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之后,武汉人如何买菜

2020-02-27 11:18王伟凯发自武汉南方周末实习生龚柔善连紫嫣
南方周末 2020-02-27
关键词:盒马套餐生鲜

南方周末记者 王伟凯 发自武汉 南方周末实习生 龚柔善 连紫嫣

2月16日上午,中百仓储水果湖店内部。南方周末记者 ❘ 王伟凯 ❘ 摄

朱大叔从没这样送过货。楼上的业主用绳子把袋子放下来,大喊一声:“朱大叔,把我的菜放到袋子里,我是多少多少号。”

微博上“武汉市民现在如何购物”的话题讨论4.8万,阅读2.2亿次。很多外地来送货的司机,每送一次货,回去都要隔离14天,并且敢来武汉送货的司机越来越少,因此物流成本就增加了两三倍。

“总部将后台系统给锁死了,我们武汉区域的商超根本就没有涨价的权力”,家乐福杨华说。据他介绍,在这一个多月里,他们武汉区域的商超,仅生鲜领域,就至少亏损了两三百万。

2月22日,一段“汉骂”在网上流传。“我们买一袋米,就要买什么草纸、酱油,买一堆,你们在我们这里做了么事,列个表出来看,差火(缺德)! ……沆瀣一气,一丘之貉,说这都是褒奖你们了。”

这是一段微信聊天视频,一位微信名为“雨儿”的业主在群里用地道的武汉方言痛斥社区和中百超市,将武汉市民“买菜贵”怒火宣泄而出,被网友称为“武汉嫂子”。

截至2月26日,微博上“武汉市民现在如何购物”的话题讨论4.8万,阅读2.2亿次,各种账单被晒出。

2月26日,湖北省国资委官网显示,两天前,武汉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发通知,对国有商超门店“社区套餐供应模式”2月24日—3月10日期间价格提出具体要求,要求所有生鲜商品持续执行1月16日—1月22日平均价格,不得涨价。

从2月24日开始起,武汉市武商、中百、中商、沃尔玛、家乐福五家大型商超企业也推出“10元10斤”的特价蔬菜包。

那么目前武汉人的“菜篮子”情况究竟如何?

只能团购

1月23日“封城”以来,为了遏制疫情传播,武汉对市民出行做出了严格限制。

2月11日起,全市范围内所有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每户家庭每3天只能在规定时间段派一名家庭成员外出采购生活物资一次;2月18日起,武昌区、青山区、江岸区等多区又下发通知,超市只能开展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物资团购业务,不再对个人开放。

在互联网时代,“团购”曾因实惠受到热捧。不过,时下的武汉,“团购”正被重新定义。

家住武昌区临江社区的付红是从2月7日开始团购的,那时小区管理尚不严格,可以自由进出,但她担心超市人多,被交叉感染,很少出门买菜。

那时,在不同的微信群里,她每天可以收到不同商家的团购信息,有中百仓储、家乐福等大商超,也有小区附近的生鲜店,还有业主自发的买菜团。居民下单后,商家会在一两天后送到小区门口等指定地点,居民自取。

住在洪山区万科城花璟苑的胡女士则在更早时候,就闭门不出了。从大年初一开始,她家一直靠团购买菜。

从大年初一到元宵节的半个月,她团购了一些水果、蔬菜、肉类、鱼类,花了两千多块钱。他们小区附近的“本来鲜”“蔬必鲜”“钱大妈”“朱大叔的菜”“超马鲜生”、沃尔玛和盒马鲜生等多个生鲜店和商城也都早早开通了团购业务。

“这些门店都有自己的微信群、小程序,有的还有自己的App,我们在那里下单,他们送到小区门口。”胡女士说。

盒马鲜生武汉区域总经理张梦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们是在1月26日开始的这种配送模式。

团购之初,也有混乱的情况。一位采访对象记得,他们小区附近有一家中百超市,曾组织过一次团购。但由于超市没有和小区物业对接好,无法自由出入小区,也没有物业人员协助他们分发物资。现场秩序混乱,出现了乱拿、插队的情况,第二天,就宣布不再组织团购了。

一家位于洪山广场的家乐福是在2月18日开的团购,该店负责人邱洋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刚开始订单量并不多,每天只有两三百单,但两三天后,订单量猛增,保持在每天1000单以上,客单价平均在130元。

团购之外,此前仍有不少人选择自己去超市购物。

2月16日上午,南方周末记者在中百仓储水果湖店看到,一条200米的长队排在这家超市门口,人与人之间相隔1米左右,戴着口罩,甚至有人穿着防护服排队。

该超市的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已经限流,每天10-17点营业。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前来购物的多是中老年人。

这其中的原因是很多老年人不知如何团购。家住东西湖区的吴琳有一次在拿菜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位老人,老人看见她提着菜,就问她是如何买菜的。

吴琳所在的小区已有15年历史了,老年人比较多。在封闭小区之前,他们大部分是在小区门口的中百超市买菜,但封闭之后,变成线上团购,很多老年人就不知道如何操作了。

搭配套餐

以往,人们“团购”是为了便宜,但是在近期的武汉,“团购”价格时常超过平时门店的价格。

在“武汉嫂子”的痛斥中,就包括中百超市给业主们推出的“AB阴阳套餐”,这是指中百超市给另一个小区配送的套餐与给他们小区的不一样,他们希望社区与超市沟通协调,但社区却置若罔闻。

中百超市后来发文回应,此事存在误解。门店店长是在另一家小区业委会代表的要求下,提供了商品建议清单,两家业委会代表取回清单后,各自根据居民需求确定了不同的套餐类型和品种,不存在两家小区AB阴阳套餐的情况,也不存在强买强卖的行为。

但“武汉嫂子”仍然骂出了很多武汉人的心声。

“那段‘武汉嫂子汉骂的视频,可以说是现在武汉很多小区的真实状况。”高萌向南方周末记者感叹。她是一名30岁的武汉市民,和丈夫都在企业工作,在江汉区买了房。疫情暴发后,丈夫去了雷神山医院支援工作,经常不回家吃饭。

她算了一笔账,“封城”一月,她在买菜、买肉的花销上有3000元左右,是平时的两倍。

她给南方周末记者提供了另一段在业主群里广泛传播的视频。一位江岸区的女居民在视频中吐槽,菜价贵,菜品差——两斤上海青要10块钱,两斤长度55公分的油麦菜13块。她非常不满地说:“这种菜,长到这个程度,根本就卖不出价钱。”

付红也觉得现在物价有点高。2月18日时,她团购了两只鸡,共花了196元,第二天,每只鸡又涨了10元。

“冻猪肉每斤要卖50块钱,并且很多时候,还不能单买,必须要与其他肉制品一起团购。”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目前武汉的“团购”,很多时候只能买商家推出的套餐,消费者不能具体指定将哪些蔬菜或肉制品打包成团。这让不少人难以接受,付红说,有时她想买一些鸡翅中,就必须搭配一些鸡胸肉。

再比如,高萌给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一份中百仓储的套餐单里显示,一个170元的套餐包括五花肉、鸡翅中、鸡翅根各一斤;一个80元的蔬菜套餐则包含青椒、西兰花、黄瓜、上海青、豌豆角、胡萝卜、金针菇各一斤,以及一份葱姜蒜组合。

贵在人工

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是武汉最大的生鲜交易市场,辐射整个湖北省。南方周末记者在这里走访发现,食品的批发价确实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

在这里经营的安达蔬菜商行老板安义明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批发价上涨,主要是物流成本上涨,很多外地来送货的司机,每送一次货,回去都要隔离14天,并且敢来武汉送货的司机越来越少,因此物流成本就增加了两三倍。

朱春华在武汉有5家小型生鲜连锁店,店名叫“朱大叔的菜”。他常来这里进货,他的判断是,批发价涨幅在三分之一左右。

但是安义明说,零售价涨幅却很大。他的商行从云南运来的四季豆,批发价每斤8块钱,但有些市面上可以卖到12块,他觉得这个零售价有点高。另一位商行老板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白菜的批发价是每斤8毛钱,但零售市场可以卖到2.5块。

“是不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安达蔬菜商行的老板安义明反问南方周末记者。

零售环节和批发的物流环节类似,贵在人工。盒马鲜生武汉区域总经理张梦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疫情期间,他们为员工买了保险,配备了防护设备和一些出行补贴,还提供了双倍工资。

家乐福华中区采购总监杨华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从前,供应商直接将货物送进仓库,但疫情期间,需要他们自己找车、找人去供应商那里接货,无形之中增加了不少成本。比如一辆9米长的车,从仓库到供应商那里,至少需要5000块钱,10多米长的车,则要1万块起步。

朱春华说,作为一个小商家,他在武汉买不到鸡肉和鸭肉,只能从四川采购。他走的是邮政物流,以前费用是一斤5毛钱,现在涨到了11块钱。不过,由于四川的鸭子比较便宜,虽然物流成本增加了,但他的零售价没有增加。

在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如何运营,考验着每一个商家的智慧和担当。

家乐福华中区采购总监杨华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进货的价钱没有太大涨幅。

此次疫情发生在春节前夕,按照惯例,他们在腊月初,就已经将整个春节的货储备好,这些货可以预售到正月初七左右。那段时间,他们不存在进货成本高的问题。即便到了后来需要进货,他们位于武汉市内的货源也会优先供给他们。“我们的供应商签的是年单,供应价格相对稳定。”杨华说。

杨华直言,1月26日前后,他们总部开了会,要求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作为一家物资供应领域的大企业,绝对不能涨价。如果他们出现了大幅度涨价,对武汉市民的稳定会有很大冲击。

“总部将后台系统给锁死了,我们武汉区域的商超根本就没有涨价的权力”,杨华说。据他介绍,在这一个多月里,他们武汉区域的商超,仅生鲜领域,就至少亏损了两三百万。

“封城”开始的时候,盒马鲜生也做出了“不涨价”的承诺。张梦媛介绍,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也存在亏损经营的状况。

“武汉现在这个情况,如果我们这种大企业都不能把售价维持平稳,那老百姓的心里是很不踏实的”,她说,不过亏损并不会持续,政策在不断调整,他们也在不断跟供应商商讨合同细节。

“供应商和我们一起共克时艰,我们帮供应商承担了上涨成本,供应商也会给农户传达一个信心,就是市场是稳定的。”

作为一个小商家,朱春华在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他那家位于万科城花璟苑的店,只雇用了两三个人,加上他们夫妻二人,虽然每天都忙到深夜,但大大节省了成本,他们的菜价也一直维持在春节前后的水平。

自救互助

朱春华今年54岁,疫情暴发前,他本已回到老家四川宜宾。但过年之后,他就一直接到小区业主和物业的电话,询问什么时候开门营业。

由于他属于从武汉返乡人员,疫情暴发后也在宜宾被隔离了。隔离期结束,2月9号他返回武汉开始营业。

“返程的路不好走,武汉的街道、社区、小区,宜宾的街道、社区、小区,都开了很多证明,我数了一下,足足有24页,才能一路通关,从宜宾开车回到武汉。”朱春华向南方周末记者说,“几千户家庭养着我的店,他们没有菜吃了,我也挺担心的。”

以他在万科城花璟苑的店为例,这个店共有4个500人的微信群,现在每天可以卖出去两百多单,最高的时候,一天卖了5万多块钱。

让他欣慰的是,在这场紧张的“物资保障战”中,他得到了不少业主的帮助。

刚开始,业主们都是在微信群里接龙购物,但随着订单量增大,他们店的人手又少,接龙越来越混乱,有时会出现配送差错。后来,有业主建议他,在微信上开一个小程序,让业主们在小程序上下单,这样更方便操作。

小程序开通后,订单是梳理清楚了,但是他们夫妻二人又年过五旬,眼睛不好使,无法一天都盯着手机看订单,他就想把订单打印出来。这个时候,好几个业主说,自己家里有打印机,可以每天将订单打印出来,到小区门口给他。

他的店楼上是一片很大的阳台,楼上的一户业主经常用绳子把袋子放下来,然后大喊一声:“朱大叔,把我的菜放到袋子里,我是多少多少号。”

朱大叔从没这样送过货,2月23日下午,当这位业主再次把袋子吊下来的时候,他开玩笑说:“我把你袋子里的石头给扔了啊,都把袋子弄脏了。”业主赶紧回复:“千万别扔,我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一块石头,才能把袋子坠下去。”

疫情中,越来越多的武汉人意识到,这是一场全民自救、互助的战役。

家住汉阳钟家村闽东国际城小区的陈红明显感受到,邻居之间的感情在加深。她很怀念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每个邻居都跟亲人一样,但搬到城市后,这种感觉没有了,邻里之间顶多是点头之交。

这次疫情中,她发现邻居们神通广大,他们可以从不同地方找到生活物资,还能找到人手运到小区门口。小区微信群里,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

作为生鲜新零售商,盒马鲜生也感受到了这种互助带来的亲切。在武汉街头,有时会看到一些公交车里满载着蔬菜、肉制品,车前玻璃上挂着“盒马”字样。

张梦媛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这是政府部门为他们提供的车辆。由于一些小区的团购订单量增大,配送员之前的电单车已经很难满足配送需求,政府部门就提供了公交车,专门将这些货物运送到小区门口,再由盒马、小区工作人员放到指定接收点。

最近几天,青山区联泰香域水岸小区有一个业主看到他们运货的都是私家车,就提出来说,自己公司有厢式货车,可以免费提供给盒马,帮助他们做社区配送。“这段时间,他们什么费用也没收,还帮我们出了一些志愿者”,张梦媛很感动。

在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有的业主第一次做起了批发商的事。

2月24日下午,家住蔡甸区的陈师傅来到这个大市场“进货”,但转悠了一个多小时,仍不知道该去哪里买。他不是商超或菜农,而是“业主代表”。

他们小区里比较老旧,半个月的“团购”生活,让不少人觉得开支压力大,业主们就想着选派一个代表,去外面帮他们搞一些便宜的菜。作为“被选中的人”,陈师傅一头扎入这个超大的菜市场却无从下手,很多商家因为他买的菜量少,拒绝买给他。他还不知道回去怎么交代。

(应采访对象要求,付红、高萌、吴琳、陈红为化名。)

猜你喜欢
盒马套餐生鲜
走出温室的盒马,品质屡屡“破防”
《加什么不要钱》
生鲜灯的奥秘
三大运营商砍掉廉价4G套餐
盒马欲走出“一亩三分地”
三大运营商下架多款4G套餐
盒马开启新玩法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超市集体推进生鲜合伙人制度
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