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健脾解毒法治疗胃息肉

2020-02-27 13:52张建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8期
关键词:鸡内金嗳气太子参

张建能

(沭阳维康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

息肉是指粘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而不管它的大小、形态及其组织学类型。胃息肉约占胃镜检查患者的2%-3%,75%以上为增生性,10%-25%为腺瘤性,后者为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胃平滑肌瘤。直径自1mm至1cm,也有≥4cm者,单发多见,有蒂或无蒂。胃息肉表面可恶性变,多发性息肉的恶变率比单个息肉高。癌变率也与息肉大小有关,<1cm者为7.5%,1-2cm为10%,>2cm为50%[1]。目前西医治疗胃息肉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但是切除后复发率高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而中医药治疗可以调节机体的内环境从而降低胃息肉的复发率和癌变率[2]。

1 病因病机

本病当属中医“胃脘痛”、“反胃”、“呕吐”范畴,其病位在胃。胃和脾同居中焦,互为表里。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受纳,主通降。脾胃阴阳相合,升降相因、纳运互助。若素体脾虚,或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邪毒内侵等损伤于脾,则导致运化功能受损而湿浊内生,也可致脾不升清而影响胃的通降功能。脾不升清、胃失通降,则湿浊停滞于胃腑,久结为毒,进一步损伤胃络,变生息肉。由此可见,脾虚失运是胃息肉产生的基本病机。此外,肝、肾病变也会引起脾胃功能失常,进而导致胃息肉的形成。如肝失调达,则影响胃的和降,进而可以发展为湿浊停滞,最终导致息肉形成。而肾为先天之本,脾胃有赖于肾阴的濡养和肾阳的温煦,若肾阴或肾阳亏虚,均可导致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最终导致胃息肉形成。胃息肉形成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以上腹部不适与隐痛最为常见,偶有恶心和呕吐,少数可因息肉表面发生溃疡、出血而有黑便。久治不愈或息肉较大则易发生癌变。

2 辨证论治

本病初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导致湿、浊、毒停滞胃腑为患,以标实为主;久病则本虚标实,本虚以胃阴亏虚、脾胃虚寒和气血两虚为主,标实则以浊毒互结多见。故健脾、和胃、除湿、化浊、解毒是本病主要治标之法;后期出现胃热伤阴、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者,则应标本兼顾,扶正与祛邪并进。在治疗中应始终重视顾护脾胃,勿损正气。在应用除湿、化浊方法时,要分清湿热、寒湿的不同。

3 方剂和加减

根据胃息肉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实践,本人自拟四君八味饮,随证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疗效。

四君八味饮组成:太子参20g、白术12g、茯苓10g、甘草6g、薏苡仁12g、广藿香10g、牡蛎30g、鸡内金10g。方义:本方由四君子汤加薏苡仁、广藿香、牡蛎、鸡内金四味药物组成,方中太子参益气健脾为君;白术,性温,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薏苡仁,性凉,健脾渗湿,又能解毒散结;广藿香,味辛,性微温,芳香化浊、和中止呕;牡蛎,性微寒,软坚散结、制酸止痛;茯苓,甘、淡、性平,健脾渗湿;鸡内金,甘、平,健胃消食;甘草,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方中白术、薏苡仁相伍,温凉相佐,阴阳相济,能加强健脾除湿之功;广藿香、牡蛎二药相伍,阴阳相济、升降相因,且能加强和胃化浊、软坚散结之功。全方中正平和,共凑益气健脾、和胃除湿、化浊解毒、软坚散结之功,方与证合,故能建功。加减法:肝气犯胃,嗳气频繁者,加柴胡、醋香附、紫苏梗、麸炒枳壳;反酸较多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疼痛较重者选加醋元胡索、木香、三七粉;伴胃阴亏虚,舌红、少苔者,加百合、石斛;湿从寒化,上腹部畏寒,见舌淡,苔白腻者,加麸炒苍术、豆蔻、砂仁;湿从热化,见舌红、苔黄腻者,加茵陈、白花蛇舌草、佩兰;便秘者,加大黄、决明子;便溏较重者,加山药、炒白扁豆;因息肉溃疡、出血而解黑便者,加三七粉、仙鹤草;胃镜提示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者,加龙葵、白花蛇舌草。

4 典型病例

病例一:苗某某,男,47岁。初诊:2018年11月14日。主诉: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有灼热感2年余,加重10天。病史:患者诉2年前因上腹部疼痛、不适,伴灼热感,在沭阳县中医院就诊,经查胃镜提示:轻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治2月余,未见好转。其后辗转于沭阳县中心医院、沭阳县人民医院、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症状一直未见缓解。10天前,因症状加重,稍进食即感上腹部发饱、嗳气,伴上腹部灼热感,再次到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检查胃镜示:中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息肉。经朋友介绍来我院就诊。刻下:上腹部发饱、有灼热感,偶有嗳气,口干、口粘、食欲不振,稍进饮食即感腹胀加重,恶心、欲呕,睡眠差,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细弱。西医诊断:慢性胃炎,胃息肉。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脾胃虚弱、湿浊中阻,肝气犯胃。治当健脾化湿、理气和胃、解毒散结,予四君八味饮(中药配方颗粒)加减:太子参2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薏苡仁20g、广藿香10g、鸡内金10g、麦芽20g、龙葵10g、柴胡10g、陈皮6g。10剂,每日1次,每次1剂,开水冲服。嘱戒酒,忌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二诊:2018年11月26日。诉上腹部无发饱感,灼热感明显减轻,仍偶有嗳气,口不干、食欲及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细弱。脾胃渐和,诸症减轻,原方10剂。

三诊:2018年12月07日。诉每天凌晨3点左右仍感上腹部有灼热感,余无特殊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小滑。诸症渐轻,胃阴未复。予:太子参20g、白术12g、茯苓10g、甘草6g、薏苡仁20g、鸡内金10g、麦芽20g、龙葵10g、瘪桃干10g、石斛10g、百合10g。10剂,每日1次,每次1剂,开水冲服。嘱严格戒酒,忌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四诊:2018年12月22日。诉上方服完后,凌晨烧心感明显减轻,但因出差未能及时来诊,近两天凌晨烧心感又有加重。上腹部无胀痛、无嗳气、无反酸、无恶心。食欲及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予3诊方原方15剂。

五诊:无明显不适,继续以4诊方加减治疗。2019年1月28日查胃镜示:轻度萎缩性胃炎。继续服药(偶有间断)。2019年5月16日,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停止服药,随访6月未复发。

病例二:陈某某,男,66岁。初诊:2018年12月27日。主诉:上腹部胀痛、嗳气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半月。病史:患者自2013年起,反复发生上腹部疼痛、嗳气,在外院诊为慢性胃炎,间断服用“雷贝拉唑”、“多潘立酮”、“三九胃泰颗粒”等药物,病情一直未能完全缓解。2年前,在沭阳同济医院查胃镜提示:慢性胃炎、胃息肉,遂在胃镜下行胃息肉切除术,术后间断服用“胃苏颗粒”、“胃复春”等药物。半月前自觉上腹部胀痛、嗳气加重,在沭阳协和医院就诊,查胃镜示:慢性胃炎伴隆起糜烂,胃多发息肉;彩超检查示:胆囊息肉,右肾多发结石。经服中药治疗未见好转。经朋友介绍,特来我院就诊。刻下:上腹部胀痛、嗳气频作,食欲及睡眠差,口苦、口腻,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慢性胃炎,胃息肉,胆囊息肉,肾结石。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脾虚失运,湿热中阻,热毒蕴结。治当健脾和胃、清热化湿、解毒散结。予四君八味饮(中药配方颗粒)加减:太子参10g、白术10g、茯苓20g、甘草6g、薏苡仁20g、广藿香10g、鸡内金10g、泽泻10g、茵陈10g、金钱草30g、佩兰10g、紫苏梗10g、柴胡6g。10剂,每日1次,每次1剂,开水冲服。

二诊:2019年01月07日。诸症皆减轻,夜间睡眠仍差。舌红,苔稍腻,微黄。予原方加合欢皮10g,牡蛎30g。10剂。

三诊:2019年1月17日。上腹部无胀痛,无嗳气。食欲可,大小便正常。睡眠较前稍好转。舌淡红,苔白稍腻,脉滑。病情稳定,其后按上方稍作加减,继续治疗至2019年04月17日停药。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随访半年未复发。

猜你喜欢
鸡内金嗳气太子参
消化不良试试鸡内金粥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鸡内金喷膜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生麦芽鸡内金茶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鸡内金
柘荣县太子参品牌营销策略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太子参危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