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间流散石刻造像的保护与管理对策

2020-02-27 23:39陈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0期
关键词:民间保护对策

陈晨

摘 要: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文物资源大国,据全国博物馆馆藏文物信息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文物系统有各类博物馆5000余家,在线馆藏文物800余万件,除了馆藏在册的文物,民间也流散着大量宝贵的文物资源,包括石刻造像类文物,有的被民间爱好收藏人士收藏,有的则被非法交易或流失国外。随着时代对文物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强对民间流散文物的管理和保护,成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作者以加强民间流散石刻造像类文物的保护与管理为角度,对民间流散石刻文物的保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希望文物部门给予重视和关注,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机制,切实加强对石刻造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力度。

关键词:民间;石刻造像;保护;对策

从2012年至2016年,国务院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通过此次普查,全面掌握了现存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权属和使用等。据统计,全国共普查出可移动文物1亿件(套),其中石刻造像类可移动文物100多万件。这充分说明民间留存着大量的石刻造像类文物,民间文物保护形势严峻,对各级文物保护机构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1 民间流散石刻造像文物的保存现状

石刻造像文物不同于一般的可移动文物,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一般质地厚重,体积相对较大,多数暴露在田野中,多位于城市的边缘或荒郊野外,属于典型的“田野文物”,监管难度较大,得不到集中的管理。加上风吹日晒,风化严重,很多石刻造像毁损严重,保存状况堪忧。以北京市的流散石刻造像文物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市石刻造像文物的数量有4万件左右,多数散落在田野中或民间,只有1万多件被收藏在各类博物馆中。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棚户区改造中,很多珍贵的石刻造像被人们忽视和遗忘,加上文物盗窃犯罪、文物机构监管缺位等原因,很多珍贵的石刻造像逐渐消失或流失海外。例如四川省内江市翔龙山上珍贵的文物石刻,它属于唐代至明清时期翔龙山摩崖造像及石刻,当地居民却将其作为厨房、墙基和卫生间的建筑构件使用,破坏了文物自身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当地文物部门发现后,积极采取措施,将使用文物构件建设的房屋全部拆除,这才使这些被淹没的珍贵石刻造像得以重生。又如南京市栖霞区南朝石刻狮子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由于长期散落在村庄野外,监管缺位,导致珍贵的文物石刻失踪数月后,才被当地村民发现,目前文物部门正配合公安部门侦破此案。

2 民间文物收藏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石刻造像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瑰宝,比如我国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这四大石窟充分展示和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目前,流散的石刻造像很多流向了民间收藏市场,是民间文物收藏市场的重要交易门类,也是收藏人士关注和追逐的收藏热点。根据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家鼓励民间收藏市场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对收藏市场进行了监管和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合法的收藏行为作出了明确的界定,禁止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买卖和收藏国有文物、非国有馆藏珍贵文物,以及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但近年来,随着国内文物收藏市场的持续升温,不法分子受非法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一批珍贵的石刻造像被盗窃和收购,有的在黑市上交易,还有部分珍贵的民间石刻被走私出境。

民间收藏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具有社会性,应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有序地推进民间收藏活动的开展,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文物保护机构有义务和责任加强对收藏市场的引导和管理,比如普及文物保护法知识,提供必要的咨询和鉴定服务等。

3 对流散石刻造像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对策

笔者根据目前民间流散石刻造像文物的現状和文物收藏市场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3.1 深入开展流散石刻造像文物的调查摸底工作

流散的石刻造像主要分布在基层农村、社区或荒山郊外,分布较为广泛和散乱,需要基层文物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责任意识,俯下身,走出去,走访乡村、农户,与群众多交流,掌握有关流散文物的分布情况,切实掌握本地区民间流散石刻造像的家底,对于它们是否为珍贵文物,要做到心中有数,为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加强对民间收藏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流散的石刻造像中很多是珍贵文物,它们是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承载着历史发展的重要信息和元素,是社会发展和更迭的重要历史见证。当前民间收藏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推进文物收藏事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民间收藏市场的秩序不能单独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需要文物保护部门做好管理和引导等保障性工作,制订并完善文物收藏市场的规定和机制,切实维护文物收藏和流通市场的行业健康秩序,确保流散石刻文物本身的安全,同时繁荣发展民间收藏行业,推动国家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3.3 鼓励民间收藏人士积极捐赠流散文物

近年来,捐赠文物已成为各级博物馆文物藏品来源的重要途径。国家积极鼓励和支持公民和其他组织捐赠文物,对捐赠文物所具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进行评估,区分文物等级,国家会给予文物捐赠者一定的经济补偿或物质奖励。很多收藏和热爱文物的有识之士积极地将祖传或珍藏的石刻造像捐献给博物馆,有的藏品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体现了奉献国家和社会的高尚品格。例如天津市张连志先生向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一次性无偿捐赠了100件石刻造像,包括明清时期的墓志、碑刻、经塔幢、石雕等构件。这些石刻记载了涉及北京、天津等地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研究北京及周边区域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弥补了有关文献资料的不足,可以用来补史和证史。另据上海博物馆馆藏信息显示,上海博物馆接受民间捐赠石刻造像文物较多,据统计,其藏品约12%来自民间收藏人士的捐赠。

3.4 夯实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监管责任

通过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一步掌握了现存民间石刻造像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等基本数据,为基层文物保护机构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基层文物保护机构和工作人员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深入调查摸底,做好民间流散石刻造像信息的采集和建档工作,借助现代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对石刻造像文物资料进行采集和整理。坚持因地制宜方针,要继续在田野原址中对石刻造像实施保护,要夯实文物监管的责任,与所在的区县、镇政府、街道和村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建立文物业余保护员队伍,对珍贵的石刻造像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巡查。对田野石刻文物比较集中的区域,可选择建设碑林的保护形式,修建观光凉亭,减少风化和雨水侵蚀。还可以建成青少年学习教育的基地和场所,既能有效保护石刻造像文物,也为学生及市民学习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搭建平台。文物保护机构要与公安、工商、海关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活动,避免文物盗窃和破坏案件的发生。

3.5 加强对流散石刻造像的精品展示和公众保护意识宣传

在加强对民间流散石刻造像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基础上,利用国家文化遗产日或博物馆日等节点,通过组织精品展览或巡回展等形式,展示石刻造像文物的艺术魅力和内涵,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和引导作用,增强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近年来,国内多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了石刻造像艺术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如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就举办了“历代石刻造像艺术展”,汇集了从南北朝时期直至明代的石刻佛教造像50余件,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精湛技艺,让参观者和青少年观众对文物有了更多和更全面的了解,感受石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拓宽了知识面和视野,有效增强了文物保护意识。

4 结语

流散石刻造像文物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保护和管理好流散石刻造像是当前文物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之一。因此,加强对流散石刻造像的管理和保护,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群众文物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文博单位和文物保护机构应积极作为,以对历史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民间保护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