腰省几乎看不出,从视觉上分析,会给人一种胸部下垂的错觉。图7(d)为牛仔面料,外形挺括,线条流利,从整个外部造型可以看出胸省和腰省的缝制与面料的性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综上所述,亚麻面料和牛仔面料效果比较明显,但牛仔面料的效果更加突出。
第二组肩部分割的样衣如图8所示,采用旋转法将胸省转移到肩部,并以分割的形式呈现出来。
第二组采用分割的形式,从图8可以看出纯棉面料与雪纺面料质地比较轻薄,所缝制的分割线太过明显,视觉效果不佳,尤其是雪纺面料。而亚麻面料和牛仔面料的效果是好的,线条流畅,同时面料的硬挺度给人一种庄重稳重的感觉,相反雪纺面料与纯棉面料因为其本身的薄厚度的问题,所呈现的效果并不佳。
第三组领口省样衣如图9所示,采用旋转法将胸省转移到领口位置,并以抽碎褶的形式展现出来。
第三组先将胸省转移到领口,之后以抽碎褶的形式展示,从图9可以看出雪纺面料所表现的蓬松感是最好的,而且褶裥大小均匀,间隔距离大致相同,线条流畅柔美。相比之下亚麻面料和纯棉面料呈现的效果却一般,线条不流畅,褶裥不明显,没有膨胀感。牛仔面料制作的样衣廓形和视觉效果出乎意料,领口的小波浪再加上服装修身的版型,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小鸟依人的感觉,但是褶裥过于硬挺,造型立体感太强,所呈现出的效果过于膨胀。
通过4种面料对胸省转移位置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牛仔面料适合将胸省转移至袖窿,做收省处理;在以分割形式表现中,雪纺面料制作的样衣线条柔和,立体感不强,而牛仔面料样衣轮廓流畅,造型感强;雪纺面料适合将胸省转移至领口,以碎褶表现。由于在整个试验中,忽略了人台试穿的不足,使得最终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丰富面料的种类,增加胸省转移的形式,使结果更加准确,为服装企业的设计生产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