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艳宁
(湖南澧水流域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自身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扩展业务、壮大生产经营规模,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了较多负债,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现象较普遍,带来较大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刚性约束,建立健全资产负债自我约束机制成为国企管理的重心,对企业做优做强有着重要意义。
2015年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政策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2017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降杠杆工作。2018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应加强国企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积极推动资产负债率回归合理水平,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并提出了长短期的具体目标,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到2020年年末比2017年年末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在2020年之后基本保持在同行业同规模企业平均水平。在此刚性要求下,建立健全资产负债约束机制成为当前各国有企业,尤其是高负债企业的管理重心。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合理的负债结构能够使负债的抵税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有利于股东权益的在增加。反之,若企业没有管理好负债,通过负债取得的收益小于付出的成本,过高的负债率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将影响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有利于国有企业梳理资产结构,促进资产负债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有利于约束企业投融资决策行为,优化财务管理活动,防范化解财务风险;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转型升级,助力国有企业做优做大做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都在加快扩张步伐,追求规模增长,业务快速扩展,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注重企业营收规模、投资规模,将企业营收规模、投资完成进度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而忽略了企业债务的管控,负债规模增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水平没有跟上业务扩张的步伐,缺乏科学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不顺畅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影响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在当前多元化经营的趋势下,一些国有企业在布局多元化发展战略板块,进行市场化竞争探索和成长过程中,在自身资源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多重影响下,自然形成一些低效资产,若未及时关注国有资本的动态性,从产能过剩的低效、无效行业退出,将形成僵尸企业,既不利于企业集中核心资源,充分发挥主业优势效益,又容易积累负债,影响企业集团总体经营效益。
国有企业投资的很多基础建设项目如建筑房地产、水利建设、风电场建设项目等,都具有周期长、投资金额大,现金流回笼慢的特征,受内部管理水平、外部政策等影响因素多。这些企业前期大都要负债经营,负债额度与项目规模同步增加,因此在竣工验收前使企业负债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偿债压力大,财务风险高。项目前期可行性分析、融资方式分析、现金流测算、建设期进度、风险管理各个环节的管控,都将影响项目的效益和成败,从而影响企业的稳健发展。
一是企业融资模式较单一,融资结构不够合理,相对股权融资,债务融资门槛更低,审批程序较简单,国有企业更依赖银行贷款,杠杆上升,企业财务压力增大。二是一些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效率低下,资金配置不平衡,存在“存贷两高”的现象,增加了财务成本。三是债务清理不及时,存在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双边挂账导致资产、负债“虚胖”情况。未定期梳理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对于清收难度系数大、存在较大坏账风险的个别大额未收款项,未进行专门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催收方案,尽早地收回款项,造成坏账损失。
资产负债率的降低及控制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国有企业要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在保持适度的杠杆、控制企业债务风险与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盈利之间找到平衡,建立健全资产负债自我约束机制,提升盈利能力,积累利润,从源头上改善资本结构,防范债务风险,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需要根据行业资产负债率水平,结合市场环境、自身发展状况等合理设定资产负债率控制范围目标,并作为企业资产管理的指标,纳入年度预算管理,强调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将资产负债率控制目标分解细化为具体执行指标,如有息负债规模、投资计划等,通过多项指标联动控制,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检查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确保资产负债率控制目标的实现。
一是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报表数据为基础建立资产负债动态监控系统,加强日常监管。二是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加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指标分析,对资产负债规模、资产负债率实施预警,强调事前、事中控制,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恶化信息,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三是严格规范和控制对外担保业务,防范企业因对外担保过多而形成大量或有负债。对重大投融资项目,强化可行性分析,增加资产负债影响的分析,控制预算外投资、债务融资等业务活动,控制负债的无序增长。
成功的投资项目不仅能带来投资的现金流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还能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失误的投资项目,则会造成投资损失,形成难以偿还的负债,甚至引起债务风险。因此,国有企业要完善投资管控流程,加强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保障投资项目成功受益。一是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强化可行性研究,规范投资程序管理,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支撑。二是对在建项目强化“四控制”管理,加强风险管控,确保投资、进度等在控可控;三是加强已投产项目后评估工作,为公司后续投资发展总结经验,为公司资金合理使用及提高投资效益提供决策依据;四是强化奖励激励及责任追究,严格按项目责任书和经营管理责任追究管理规定进行考核评价,确保投资项目奖惩刚性约束落实。
集团企业应加强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约束,建立自上而下约束机制,一方面,建立定期报告机制,畅通内部报告渠道,各子公司应定期向集团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部门报送资产负债率情况分析报告和管理建议;另一方面,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子公司管理层资产负债管理责任,督促其建立健全自身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层层压实责任,根据各业务板块特点、各子企业具体情况设定不同的年度资产负债率考核目标,纳入对子公司经营绩效的考察目标中,实施精准考核,确保各子公司严格按照总公司的发展战略开展经营活动。对于空壳企业、低效企业、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通过注销、撤销、破产、拍卖、出售等方式进行清理。
企业自身的发展是其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根本之策,国有企业应不断加强经营管理,提升盈利能力,提高资产和资本的回报水平,扩大内源性资本积累,扩充自由现金流,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少企业的负债需求,进而达到降低资产负债率的目的,使资产负债率保持合理水平。一是提高成本控制能力,通过对标先进、挖潜降本,进一步完善标准成本管理,健全成本定额标准体系,着重从人均成本、单位产出成本等宏观指标进行控制,倒逼挖掘成本控制空间,合理压减生产运营成本,实现降本增效。二是大力盘活内部资产,通过报废、租赁、售卖、资产证券化等形式盘活企业长期闲置的资产,提升资产质效,增加现金流,减少负债需求。三是积极创新驱动,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拓展市场营销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开发新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