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锦慧
(鹤岗市博物馆,黑龙江 鹤岗 154100)
文物类展品在展陈过程中,要重视结合具体实际,科学的开展空间布局设计研究,通过合理的进行空间布局,提高了文物类展品展示效果,利于全面加强文物展品文化价值。因此,在实践研究过程,作为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具体工作内容,科学的开展工作实践与创新设计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展陈设计能力。
文物类展品在展出过程必须根据空间的大小、面积乃至形状等进行设计。这里所强调的就是在进行展陈设计时,作为相关设计人员要重视空间利用的问题,如果忽视这个问题,那么再丰富的展陈设计形式都无法施展开来,就好像是在小船上建造大型炮舰,载重不够的条件下,船是会下沉的。在具体的展陈设计工作中,展陈空间与展陈设计往往是互相联系又彼此制约的。关于空间的大小和层次,在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就应该有感官上和直觉上的足够认识,以点为基础,聚点成线,最终形成连线成面的空间格局。在陈列设计形式与空间利用上可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促成设计形式在空间中的千变万化,既可以使设计形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运用发挥艺术设计形式中的灵活多样性。在开展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的工作中,展品在空间中的位置不同,观众的感受也不会相同。例如,将一个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的展品放在一定的空间的中间、旁侧或边角上,会给观众不同的感官感觉。一件展品放在多大的空间内属于适合的范围,需要根据空间的大小和容积与展品的大小及其物理、化学的属性进行配比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目标展品前方的空间较大,会显得开阔,相反则显得闭塞,如同一个人面壁一样,但一件透明的物体则又是另外一种感觉。在现代的发展进程中,空间的利用和规划与展陈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文物类展品的空间布局设计研究水平。
文物类展陈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要明确整体的思想和具体的规划范围,并把展品的内容直观的反映出来,让所有的陈列,也就是说展品,设计,整体表现要看起来非常的和谐化,进而才能对参观者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关于文物类展品,其实本身就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传播功能,在展示上要有独特性的特点,比如陈列主体要合理化,给设计定下一个主要的基调,以此实现定位的准确性。目前,利用陈列展览的准确定位,再搭配上审美的形式,向参观者展示并传播展品表现的基本内容,充分满足人们参观的实际需要,同时让参考观者在参观时能够产生对文物展品的深入性理解。
展陈空间设计的过程中,由于文物的品类不只一种,种类比较多,而且又比较复杂化,需要的空间也相对很大,所以,必须要充分考虑展陈面积的整体比例,要设置和陈列厅差不多的面积,整个设计的重点必须要围绕重点文物来展开。在历史发展下,文物类展品的空间布局要采用串联的方法,让每一个展厅都能够相连接,确保形成一个前后的连续性,给参观者以更好的观赏感受。像这样先要构建主要的框架,有一个基本的布局,为后续各个陈列之间功能的联系做好铺垫。尤其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科普类的作用越来越多,参观者在参观时可以亲自动手参与到实践过程里,进而丰富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此,进行展陈设计的时候,展柜的面积要合理,不要过大,也不能过小,适当扩充展厅的面积,进一步扩大文物产品的陈列空间。
通过以上分析,提高了对于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的研究能力,为了加强设计水平,设计人员要结合空间布局,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设计方案,从而进一步为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布局设计方案。
在展陈空间里,其基础展品就是文物,而文物又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连接的主要桥梁,个性化的展陈空间创造是关键因素。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研究的进步,人们发现了很多文物,文物数量的增大丰富了历史文化的多样性。
历史文化的悠久,沉淀出的内涵是当前不能模仿,不能超越的。因此,文物类展品需要的空间要不断增大,要利用适合的环境收藏展示文物展品,这就需要进行展陈空间设计的具体工作。第一,文物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有时较为严重,会影响到文物保护的环境中。适合的温湿度,良好清洁的环境,才能对文物形成很好的保护作用。第二,文物因为珍贵,唯一,进行展陈设计时要不断强化文物展陈环境的保护,进一步避免损坏到文物。要利用科学技术管理保护好文物,进而实现安全保存的效果。第三,确定主题的方向,同时建立适合的展陈环境,再把文物展品合理化的组织起来。比如,在展陈空间要做好细节的规划,哪个空间展陈什么样的文物,需要展陈的文物数量是多少,这些都要反复考量和斟酌再去实施。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日益进步,人们在精神生活需要上也越来越富。在实际生活里,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基于此,空间布局的整体设计,就要从大众的心理需求去入手,更要重视展陈空间设计上的人性化特点。另外,在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高要求下,空间要多样化,主题也要鲜明,能反应时代的特色,进而充分体现发展中人们对于文化的基本需求。
生活的变化与发展,让人们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展陈空间设计方面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展陈布局陈列文物,最主要的就是文物要怎样表现,在管理的形式上选择适合文物的陈列方式。为此就要参观考察,在实践的研究中,重视展陈设计中人的心理,分析人的兴趣爱好,充分了解展陈主题,展陈空间以及展陈形式的更多需要,把人们的需要变成展陈空间设计的核心思路,进而在空间设计布局上注重以人为本主的思想。一方面确保人的感受体验,另一方面还能引人深思,使人获得教育的启发。
对人心理活动分析的整个过程中,考虑展陈空间设计与人的直接关系,不仅要重视个体的差异性,而且还要将个体的情况进行有效性的总结,找出其中的共同点,研究他们的需要和特征,进而落实好以人为本的空间布局理念。
在展陈空间布局的规划中,找到共性的一些行为,充分考虑到具体群体的需要。同时还要对空间布局做不断的优化,以此减少视觉疲劳的出现,全面提高展陈效果。另外,要关注视觉空间范围的大小,并创造让人们喜欢的良好空间环境,进而呈现出展陈的良好效果。
展陈文物不要单独的存在,可以和辅助的展品共同带来欣赏的效果,运用相关的道理,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按照空间层次感实施摆放,进而充分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除此之外,关于展陈空间的设计,必须要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利用展陈空间设计的形式,把人文理念积极树立起来,从而让文物在展陈空间与人们的心理产生沟通,形成心灵的共鸣,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
展陈设计空间布局,必须从展陈内容角度出发,应用多样化的空间设计方法,把展品主题以及展品的特征表现出来。针对不同的展陈内容,不同的展陈主题,在设计上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最为主要的就是为展陈的基本内容服务。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从展陈内容上,提炼主题,找出与文化相关的元素,合理应用在空间布局中。比如,可利用天花板,在地面上设计造型和适合的色彩,并对隔断的高低,大小加以调整,为展示的文物营造一个优美、独特空间环境。
重视展陈变化与灵动,避免单一化的现象。空间布局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参观者的轨迹,参观者的人群,还要考虑到参观者的数量以及分布情况,重点突出空间平面,注重形式多样化,以防空间设计的单一,进而构成丰富多样的展陈结构。例如,合理安排主要展位,以及次要的展位,设置合理化的视觉中心,旨在构成较为艺术性的展陈结构,进而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应用空间占领法,在展线安排布置方面,不仅要重视展陈的内容,还要确保让参观者能够跟随着历史发展深入了解文物,而且还要让参观者的感受得到增强。总体而言,可设计情景再现环节,强化观察的体验,充分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欲求,有效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展陈的文物展品。
展陈参观路线的设计是展陈空间设计的重点,所以要合理化的去设计。第一,设计展陈路线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阅读方式,阅读顺序要根据从左到右的形式设计,让来参观的人能够从左手边开始,依次欣赏展陈内容。第二,设计展陈路线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参观者的观看质量,根据其停留的具体时间,采取单线,复线以及开放的路线,进一步引导参观者来停留,不仅要让参观体验得到改善,而且还要不断提高展陈的效果。
在文物类展品空间的布局上,还可以应用的设计形式是叙事空间设计。该设计形式表现新颖,是把时间因素纳入空间布局当中,依据展陈的实际内容,展陈的历史发展,对空间加以合理化的设计,这是展陈空间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总体而言,应用叙事空间设计的方法,本身与众不同,在空间形式,表现形式上都有所差异,所以设计时要合理应用相关的元素,进而确保空间布局的连续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文物展陈过程中,相关人员不仅要对其展陈设计进行一定的创新,同时也要对其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设计,通过以上分析,从多方面对文物类展品的展陈空间设计进行了优化研究,希望通过有效探索,能进一步为相关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