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可以复制吗

2020-02-26 11:46郭峰
工会博览 2020年1期

郭峰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石化、北汽福田、北京燃气、广西柳工等企业特聘专家。长期以来致力于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光明日报》等各类报刊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专著3本,参与国家级研究课题5项。

邮箱:

1403727976@qq.com

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波峰波谷的状态,这很正常。改革进入深水区,没有可资借鉴的前人经验。船走的慢了,未必是坏事。我们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了方向,还需要有前进的路径,这就需要思考。思考的多了,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多了。这便形成了新的经济理论,新的哲学。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上,很难找到两块完全相同的叶子。尽管他们一样的成功,却各有各的不同。

成功是成功之母这是这段时间网上流行的语言。理由很简单,却也很充分。它并没有颠覆我们所熟知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后者告诉我们,成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而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就是面对挫折不懈坚持。而成功是成功之母说的是,一次次成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经验,更为我们收获了自信。要知道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当年,马格尔尼献给乾隆皇帝的礼品中,就有英国维奇伍德工厂生产的碧玉瓷。敢于向瓷器的产地进献瓷器,这本身就反映了英国人的自信。前面的文章中,我多次谈到,经济如同其它社会现象,迈向成功的进程中,自信是必不可少的因素。2018年 《福布斯》美国富豪榜上,前十名中硅谷人拿走六席。截止今年6月,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科技“独角兽”企业为177家,而十年前,仅有9家。 “谷歌每天收购一家公司”,脸书也承认收购了WhatsApp和Instageram。尽管收购也好,兼并也罢,都不排除是一种竞争策略,但敢于接纳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至少接纳者知道,接纳了不会赔钱。据说,2030年,人工智能对全球产出的贡献将达15.7万亿美元,比当今中国和印度的产值加起来还要多。人类的工业文明大体经历过蒸汽、电气和信息时代。中国以高识字率和稳定的国家治理环境,加之其他国家的技术和经验,很快便赶到前面。而现在,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已不可能。新的经济形态需要对成功做出新的思考。我们要做的是拾起信心,从成功走向成功。

小成就与大成功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挥之不去的各种小吃,这便是家乡的味道。即使乡愁是淡淡的,却幽幽地刻在人们的骨子里。第一次去广东,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管早餐叫早茶。对北方人来说,那只是一些小点心。去多了,才发现,小点心中孕育着大智慧,他们管它叫早茶文化。人们总把比尔盖茨、马云挂在嘴边,把他们当作励志的榜样。其实,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一步步得来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大成功不过是一个个小成就的积累。还是举一个吃的例子。今年57岁的安徽人束从轩,从家庭孵化场开始,90年代已成为合肥最大的养殖户,后转型至快餐业,开办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快餐连锁 “老乡鸡”。2008年,进入上海、南京、北京市场,但不久就将3000万元赔的所剩无几,不得不重新规划整合。2018年,老乡鸡在加华资本的加持下卷土重来。这次没有盲目扩张,而是步步为营,首先主攻上海市场。他们认为上海人见识广,口味精致,能过了他们这一关,可以为逐步推广取得经验。在麦当劳、肯德基占领我国大部分快餐市场的情况下,老乡鸡在收购武汉永和后,门店数量由原来的400多家一下发展到800多家,年收入超过30亿。要知道,目前中式快餐的代表人物海底捞有800多家直营店,真功夫有600多家,庆丰包子有300多家,嘉和一品有150多家。老乡鸡能否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但从中不难发现,成功需要一个过程。

成功是一种自我教育做了很多年的教育,也试图去探寻教育的本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觉得,教育就是一个帮助自我认知的过程。说白了,就是一个自我觉悟的过程。而能点燃悟性的也许是环境,也许是老师,也许是亲情,也许是某一突发事件等等。人们常说对孩子的表扬是最好的激励。但其实帮助孩子成功是一种最好的自我教育方式。因为名师可以出高徒,但学生需要有成为高徒的欲望和潜质。想想看,孔子的三千弟子中也只有七十二贤人。再说说环境,到底是寒门出贵子,还是豪门出贵子,历来争论不休。说来道理也很简单,重要的不在于环境怎么样,而在于受教育者如何看待这一环境。有的在优越的环境下,骄奢淫逸,好逸恶劳,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纨绔子弟更有可能。而有的孩子在逆境中,反倒抛弃了一切幻想,能吃得了苦中苦,有感恩之心,每一个小小的成就,每一点收获都倍感珍惜,最终却获得了成功。最后再讲讲亲情,无论国内外,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即所谓好老师、好学校,认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并为此不辞辛劳。然而,如果孩子觉得家家如此,他 (或她)的学习也就无所谓了。当学习不再是自己的责任,而变成对亲人的义务,父母与子女便失去了对话的平台,结果可想而知:爱的越深,吵得越凶。父母的成长来自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而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的下一代物质丰富了,学识丰满了,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更多彩的经历和阅历,现在有条件让他们对成功做更多的思考和准备。

成功的形式关于成功的定义,我在以前的文字中也有过表述。结合他人的论述, “成功”无怪乎,超越了他人,获得了名利;超越了自己,获得了进步。因此,这也就回到了本文开头的论点,我们要复制的是怎样的成功?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成因追踪》的作者将过去40年国人的经济行为归纳为以下5个特征:超高的致富欲望、超强的吃苦精神、炽烈的学习热情、高昂的储蓄/投资意愿以及强烈的攀比心理。仔细分析,对成功的求索无非还是我前面分析的那两条:内在的自我评判和社会的符号化评价。然而,在以上的分析中,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人的社会性,即人的民族性。人首先是一个社会的人,民族的人。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时间不会等待人们的脚步,但总有人赶上时间的脚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为民族之光迸发自己的智慧。我们有许多科学家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安危,抛妻别子、隐姓埋名,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果简单的用名利说来解释,不仅牵强,而且苍白。近20年来,但凡那些有着划时代科技进步意义的诺奖,绝大多数都被英美日科学家获取。当然,我们不排除一些欧美国家从中作梗。但中华民族的复兴,依然需要我们重新书写属于中国人的才智辉煌。

尼格罗帕蒂说,未来的我们将住在电脑里,把他们穿在身上,甚至以他们为食。日本人在1982年就曾向外界宣布将推出第五代计算机,但这个计划十年后,却不了了之。据专家推断,这是因为开发人元冈达等人不了解或尊重日本哲学。专业技术我不懂,不能妄加评论。但有一点比较明确,任何一个项目的发展,都源于哲学的思辨,这决定了这一项目是否成功,也决定了这一事业能否发展。经济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