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娜,吕 娜,杜彩素*
(大连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女性特有的生殖系统肿瘤目前已被认为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因素,其中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为最常见的三大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此病症是一种多发病,致病因素较复杂,除子宫颈癌之外,其他癌症均未明确病因,所以目前我们主要是对其进行治疗及护理。一旦确诊,病情均较严重,且早期发现及诊断困难、术后高复发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其家庭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1]。加之女性生殖系统的特殊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研究发现,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呈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2-3]。综上所述,为其寻找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
目前已建立了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三级预防理念。一级预防,即在人群中普及健康知识,指导健康生活,加强防癌理念和自觉接受健康检查;其次是应用预防性疫苗,目前仅有宫颈癌有预防性疫苗,1996年,WHO确认高危型HPV是宫颈癌的根本致病因素[4]。研究表明[5],我国人群对其知信行水平较低,且低于国外水平,说明我国以预防为主健康教育还需加强。二级预防,即开展对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其中宫颈癌的检查体系最为成熟,已建立规范的筛查方案。目前,对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筛查主要是通过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尚无形成成熟有效的筛查体系。三级预防,即对已确诊的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予以治疗[6]。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进而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对其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据调查显示[8],宫颈癌患者均希望获取相关的预防、康复健康教育知识及全面的卫生服务,但目前我国健康教育还缺乏统一有效的制度、标准及系统的组织与培训。宫颈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以及抗感染护理是宫颈癌手术传统护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护理水平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发现其存在很多局限性,当前的护理主要在并发症护理、药物与化疗副反应的护理、心理护理和社会护理等方面展开,但护理手段比较传统,新近的医学理论没有充分介入当前的宫颈癌术后护理[9]。目前对于化疗的患者注重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化疗药物的应用与护理观察、健康指导等[10]。对于放疗患者来说,并发症的护理尤为重要[11]。
子宫内膜癌患者在诊断、治疗、恢复等阶段会出现各种生理、心理反应,因此,为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是必要的。主要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以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12]。牛彩凤[13]研究发现对于手术前后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协助患者配合治疗、预防并发症、健康教育;对于放疗患者实施心理支持、腔内治疗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范玉[14]通过对回顾子宫内膜癌在生活护理、围手术期护理、放、化疗患者护理、心理护理、随访与监测等护理措施,发现积极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应重视并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对其进行多方面性护理。
卵巢癌患者的护理工作也是临床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做好日常护理工作,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调整生活方式,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15]。通过对卵巢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以让他们了解关于卵巢癌在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知识,给予面对疾病的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16]。王莹莹等[17]研究发现加强卵巢癌围术期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术前准备、引流管护理、生活护理、疼痛护理、出院指导以及化疗的药物护理等,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在卵巢癌化疗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不良反应护理等,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还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18]。
在临床护理基础上结合文献查阅发现,越来越多的护理模式及护理理论等已逐渐应用于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护理中,完善了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质量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我国对其照顾者的护理未得到重视。在我国,照顾者主要是配偶、子女、父母,是彼此最亲密,最重要的人,所以他们的健康状态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他们不仅要承担照顾患者的责任,也要承担着生理、心理、经济等方面的压力。
综上所述,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护理系统越来越完善,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不断探索先进的、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从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家庭方面进行护理,顺应了目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但目前在预防以及整体护理方面还不够全面、深入,且在护理患者的同时,也应关注其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如何更好的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最佳的整体护理服务是我们迫切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