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形势下宅经济相关问题的研究

2020-02-27 20:54虞玉洁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4期
关键词:用工居民消费

■虞玉洁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1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外送APP,网课APP,远程办公系统,网游软件等迅速发展,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处理绝大部分生产与消费的日常事务。因疫情防控要求,我国公民春节期间足不出户,待在家里隔离病毒,防止社会陷入更深的混乱。另一方面,疫情出现的突然性,使其就像一支催化剂,迫使着人们必须宅在家处理生产与消费活动,而社会缺乏一个逐步走入全方位“宅经济”的过程。本文分析疫情爆发以来,宅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各方面的需求速度不均衡而产生的一些问题,从问题产生的原因角度出发,提出各种问题的相关建议。

2 现阶段宅经济的发展背景

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这只黑天鹅打乱了我国经济生活的原有步伐,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甚至停摆一段时间,现在经济生活各方面正缓慢恢复中。为了控制疫情,居民响应国家要求,坚持尽量不出户,在家办公学习、采购消费,居民的生活模式被倒逼着迈向强化的“宅经济”。

疫情并未如大家所愿被控制甚至消灭,国内疫情稍有控制,国外疫情漫天飞起,现在我国北京又反复出现疫情的蔓延。因疫情的反复性和持续性,这次伴随着疫情的宅经济的兴起,将是往常经济模式的长久性转变,居民的心理也在逐步适应宅生活。疫情将改变一些行业的价值链和商业生态形式, 特别是伴随AI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的结合,多个行业将迎来革命式的发展[1]。长期来看,疫情影响的是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的变革[2]。

3 宅经济中凸显的问题

宅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在家实现的数字经济[3]。由于疫情的突发性,市场并未做好“强化宅”的准备,疫情期间需求下的宅经济属于“被动宅”,因而在“宅”的日常应对中凸显了一些问题。

3.1 信息技术有待提升

3.1.1 信息设备配套不到位

宅在家里办公、学习、娱乐、饮食等等,皆离不开网络通讯的发展,疫情出现之前,我国已有具有一定用户规模的各类软件,如大家所熟知的网购类的淘宝、京东等,美食外送类的美团、饿了吗,学习类的钉钉等,还有一些城市有市属的行政官方软件,如南京的“我的南京”等。除了随着本行业电子商务出现就开始被人们使用的软件,其余软件都在摸索阶段,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道并使用,换言之,居民并没有建立立体式的、全方位的生活工作软件体系,这是软件配备的不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市场的软件将逐步成熟,这需要一个过程。

宅经济的地点毫无疑问是居民的家里,这就涉及到了宅在家进行生产和消费活动所使用到的设备。现如今,手机和电脑是居民最常用的两款电子设备,也是宅经济实现的基础设备。随着生产生活的逐步智能化以及VR技术的发展,更多的生产和消费可以居家完成。据麦肯锡测算,线上消费每增加1 个单位,61%为替代原有需求,39%为新增需求。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更高端的居家设备来对接需求,目前办公学习消费等设备市场,还有一片蓝海。

3.1.2 生产消费模式需探索

如今宅在家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将原有的工作、学习、消费等内容,用线上的方式解决,基本解决途径是寻找合适的线上中介物,如各类APP软件,这种强制性的嫁接方式,难免会遇到一些软件不适应或功能不齐全的问题。如,线上教学的课堂管理难度增加,闭卷考试难以实现,校方也在不断寻找软件和摸索方法等。家是每个人休息的港湾,在家中办公学习消费等,氛围与在企业学校商场是不同的,居民容易受干扰或心态不适应,致使办公学习的效率下降,消费或因看不到实物而导致消费不满。所以,如何进行宅生产和宅消费活动,宅经济下各行业需要怎样的模式、匹配怎样的软件等问题,是现阶段需要宅经济社会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2 供应端匹配规范化不足

3.2.1 配送规范性需提高

社会原本的经济活动是人和物在中间场所进行生产和消费,这过程有着人和物的双向输送。疫情影响下,宅经济是将原本经济活动的中间场所移到了家中,人和物的双向输送转为了物的单向输送。商品生产与输送的整条供应链上,物流压力无疑增加了。宅经济下,需要体系完备的、无接触的、充足的、来源可查的上下游输送。疫情的突发性,导致物流的需求急剧增加;疫情的长期性,又需要物流稳定又规范。因此,各层级的输送都有着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体现在输送模式和用工模式等各方面。

3.2.2 社会用工模式需改革

疫情导致生产要素流动受阻,企业正常生产活动受到不同程度限制[4],我国疫情最严重时期,大量工人居家隔离,经济活动一度暂停,而生活还要继续,物流配送不能断,于是该特殊时期下的产物“共享员工”出现了。共享员工,是将原本该去企业工作而受疫情影响无法复工的工人,经过短暂培训,签订协议,加入到亟需扩充的配送人员队伍中来。这是一种灵活用工方式,但也带来了一些用工风险,比如成本与收益、工伤界定与责任归属、计薪方式与用工时长等,都存在着模棱两可的空间。

3.3 消费端总体成熟度不够

3.3.1 食品安全要严控

近5年餐饮行业产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7%左右[5],是我国经济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居民也有着爱好聚餐的传统,受疫情影响,一方面餐饮业有大量的销售额等着食客分摊,另一方面居民宅在家中不轻易出门,同时又有饮食消费的欲望,这两者的平衡点在于外卖。以往堂食,消费者可见各家餐饮企业的部分卫生状况与食材情况,而外卖现象割断了消费者与餐饮企业的接触,食品安全风险更多的倾斜到了消费者一方,容易给一味追求低成本的餐饮企业带来食品安全防控漏洞。

3.3.2 白色“宅垃圾”突增

由于宅经济“宅在家”的特点,居民消费主要由外卖和快件等这种打包到家的方式实现。打包到家的方式,难免会产生诸多包装垃圾,很多是由不可再生的材料制成。由于我国消费人群基数庞大,线上消费与物流配套较到位,每天宅在家将产生大量的“宅垃圾”需要社会处理,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3.3.3 消费模式过于单一

因疫情的突发,倒逼着居民的线下消费在短时间内转为线上消费。线上消费却受着信息技术和相关设备的限制,其种类和多元度无法比拟线下消费。追求安全、便捷的消费方式将引领时尚,虚拟旅游、网络游戏、智能零售、无人投递、远程医疗、虚拟现实等将进一步兴起[6]。然而现阶段,居民的消费方式属于被动选择,消费总体模式趋于单一。

4 宅经济相关问题的建议

宅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是突发事件倒逼经济急速转型与经济社会自我发展速度之间不匹配的矛盾,是随着时间的转移和社会的主动变革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宅经济下现存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多角度配合,全方位创新。

4.1 鼓励创新,加大技术研发

随着5G的出现,VR的发展,整合大数据与区块链,经济社会愈加智能化。有针对性的鼓励创新,围绕宅经济产生的技术短板,加大信息技术的突破,研发并生产相应的配套设备与软件,为社会创造出良好的宅经济环境,让居民在家的生产与消费活动便捷又安全。

4.2 完善制度,规范产业标准

进一步发挥大数据的要素作用,根据宅经济特点,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产业相关的专业化队伍,完善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实现各产业标准化运作。围绕宅经济下的产业特点,从制度层面到实操层面,从供应端到消费端,建立起全面的宅经济生态体系。

4.3 培养人才,实现专业用工

围绕市场需求,由供给侧调整人才结构。鼓励用工专业化培训,采取科学的灵活用工方式,建立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劳务关系,保障员工权利。疫情特殊时期,利用科技手段等实现产业链各端零接触,普及相关卫生知识,保障员工安全。

4.4 引导消费,培养消费习惯

疫情期间,各类数字经济消费平台通过提供免费服务,极大地增强消费者粘性,同时吸引大量新增用户[7]。围绕新旧消费者需求点,结合本行业商品的特点,可利用短视频等产生网红效应,实施各种优惠政策,采取送到家试用等方式,科学引导消费行为,培养适合宅经济的新消费习惯,使消费端更加适应宅经济特点,让消费者“宅”得更方便、更舒适。

4.5 打通物流,保障供应顺畅

从产业链上游到产业链下游,建立畅通安全的渠道,实现精准分类,有序运作,保证各端点间传递更加迅速便捷,也更加安全。物流的顺畅,一方面保障了民生供应,一方面保障了经济的正常循环,是宅经济发展的基础。

5 结 语

疫情的爆发,给我国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长久改变着各行业的经济模式。特殊环境中的宅经济,是经济社会既要求发展、又需防控疫情的平衡产物。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指向,是社会经济改革的转折点。而宅经济的本质是居家数字经济,是我国在疫情爆发时发展经济的应对方式。宅经济的发展路径依旧在摸索中,建立全面的宅经济生态体系是未来趋势,而未来信息科学技术的创新则是宅经济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5G技术的发展,科技人才的增多,未来疫情下的宅经济路径探索,将会是积极趋势。

猜你喜欢
用工居民消费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石器时代的居民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高台居民
政企联手应对“用工荒”困境 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