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我国境内墓葬所见铁针

2020-02-27 10:22朱雨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0期
关键词:用途分类

朱雨薇

摘 要:铁针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活用具,但截至目前我国境内发现的先秦至辽金时期的铁针数量却较少,据发掘简报等统计总数近600件,且发现地点分散。对这一批我国境内出土的铁针学术界缺乏对其形制、用途等的系统研究。文章在对我国境内出土铁针进行扒梳的基础上,探讨铁针的形制、类型、用途及特点,并从文物学角度对铁针进行分类,以弥补相关研究之不足。

关键词:出土铁针;先秦至辽代;分类;用途

继骨针之后,铁针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生活工具,主要用于缝纫。铁针的生产原料是熟铁,早期制成的铁针还夹杂少许其他成分。①我国境内最早出现的铁针是公元前5世纪至3世纪时期新疆鄯善苏贝希遗址中的2件铁针。②铁针质地坚硬,但由于制作过程复杂和材料稀缺等原因,铁针在古代不能完全地替代骨针。

目前学术界对铁针的研究仅限于考古报告、发掘简报的形式,缺乏对铁针系统、全面的研究。早期涉及铁针的考古发掘报告多刊在创刊较早的考古期刊中,随着新遗址不断发掘,新发现也在21世纪后大量公开。从新中国成立直至今日,我国出土铁针统计总数近600件。铁针作为生活工具有实用价值,对研究古代人类生活及民俗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境内出土铁针概况

通过对考古报告、发掘简报的检索,我国出土的铁针统计总数近600件,出土实物从先秦至辽金时代均未断代。③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出土的数量较多,南越国墓单次出土的铁针数量最多,甘肃省、四川省、湖南省、吉林省、内蒙古均有出土实物,但数量相对较少。总体而言,出土地区包括河西走廊、东北平原、云贵高原、中部平原、广东丘陵五个区域。根据考古报告、发掘简报统计,将我国出土铁针的详细情况绘制成表(表1)。从我国境内出土铁针汇总表中可以看到,铁针分布范围广泛,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中原地区、南部地区均出土数量不等的铁针,从先秦时期到辽金时期均有遗存,南越国墓出土铁针数量最多,大致统计为500件④,咸阳马泉西汉墓和侯马东周烧陶窑出土的数量较多,分别为8件和11件,其他各个墓葬遗址中出土的铁针数量较少,均为1件或2件不等。

分布范围广、出土数量少是我国境内出土铁针的显著特点,由于铁针器形小且容易受侵蚀,导致保存数量不多,但铁针实用性强,各个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缝纫工具,致其分布范围广。

2 出土铁针分类

由于铁针器形小且极易受到腐蚀,所以各遗址中的铁针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能够保留至今的数量也极少,全国出土铁针的统计总数近600件,其中南越国墓出土铁针就有约500件,但涉及南越国墓铁针的考古资料中缺少单件铁针的器形描述,故不能将这500件铁针作为500个单位的铁针进行分类。其余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铁针仅有1件或2件,器形损坏严重和基数小导致无法应用类型学的方法进行系统分类,仅能根据考古报告和发掘简报记录的相关情况以下列标准进行分类。

2.1 形制

我国境内出土铁针的外形长短、粗细不一,清理整理后还发现部分铁针不见针孔,区别于常见的有孔铁针。因此,从形制上可以将我国境内出土的铁针分为长针、短针、有孔针和无孔针。

2.1.1 长针①

考古报告和发掘简报记录铁针长度不一,多集中在3~7厘米,超过7厘米的铁针仅2件:一件是吉林省德惠市迎新遗址中发现的铁针,残长11.3厘米(图1),根据现有器形可以看出,未锈蚀的铁针长度可能达到15厘米;另一件是黑龙江绥滨同仁遗址出土的铁针,长7.8厘米。据这2件铁针出土地点和同墓葬中出土的器物判断,长针可能用于缝纫比普通材料更加厚实的材料,如被褥、兽皮等。

2.1.2 短针

根据已出土的铁针长度,没有达到7厘米的针统一称为“短针”,满足条件的有10件(无详细记录长度的除外),分别是黑龙江省海林市三道河乡东兴遗址出土的铁针、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北山洞遗址出土的铁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李家马架子遗址出土的铁针、黑龙江省绥滨县四十连遗址出土的铁针、新疆且末扎滚鲁克一号墓地中出土的铁针、黑龙江友谊凤林城址出土的铁针和新疆鄯善县苏贝希遗址及墓地M5出土的铁针。

2.1.3 有孔针

针孔是为引线缝合而钻制的。有针孔的铁针用于缝纫、刺绣等与手工相关的制作,是生活中的实用器。新疆鄯善县苏贝希遗址中出土的2件铁针一长一短带针孔,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李家马架子遗址出土的铁针针眼锈蚀,吉林省德惠市迎新遗址、新疆且末扎滚鲁克一号墓地、黑龙江绥滨同仁遗址、四十连遗址出土的铁针均有直径、形状不同的针孔,这些铁针的用途都与手工有關。

2.1.4 无孔针

无孔铁针的用途还无法做出准确的推测,用作医学的针材质主要为银,且针身细长,所以可以确定无针孔的铁针无法用于医学。发掘出的无针孔铁针一部分是在地下埋藏过程中完全锈蚀了针孔部分,这类针不应归类于无孔针。无孔针即在制作过程中没有钻制针孔的铁针,如南越国出土的500件铁针不论长短粗细均未见针孔,山西侯马牛村南出土无孔四楞的小铜针1件,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北山洞遗址出土的铁针直径仅0.142厘米并未见针孔,这些铁针在制作之初就没有磨制针孔,说明并非用作缝纫。

2.2 出土地点

我国境内出土的铁针均出自保留人类活动迹象的遗迹中,如聚落遗址、墓葬等。对比所有出土铁针的地点,可以将出土地点归为两类:一类是出自单人墓,这种情况下铁针多代表墓主人身份或象征墓主人特点而作为陪葬品;另一类出自公共墓,作为人类生活轨迹的遗物保留下来。

2.2.1 出自单人墓

铁针作为生活用品出土于单人女性墓葬的情况较多,就如新疆尉犁县因半古墓M5出土针囊1件,上有一枚铁针②;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石口子遗址M4中出土针管1件,针管内放置用皮质物包裹的铁针,M4墓主人为女性③;敦煌晋墓60M1出土铁针及铁器残块等,墓主人氾心容为敦煌大姓之女④。这些针作为陪葬品和墓主人一起下葬,一方面可能为区别墓主人性别,另一方面代表女性墓主生前擅于女红的特点。

2.2.2 出自公共墓

铁针是一种生活实用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黑龙江绥滨同仁遗址发掘的1件铁针位于T11-T14内,在这个探方区域还发掘出1号房屋遗迹,说明该铁针位于公共生活区域,可能是生活用具。还有黑龙江省绥滨县四十连遗址中发现的1件铁针,在4号探方内发掘有房屋遗迹和灶坑遗迹,可以推断这件铁针出土于公共生活区域,为生活工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李家马架子遗址中出土的1件铁针,同期文化遗存中发现灰坑19个,灰沟5条,还发现各类陶器、铁器,证明此区域为公共生活区域,此铁针是生活用具。吉林省德惠市迎新遗址出土的1件铁针临近烟囱出烟口,发掘的第一区域内还有灰坑遗迹、灶坑遗迹,同时还出土了其他生活类用品,说明该区域此前为人类生活区域,此针的用途也与生活紧密相关。

以形制、出土地点作为铁针分类标准,是受数量限制影響下的简单分类。南越国墓出土的铁针数量虽大但没有具体的考古报告公开单件的形制、长度等具体信息,没有准确的数据就无法进行准确的分类。随着考古发掘成果的累积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运用更加系统的类型学进行铁针分类,而这项工作还亟待更多考古报告和发掘简报的公开,以填补铁针在类型学基础上分类的空白。

3 出土铁针用途及原因探究

和现代的针用途相似,古代铁针用于缝纫衣物。根据考古报告、发掘简报中对已出土铁针的图文描述来分析,各铁针长短不一、材质不同,形制也有很大差别,常规的铁针用于缝纫,较特殊的铁针还可能有更加特殊的用途。例如,迎新遗址中出土的残长11.3厘米的铁针,南越国墓一次性出土的500件长短不一的无孔铁针,这些铁针在长度、形制上具有特殊性,可能有特殊的用途。

3.1 长针用于缝接兽皮或被褥

现代生活中也不乏用到长针缝纫的情况,现代人常用长针缝制被褥等较厚的物品,以此推断古代生活中长针可能也用于缝纫厚实的物品。从已经出土的铁针实物来看,长针的数量并不多,仅有2件,并且长针和短针长度差异明显,说明长针和短针的用途有明显区分。例如,吉林省德惠市迎新遗址中发现的铁针,残长11.3厘米,从现有器形可以看出,未锈蚀的铁针长度可能达到15厘米;黑龙江绥滨同仁遗址出土铁针,长7.8厘米。两根长针均出自非中原地区,迎新遗址存有灰坑遗迹、灶坑遗迹而未见房屋遗址,这样的遗址特点和游牧民族部盟无定居习惯有一定的联系,同仁遗址碳十四测定年代约为南宋时期。两处遗址所处区域均属当时少数民族政权统辖区,地处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长针用于缝制兽皮或取暖保温的被褥,符合游牧民族在高纬度地区的生活需求。

3.2 铁针用于串联或缝补甲衣

铁针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缝纫,还可能在战略物资储备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战乱频繁的时期战衣是必备的战略物资,战衣的缝纫技术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如跪射俑身上的甲衣排列有序,针脚密集整齐,说明针和甲衣存在关联不无道理。黑龙江友谊凤林城址出土铁针2件,同时出土甲片约110件,该遗址文化遗存年代相当于魏晋时期。①考古学者对出土如此数量的甲片也没有准确的猜测,遗址出土1件铁针呈锥形,尾部针孔大,这种铁针能够穿入直径较大的连接材料,适合连接单个坚硬甲片制成甲衣,配合锥和刀等工具会更细致地完成缝制工作。南越国出土的500件铁针分粗、细两种,粗针约300支,其余为细针。粗针一端有尖端,黄展岳在《南越国出土铁器的初步考察》一文中断定,南越国铁器是在秦始皇用兵岭南时数十万北方军民涌入岭南时带来的。在交战时携带如此数量的铁针,不仅能够缝纫军民穿着的衣物,还能缝补战士作战时的甲衣。

根据以上两处遗址的出土遗物,推断铁针可以用于缝制甲衣。在战国和魏晋处于局部混战的特定时期下,战事较多,铁针作为生活用具也可以在军备时发挥作用。首先零散的甲片需要用工具串联成整件甲衣,需要铁针这一坚硬轻巧的物品为制作工具,其次在战争过程中甲衣受损需要重新缝补新甲片,铁针会提供十足的便利,比重新拆卸整个甲衣更省力省时。

3.3 铁针作为陪葬品显示墓主身份

我国境内出土的铁针多出自公共墓和生活遗迹,也有部分出自单人墓,而单人墓的墓主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为女性。女红是古代检验女子贤良的标准之一。《管子·轻重乙》中记载“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鉥”,其中的“鉥”即针。《说文》解释为“鉥,綦针也”。针对于女性来讲是重要的缝纫工具,女性死后,针既可以代表女性身份,也可以代表女性生前擅于女红的特点陪葬墓中。新疆尉犁县因半古墓出土铁针别在针囊之中,墓主人为成年女性,双手指甲涂红,根据指甲涂红色的部位以及红色几乎布满了指甲的现象分析是人死后涂抹的。因半古墓中出土的铁针是众多陪葬品中的一件,装在精致的针囊内,陪葬物品还有其他各类纺织工具,伴有精致的编织品和刺绣物品,铁针极可能代表墓主人生前擅长女红。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石口子东周时期遗存M4内发现针管1件②,墓主为女性,年龄35~40岁,随葬品共13件,墓主人的陪葬品规格较高,显示出墓主人身份高贵,装着铁针的铜针管成为墓主人唯一的性别象征。敦煌晋墓60M1中出土铁针及铁器残块,该墓出土的墨书纪年五谷瓶揭晓了墓主人的身份,从瓶上的墨书可知墓主人是氾心容,氾姓为敦煌大姓,铁针在氾心容墓中仅是陪葬品之一,墓主人陪葬的实用生活物品较多,铁针可能作为实用的生活工具代表墓主人生前擅长手工。

铁针最实用的功能是缝纫基础衣物,根据出土铁针独特的形制和特殊地点推论出这些铁针可能还具有其他使用价值和意义,说明针除用在最基本的缝纫之外,还可用于战备,或用于陪葬墓主人以显示墓主性别、身份及象征女性墓主生前贤良的特点。

4 结语

总体而言,铁针由于器形小不便于保存、受潮易腐蚀的特点导致出土总体数量较少,我国境内出土的铁针也形成了中原地区出土数量少,西北、北部地区出土数量多的区域特色。首先,受特殊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的影响,西北地区和北部地区更能保留下铁针。其次,生活在西域的人更偏向于皮毛贸易而重视女性纺织刺绣成品,并且在大约公元前1200年以后,新疆和以西地区铁器显著增加,铸铁技术至少在战国中晚期已经传入新疆①,铸铁技术的成熟使铁针大量铸造成为可能,妇女皆纺织促使铁针成为女性必备的纺织工具。再次,北部地区受气候限制长期进行游牧,无法形成固定的农耕经济模式,在单一的经济模式下容易形成对女性制作生活用品的依赖,从早期的骨针一直延续到后期的铁针,承担着缝制角色的针在游牧民族生活中有重要用途。我国境内出土的铁针分布范围广,遍布境内各个地区,包括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南部地区、中原地区,说明铁针即使在古代实用性依旧很强,是各地生活中都需要的实用器。根据铁针同墓葬出土器物情况还可以确定铁针是一种可以象征女性身份的物件,代表墓主人生前擅长女红、心灵手巧的特点。短针除了用于基本缝纫外,还有缝纫战甲的可能性,长针用于缝纫厚重物品,区别于短针。古人在生活中的智慧和细致都体现在了器物上,这种古老的器物在现代生活中依旧保有实用性,而基本的用法和古时并无太大区别,现在一些农村地区依旧保留着妇女“乞巧”的传统,以求织女降福,心灵手巧。

目前,我国境内出土的铁针受数量限制,无法进行更细致的器形划分,考古报告仅对相关遗址出土的铁针做了粗略的形状、长度、粗细、有孔无孔、孔形、针体是否受损等方面的描述,未进行汇总后的分类和研究。本文通过搜集已公开的考古报告,大致对铁针进行了分类,更多的发掘成果还亟待公布,分类及研究工作仍在进行,需要更多的学者对此做出研究。

猜你喜欢
用途分类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我给资源分分类
放射的用途
小尺子大用途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用途
用途广泛的微波炉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