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淮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0-02-27 06:43淮北市科学技术局
安徽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淮北市淮北产学研

文/朱 伟(淮北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以来,淮北市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引领,突出“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全面创新,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人才创新、制度创新,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推动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一、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夯实创新基础

一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梯次培育,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65 家,总数首次突破100 家,达114 家。二是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机构,支持实力较强的企业争创省级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全市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3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 家。2018 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39%,总量较上年增加14.3%。三是推进科技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孵化器建设,支持县区、开发园区新建孵化器,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形成多元化孵化培育体系。已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8 个。源创客、方正智谷正积极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二、完善创新载体建设,集聚创新资源

一是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濉溪经济开发区力争建成国家经济开发区,烈山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谋划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谋划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杜集高端装备特色产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二是打造淮北绿金科创大走廊。陶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竞相发展、各具特色的布局。总投资30 多亿元的石榴小镇、投资12 亿元的华孚绿尚小镇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和龙头项目快速推进。科教资源向科创大走廊集聚。占地225 亩、总投资13.5 亿元的淮北市科创中心开工建设。联合科培教育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建设的淮北理工学院、淮北港利实验学校正式启动。三是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标国家级高新区,淮北省级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全面提速,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50 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即将投入使用,园区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三、深化创新研发合作,拓宽创新渠道

一是推进产业开放发展。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淮海经济区分工,与16 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实体8 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 家,组建院士工作站及试验站5家。二是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淮北分中心成为全省第一个市级分中心。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均瑶集团、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共建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与中科院合作共建中科(淮北)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和物联网传感器研究中心加快建设。三是实施产学研技术合作。建立和充实市级产学研合作项目库,入库项目87 个。召开淮北“四送一服”产学研对接会,邀请北京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10 余所高校专家教授参会,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2 项。

四、加快创新人才集聚,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组织开展优秀人才评选,全市共有29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7 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39 人入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84 人获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称号。举办淮北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初赛,共25 个优秀项目入围初赛,通过引导社会资源整合创新创业要素,打造创新创业的众扶平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二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成立淮北现代职业教育联盟,实施中高职资源共建共享,实现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三轮驱动”。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10 个,新增技能人才20840 人、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272 人。三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依托博士后工作站有计划地吸引、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共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 个,其中国家级5 个,省级7 个。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取得新突破,2019年共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2 个,新组建伯华氢能源、相品智能、芯淮电子、淮光智能、阿凡题等企业。

五、促进创新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

一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铝基、碳基、硅基、生物基及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产业集群。2019年 1—11 月,全市 100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2.5%。二是实施质量品牌战略。重点扶持培育机械制造、新材料、食品、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申报省级以上品牌,获批中国驰名商标11件,安徽省名牌产品74 个,市长质量奖企业13 家,淮北市知名产品41个。三是组织实施科技攻关。2019年以来,已落实企业购置研发仪器设备补助、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科技重大专项补助、科技人才团队引进资金6370.48 万元。安排市科技重大专项15 个,支持科研资金1480 万元。相邦、科宝生物获省“三重一创”重大专项支持,累计获得省、市支持资金4194.7 万元。落实促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政策,对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新产品、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改造等给予奖补资金5200 万元。淮北铝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已累计获得省支持资金1.4亿元。2019年,3 个项目入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六、提升创新服务水平,加强创新保障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淮北市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市工作推进方案》《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不断完善全链条创新制度机制。二是加大财税科技创新投入。财政科技创新发展等奖补资金9028.52 万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69196 万元。三是完善知识产权服务。2019年 1—11 月,全市专利申请3556 件、授权1460 件;1—9 月商标申请 2412 件、注册2311 件。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口子酒”打假、“网剑2019”等系列专项行动。查办知识产权案件85件,案值44.83 万元。

下一步,淮北市将围绕“创新要素聚集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的目标,进一步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创新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一是抓好政策体系完善。根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际需求,结合《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暂行)》实施情况,以问题为导向,以绩效为目标,对政策进行梳理调整。二是抓好奖励政策兑现。审核市科技创新政策兑现资金,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支持科技孵化、授权专利资助、专利质押贷款补助、科技奖励配套等,尽快拨付企业。争取省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争省、市政策支持资金比2018 年增加20%以上。三是抓好监测调度工作。围绕企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技术合同交易额、科技成果登记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重点指标,加强监测,强化调度,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猜你喜欢
淮北市淮北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TGS智能梯流干选机在淮北矿业集团的应用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南朝宋齐的河济淮北诸戍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淮北市久保田种业有限公司
明清时期徽州与淮北衣食文化之比较
淮北市在皖北六市中经济增长质量实证分析
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