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玲 黄洪珍
(1.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近年来,在电视娱乐节目泛滥之际,部分汉字文化类电视节目异军突起,如河南卫视“汉字英雄”、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汉字学习热潮。在这股热潮影响下,2016年12月,湖北电视教育频道日播栏目“汉字解密”开播。该节目以“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为主旨,以高频常用汉字为讲述对象,追溯汉字形义演变源流,挖掘汉字背后的历史故事,如“故事为什么是编出来的”“古人如何打野猪”“做买卖为什么叫做生意”“吹牛的来历”“‘美人胚子’指的是哪些人”“上古时期为什么会有抛弃长子的做法”等等。自开播以来,有研究者说“汉字解密”专题节目“观看点击总量破1亿人次”“创造性传承与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1]“填补了国内字理教学的空白”“给观众奉上了一场场高雅的文化盛宴”。[2]不仅如此,该节目还在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办的“迎接十九大优秀少儿节目”评选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在全国电视节目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一档汉字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何能从地方电视台中脱颖而出,取得良好口碑,斩获国家级奖项?《易系辞下》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从根本上讲,创新是王道,是节目成功的关键。本文将从理念、内容、形态诸方面分析“汉字解密”节目的创新之道,为当前文化类电视节目制作提供参考。
在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有两个重要的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语言的产生,从此人与动物分家;第二个里程碑是文字的产生,人类从此进入到有史时期。汉字是人类世界发源最早的自源文字之一,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也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一种表意文字。汉字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历史上,汉字曾作为一种重要文化符号先后传播到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国,对这些国家的文字书写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天的日文、韩文中依然存在大量的汉字字符。新世纪以来,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以及海外汉语教学事业如火如荼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学习汉语、书写汉字来了解并热爱中国文化。毫无疑问,汉字是东方文明的象征和标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国对外传播的名片。江蓝生先生曾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发展思路的研讨会上明确表示:“在中华民族的众多文化元素中,汉字最简约、最形象、最丰富,也最有代表性,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纽带和民族认同的符号。”[3]
“汉字解密”节目以“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为宗旨,以青少年为目标受众,以汉字为陈述对象,以字形与字义的演变为线索,结合生动的故事,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感染力,顺应了当前国家语言文化传播的大形势,具有非常鲜明的价值导向。
以“汉字解密”中“人”字这一期为例,主讲嘉宾引用许慎《说文解字》中对“人”的定义:“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然后结合甲骨文中“人”的字形,揭示其字形所蕴含的文化含义:“人见人之后有礼貌的样子。……人是一个道德的人,动物是一个自然的动物,人见了人是一定要有礼貌的,你对别人有礼貌,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你。”当“人”变成“大”时则表示“要做顶天立地的有担当的男子。”等长大成人后,则成了“夫”,表示“在家要为家庭负责,在国要为国家做贡献。”通过科学的字理分析,主讲嘉宾揭示了古人对人的基本要求:懂礼貌、有担当、为国为家做贡献。
电视机前的观众,尤其是成长期的青少年看完这期节目,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汉字竟然蕴含了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此更加坚定要做一个懂礼貌、有担当、为国家做贡献的有为青年的决心。至此,汉字“人”突破了书写的视觉符号这一常规范畴,其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鼓舞人心,增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自信,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主流文化价值观。
此外,“汉字解密”每一期“点横撇捺”版块,都会邀请成年书法家或少年书法爱好者现场泼墨展示汉字形体之美,一笔一划充满着文化自信。《书谱》有言:“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古老的汉字书法文化源远流长,每一幅作品无不寄托着书写者的个人情感:对古老汉字的由衷热爱,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骄傲。
习近平同志曾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4]“汉字解密”节目的播出,是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表现,有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汉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主流文化价值。
作为一档汉字文化节目,“汉字解密”毫无疑问以汉字为主要内容。但每期选择的汉字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按主题分成不同系列。据统计,从开播至今,已涉及以下33个系列:
肢体系列、五常系列、手口系列、情感系列、书画系列、人称系列、孕育系列、动作系列、孩童系列、人民系列、头部系列、五官系列、女部系列、儿子系列、人字系列、司法系列、寝具系列、出行系列、天象系列、家国情怀、牛字系列、服饰系列、饮食系列、行旅交通、行政区划、自然系列、住宿建筑、百家姓氏、十二生肖、春节文化、五果系列、方位系列、农耕文化。
每个系列内部,选择若干个同类型的常用字,每个常用字作为一期。如肢体系列选择了“足、体、手”;五常系列选择了“义、礼、智”;情感系列选择了“思、荣、疑、信”;书画系列选择了“书、画、册、典”;人称系列选择了“你、我”;动作系列选择了“围、乘、登、降、往、复”;孩童系列选择了“保、乳、弃、孤”;寝具系列选择了“床、席、案”等。
每期节目按照“追根‘说’源——东方魔块——点横撇捺——字字珠玑”四个版块的顺序展开。重点探讨汉字字形与字义的演变轨迹及其蕴含的文化知识,同时辅以汉字书法与诗文朗读。虽然每期节目只有10分钟,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以“奴”字为例,主讲嘉宾首先以林黛玉《葬花吟》中“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导入,带领观众思考为什么作为大家闺秀的林黛玉却自称为“奴”?然后从“奴”的甲骨文形体入手,分析了“奴”的字义演变过程:男女同指的“奴隶”——仅指“男奴”——“带有蔑视意味的称呼”——“卑贱、奴役”——妇女自称的专用词,并引用《周礼·秋官司厉》《魏书·刑峦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菩萨蛮》等文献的记载作为例证。观众在学习“奴”字义演变过程的同时,也获悉了北方游牧名族为什么被叫做“匈奴”“胡奴”“番奴”,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小名为什么叫“寄奴”,及其发明草药的故事。
类似“汉字解密”节目每一期在常用汉字字理讲解的同时,都穿插了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如观众通过“面”字知道馒头的起源、通过“级”字了解头颅为什么叫“首级”、通过“更”字了解“半夜三更”里的“三更”到底是什么时候、通过“时”字了解“小时”为什么不叫“大时”、通过“拜”字了解新春佳节给长辈亲人拜年的正确手势等等。
总之,“汉字解密”虽由“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节目衍生而来,但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汉字解密”并不关注汉字书写能力的考察,而侧重于以汉字为载体,对字形与字义的追根溯源,传播中华文化。其着眼点不在于考察观众是否会书写这个字,而在于告诉观众这个字历经了怎样的变迁,蕴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内涵。正因如此,“汉字解密”每期涉及的汉字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普及性,即便是当前社会普遍反映“提笔忘字”的现象异常严重,但观众书写“汉字解密”每期的主讲汉字一般来说问题不大。
电视节目形态指“与电视节目内容相对应的电视节目表现形式,它是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核心,提供着适用于不同内容的电视处理方法。”[5]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出现了国外引进的趋向,自主创新力度不够,且节目形态单一、同质化明显,泛娱乐化倾向较为突出,受到业界较多的批评。
在国家相关部门鼓励下,近几年电视文化类节目快速涌现,并在节目形态上有明显创新,如“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最爱中国字”“汉字风云会”等节目。这些节目首次将人们习以为常的汉字呈现于电视屏幕,通过竞赛的方式唤醒全社会的汉字学习热情。节目的播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强大的舆论风暴,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觉,引起了电视从业者和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也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是一次比较成功的电视节目形态创新。
但与以往汉字文化类电视节目相比,“汉字解密”节目形态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汉字解密”没有光鲜亮丽的节目主持人,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没有精挑细选的高素质选手、没有紧张的竞赛方式、没有绚丽的舞台与灯光等。每期节目按照“追根‘说’源——东方魔块——点横撇捺——字字珠玑”四个版块的顺序依次展开。“追根‘说’源”版块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位学者端坐在桌前,用亲切、大众化的语言,通过视频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引经据典地阐释某个字的形义演变源流,并穿插跟汉字相关的小故事;“东方魔块”版块则动态展示该字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阶段后形体的变化轨迹;“点横撇捺”版块则由省内中小学遴选出来的青少年书法爱好者、书法大家现场泼墨书写该期主讲的汉字;“字字珠玑”版块则挑选一首含有本期主讲汉字的古诗,朗读并阐释古诗的中心意思。
在播出方式上,“汉字解密”每日一播,每天17:35准时播出,每次时长10分钟,只讲一个字。每日一播,显示节目组有意将汉字与文化传播常态化,便于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10分钟讲一个字的播放安排,适应了网络时代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不管是课业繁忙的青少年群体,还是忙于工作的成年观众,每日十分钟的观看体验,无论如何谈不上没时间观看。
在播出渠道上,“汉字解密”不仅在湖北电视教育频道播出,也开通了在线播放平台,如长江云APP、今日头条、乐视网、微博、腾讯视频等,实现了“电视端、PC端、移动端等渠道的传播。”同时,“通过热门话题、短视频、知识点、朋友圈分享等模式”,为节目提供了社交传播新平台。[6]
此外,作为一档定位于青少年群体的文化传播节目,“汉字解密”自开播以来,一直在创新、升级,以便为观众创造更好的视听效果。如自2017年10月22日以来,“汉字解密”改变了以往主持人直接开讲的传统,增加了30秒左右的导入部分,一个叫“字点儿”的卡通小人物携手卡通导师闪亮登场,引入该期主讲汉字与主讲嘉宾,并引导观众带着问题观看节目。非常形象,贴近目标受众的年龄特征与喜好,且避免了节目的突兀感。并且在节目的播出过程中,根据内容需要,适当引入动画图面与声音以提问,配合主讲老师,启发观众带着问题观看。
总之,与以往的汉字节目相比,“汉字解密”节目形态显得简约却不简单,专业却不枯燥,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早在2010年,湖北省宜昌市“中小学汉字教学研究”课题组就曾提出过将汉字的形义知识及其文化内涵贯穿到中小学识字教学中去的设想,[7]而《汉字解密》节目的播出,则将这种新的汉字教学理念搬上了荧屏,以更为直观、可感的方式,展现汉字的结构与演变规律,及其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节目的开播,不仅明显区别于以婚恋、亲子、选秀等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也同样有别于其它以汉字为主题的电视文化节目,显示了巨大的创新,毫无疑问,对当前我国电视文化节目制作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另一方面,作为一档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节目,《汉字解密》对我国的汉字教学实践也有着非常大的启迪。当前我国汉字教学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过于机械化的死记硬背式的汉字教学,重视汉字笔顺与识字记忆,主要体现在中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另一个极端是过于阳春白雪式的专业化教学,侧重于汉字构形学的讲解,表现在高校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中。毫无疑问,纯机械的汉字教学,不利于调动学生深入思考的积极性,而过分专业化的教学思路,则会将“圈外人”拒之门外,提不起兴趣。
而“汉字解密”节目很好地将专业性与通俗性结合了起来。节目主持人,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形象逼真的图画,将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汉字意义的演变规律、汉字的文化底蕴直观而生动地展示给观众。提高了青少年学生对汉字形体演变的感官认识,领略了古老汉字的文化魅力,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中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汉字解密”便是这样一档将每一个常用方块字当作一片天地,揭示我们祖先的点点滴滴,充分发挥古老汉字向心力的优秀节目。虽其将目标受众定位为青少年群体,但它值得我们每一个使用汉字的中国人去观看,去品味汉字的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