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曼,周 丽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0)
【关键字】骨筋膜室综合征;急性肾衰竭;病情观察;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p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1]。它是肢体损伤后肌肉和骨筋膜神经缺氧缺血引起的不良症状,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发生不可逆的缺血性肌肉痉挛,进而影响患肢的功能[2]。2018年11月,我科收治的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病人,经过57天的治疗及护理,病人肾功能基本恢复,手术伤口愈合,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感受报道如下。
患者,男,21岁,主因右上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2天于2018年11月15日步行入我科。患者既往无传染病及家族遗传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有醉酒史。体格检查:右上肢皮肤青紫,局部皮肤擦伤,右侧胸部皮肤青紫,右上肢高度肿胀,皮肤张力高,上臂及前臂肿胀区压痛明显,右肩关节活动可,右肘关节主动活动受限,右腕及右手五指主动活动受限,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感觉存在,较左手减退,右手小指及环指感觉丧失,无自主活动,桡动脉搏动可触及,尺动脉搏动可触及。X光片:右肩关节、右上臂、右前臂未见明显骨折。初步诊断:右上肢挤压伤、酒精中毒。
患者入院后给予抬高患肢,局部冷敷,静脉输入脱水、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患者次日完善常规检查,给予患者高压氧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肢末梢血运情况。患者于11月17日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上肢挤压伤切开减张术,术中见肌肉组织水肿,部分肌肉组织坏死,给予打开肌肉间隔,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负压封闭引流(英文全称,VSD)覆盖创面,手术顺利,术毕给予抗炎、补液,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急抽血化验。化验结果提示:BUN 31.66 mmol/L,Cr 843.4 umol/L,K 5.79 mmol/L,RBC 2.67×109/L,HGB 86g/L。肾内科会诊建议积极降钾、利尿、碱化尿液,密切监测尿量、肾功能及(体内)离子变化,并给予输血治疗,必要时可行血液净化治疗。我科遵嘱执行。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好转,患肢肿胀,颜色较前好转,注意保持伤口清洁,VSD覆盖通畅,引流液为血性液,给予患者伤口清洁换药,继续透析治疗,指导患者行患肢功能锻炼。11月26日,患者患肢皮肤挤压伤严重,末梢血运差,出现张力性水泡,给予生理盐水消毒水泡,并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液体。碘伏消毒伤口后,使用黄沙条覆盖伤口,无菌敷料包扎患肢。继续抗生素应用,观察伤口变化,次日更换VSD,遵嘱执行。11月30日,给予患者高压氧治疗,继续行患肢功能锻炼。 12月8日,患者患肢肿胀明显,伤口敷料包扎好,伤口渗出减少,常规消毒伤口,继续遵医嘱给予抗生素,12月10日,患者指端血运可,张力较高,伤口渗出脓性分泌物,给予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并用双氧水冲洗后,常规消毒,继续指导患肢功能练习。12月18日,患者患肢肿胀减轻,指端血运可,伤口渗出减少,创面覆盖VSD引流管接负压吸引通畅,引流量较少,注意观察皮瓣血运。12月19日,患肢肿胀减轻,颜色较前好转,医生为患者拆除VSD,缝合伤口,并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12月21日,指端血运良好,桡动脉搏动有力,继续给予患者静脉输入改善循环,促进组织修复治疗等药物对症治疗,继续指导患肢功能练习。2019年1月3日,患者伤口渗出量减少,肉芽组织恢复生长。由单纯使用黄纱条覆盖伤口,改为橡皮生肌膏纱条与黄纱条交替使用。同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嘱患者禁食羊肉、海鲜等不利于伤口愈合的食物。2019年1月10日,查体: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伤口换药拆线时,可见伤口愈合良好,患肢恢复主动活动,被动活动良好。2019年1月11日,患者一般情况可,精神食欲可,大小便正常。患肢无肿胀,患肢感觉良好,患肢主动活动可,被动活动良好,桡动脉搏动良好。患者要求出院,给予办理出院手续,嘱患者出院后继续患肢保温,口服活血药物,加强患肢功能练习,病情如有变化,及时复诊。
疼痛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疼痛性质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肢体缺血。 如果疼痛严重,有必要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确定其是否与损伤程度一致,以及疼痛程度是否逐渐加重。
受伤后,患者的肢体颜色和皮肤温度会发生变化。在早期,皮肤会变红,温度会升高。当筋膜中的压力增加时,会引起循环障碍。 在晚期,患肢的皮肤温度会降低,出现寒冷症状,颜色会呈蓝紫色或苍白[1-3]。因此,在患者受伤早期,应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及皮肤温度,必要时给予患者间断冷敷。
患肢肿胀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体征,当患者出现明显的肿胀时,往往伴随着张力性水泡,如果患者的症状加重,患肢远端的足背动脉搏动会减弱,甚至消失[4]。因此,受伤早期对患肢肿胀的观察是十分必要的。可给予患者抬高患肢,静脉输入脱水药物等对症治疗。
在受伤后,患者的坏死肌肉组织会释放出大量的钾离子和肌红蛋白[2-3],应早期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及生命体征变化变化,以免造成急性肾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在患者受伤后,早期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心电监测,指脉氧监测;记24h出入量,监测尿量变化,并及时复查肾功能和(体内)离子变化;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以监测术后伤口是否发生感染。
在患者行VSD治疗期间,应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管路打折,受压,同时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将引流瓶置于床沿下,以利于引流,且应避免引流瓶倾倒。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并记录24 h引流量,若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性液时,表示可能有活动性出血,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积极处理。
透析前做好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查看置管处有无肿胀、出血、疼痛,及时询问患者的感觉,同时保持透析管路通畅;透析返回病房后,应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同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红肿,透析后24 h内保持穿刺部位皮肤干燥,穿刺点不能沾水,以免引起感染,24 h后穿刺针眼周围涂抹喜疗妥软膏,轻轻按摩促进药物吸收,以抑制疤痕形成。
综上所述,对于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发急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做好发病早期病情的观察及护理,重视血液透析的护理、疼痛护理等护理措施,同时功能锻炼对患者疾病恢复至关重要,应指导患者保持适度的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