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新
(佳木斯市信息中心)
智慧城市的出现及发展,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及方向,从其本质来看,就是以现如今的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在实现城市管理智慧化的同时促进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而从技术层面来看,智慧城市就是以先进技术作为引导,通过连接城市中的各个领域来共同组成一个网络系统,实现城市系统内的数据信息共享,进一步推动了政府信息化建设,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化、智慧化的城市服务及管理体系。
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智慧城市的深入发展,对城市规划纵深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第一,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改善了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换言之,就是城市空间规划从之前的粗放、蔓延形式转变为内涵节约形式。第二,智慧城市中数据量化及智能化的处理方式,使得城市发展目标也有了量化的可能,有助于城市规划目标的切实落实。第三,智慧城市连接各个领域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城市规划中的民众参与管理水平,这对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深刻推动了城市管理模式的改革。第四,智慧城市中各项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必然会带来城市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规划理念也经历了田园城市、有机疏散、集中主义等多个阶段,这些规划理念的创新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即便是其中的部分理论理想化程度较高,但其中的一些内容和当前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又会反过来促进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流传至今的城市规划理论,有着一些相同的理论关注点,比如,集中及分散形式的空间发展理论、城市生态持续发展理念等等,这些城市规划理论即便是对今天的智慧城市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部分城市规划方法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旧具备着使用价值。
智慧城市中的政府服务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借助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大范围共享特点,使得政府内各个部门、政府部门和市民之间的快速信息数据共享,同时提升了政府部门的协同办事效率及为民办事的效率。除此之外,通过大数据的有效分析,可以最为直观的体现出市民关注度较高的内容之间关联程度,实现政府部门的针对性问题解决目标。
与此同时,通过智慧城市中各项高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体及虚拟社会管理系统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的社会管理模式。比如,数据信息感知的动态化。针对现实及虚拟社会中的人物、场所等信息实现信息的动态采集。此外,诸如区、街道、镇、居委会等社会层面综合性管理部门可以真正上实现信息共享,并同步和市级公安、司法部门做出信息的整合。通过社会管理模型的建立,可以在全面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对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的社会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为设社会的综合化管理提供数据及处理技术手段。
在我国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也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带来改变,对整个医疗卫生系统而言,其大数据资源主要包括病患的个人信息、就诊信息等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就可以针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转换等操作之后,组成一个完善的医疗信息资源库,以便为居民、医院、卫生管理部门提供所需的数据支持。对居民群体而言,医疗信息资源库可以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功能,比如,导诊的智能化、健康数据记录、健康保健建议等属于个性健康管理中的内容,可以帮助居民群体在掌握自己健康状况下做出相应的处理。而对医院来说,主要是依赖于医疗信息资源库,在医生的诊断环节中提供决策支持,比如,通过医疗大数据的全面提炼,将诸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诊疗模型制定而出,提升诊断效率。对卫生管理部门而言,医疗信息资源库的应用,可以在其中特异数据挖掘技术合理应用的帮助下,通过全面分析挖掘就医的大数据,设计出一个就医行为异常检测模型,以便于进行管理。
智慧城市在运作中采集到实时人口、环境、交通情况等多方面数据都是民生系统大数据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和互联网用户的相关的民生数据是交由运营及服务方,在用户参与的方式下完成采集的。借助民生大数据的共享及开放,使得各个部门可以十分有效的获取到自己想要的数据。尤其是针对2020年疫情防疫工作而言,通过采集出入公共场所的用户信息,结合本地卫生管理部门的医疗信息资源,能够有效管控疫情扩散,通过检查患者的出入信息,迅速定位疑似患者出入场所,保证城市安全。
智慧城市中的民生大数据采集,将会在民生领域的预测、决策、管理方面做出巨大贡献,通过大数据的综合全面分析,有助于及时了解到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可以做到及时揭示一些潜藏的民生问题,在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同时,是保障民生服务的精准化实施。
就当前的情况看来,国内城市的规划及发展的实在多元化规划指导及多个部门综合领导下的开展的,但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较为特殊,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已经开始出现诸如数据的保护及规划体系混乱,城市发展规划工作各自为政等问题,导致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遭到了严重的制约,其中最为明显矛盾就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土地利用三者之间的矛盾,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政府部门也曾经提出了解决方式,但是具体的实施效果却并非是十分理想。中央政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城市规划原则。换言之,未来智慧城市下的城市发展规划需要以多规协同作为基础,以便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在全面整合多类型规划及政府部门数据的基础上,实现政府部门协同信息化建设。
从智慧城市中的复合利用空间资源要求出现,在政府部门协同信息化建设下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智慧城市内部诸多先进技术的利用,可以将不同规划做出有效的整合,通过相关政府部门规划公共平台的建立,最终形成一个协同规划城市发展机制。此外,借助这个政府部门规划公共平台,可以将多规协同的城市规划成果做出整合以及智慧化展示最终的城市规划方案。
具体一点来说,就是以现行的法律体系、行政管理工作体制及框架之下,将政府部门的业务数据进行全面的整合,针对各类型规划之间关系及的区别进行理顺。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目标确定的基础,而剩下的自然环境保护规划、土地资源使用规划、城乡发展规划、信息发展规划这些分别是用来确定城市规划的规模、布局、技术手段。同时,还需要从这些不同类型规划中,将城市规划中需要进行协调主要内容全部找出来,并建立一个全新的部门业务协调体系。除此之外,以思想、关系、路径等方面作为基础进行协调机制的研究,在数据明确且关键词正确选取的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等方式确定具有可协调性的城市规划要素,探讨并逐步建立多规衔接及协调系统的建立
在智慧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核心环节就是城市的空间规划,并且智慧城市的每一个目标都是依赖于城市空间资源的分配及布局来完成的,在这种情形下,传统的以场所空间为主要依据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已经完全不适应智慧城市的发展需求。在制定空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区域城市要素的网络化分析上,同时也需要酌情考企业及居民等城市主体对城市未来发展愿景的舆论情况,将城市的空间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确定,换言之,就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将城市之间的联系之职能做出深度的挖掘,最终形成一个网格化的城市管理体系。而在选择空间布局方式的过程中,需要以居民、企业、政府三者活动对城市空间场所的具体影响为基础,通过网络数据的深入挖掘及综合性分析活动类型及结构,以便在准确判断出当前城市土地资源实际利用效率的基础,合理做出城市空间布局工作。当然,城市网格化管理格局的实现,还需要以城市空间发展评价作为空间布局优化的基础条件,重点可以放在诸如主题网站及社交网站数据中的空间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全面分析城市各类空间发展现状上,并作出一个合理的居民宜居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做出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改变。
智慧城市的出现及发展,很好的缓解了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负面问题,并且对城市规划的模式等也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智慧城市中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府服务、医疗卫生及民生领域出现了极大的转变,并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同信息化建设以及智慧城市空间规划的改良,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