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毅
(婺城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 金华 321000)
文物是我国历史发展所遗留下来的重要产物,不同文物的特征能够展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我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同时在现代,通过展示文物,有利于弘扬和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价值。而对于基层文物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社会前进发展。
基层文物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其能够再现历史文化,为人类进步提供坚实的依据。因此加强基层文化保护管理工作有利于合理应用文物资源,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和底蕴,体现地区发展文化品位。尤其是在当前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强化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开拓新局面[1]。同时基层文物作为一个地区的历史遗留,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对地区发展和文化特色形成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开展和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政府部门及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应重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合理应用文物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进入到新发展时期后,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保护管理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推动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向前进步。但就当前阶段来看,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物保护意识薄弱。文物的保护不仅仅是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同时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在社会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观念,才能够确保文物保护和应用的科学合理性。不过现阶段我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部门的宣传工作开展不到位,民众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不强,就会导致部分基层文物被发现时,遭到严重的损坏和破坏,并且在观赏游览中,也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现象,导致文物的原貌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2]。
2)文物保护经费不足。对于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其主要经费来源于当地财政。但是很多地方政府为加强经济建设,而忽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从而投入资金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基层文物的保护管理经济支出需求,在部分地区甚至无法保障相关保护管理人员的薪资。这种现状直接导致对文物开展保护管理工作的力度不够,没有足够的经费作为支持用于文物保管和修缮。
3)文物保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通常包括文物保护管理所、考古研究院以及博物馆和相关文物研究机构等,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就会出现职能交叉、混乱等局面,比如文物管理机构具有行政管理等业务性工作职能的同时,还具有文物调查、文物保护以及文物挖掘、抢救等工作任务。很容易导致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不完善,当出现文物损坏时,相互推卸责任等,不利于基层文物的良好保护。
4)基层文物保护管理的执法力度不足。基层文物不仅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较高,其经济价值也相对较高,部分文物的价值甚至无法估量。个别不法分子为获取高额经济利益,而恶意破坏基层文物的挖掘地而盗取文物并贩卖,导致部分文物会流入到国外,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这种情况对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是极大的损失。因此必须要完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等要加大行政监管,强化执法力度。
1)强化宣传工作,重视文物保护。针对现阶段我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现状,相关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强化宣传工作,重视文物保护,提高整体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依靠公众为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推动文物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网络等媒介手段,积极宣传和科普文物保护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众能够有效了解和掌握文物保护的专业知识,提高文物保护自觉性。同时文物管理部门应当定期举办展览,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发放宣传手册,引导公众重视文物保护,为相应的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基础[3]。
2)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工作运转。由于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实质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所以其主要经费来自当地政府的财政拨款。当前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有效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当地政府部门应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过在保护管理过程中,对受损的基层文物进行修缮和修复,需要大量的经费,如单凭政府预算很难满足其实际需求。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首先是合理编制政府财政预算,最大限度的给予支持;其次是申请专项财政经费,统筹管理和审核资金使用情况;最后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建立多元化筹款渠道,比如动员社会大众进行募捐、出台融资政策,企业提供资金可享受税费优惠等形式,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转。
3)健全保护制度,实施科学管理。对于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现状,应当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实施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和模式。首先要对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体制进行改革,尽量实现权责一致、精简机构,从而保障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具有清晰的网络。同时要通过考核机制淘汰专业素质低的工作人员,整合人力资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其次相关文物管理部门要引进、选拔人才时,应当注重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还要考核其道德素养和纪律性,保障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开展文物保护工作,避免发生保护工作失误、中饱私囊等恶劣现象,充分保障文物保护工作发挥实效性,促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创新发展。
4)强调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在很多地区的建设活动中,对基层文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坏,针对这一状况,相关文物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行政执法,根据我国现行的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损坏文物现象追究责任人,进行依法赔偿。同时政府部门应当重视文物保护管理执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管理条例,为执法提供有效依据,尽可能的保障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文物管理部门应当与公安部门形成沟通协作,开展文物违法贩卖专项打击活动,对不法分子和投机取巧者进行严厉处罚,并普及文物法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从而实现对基层文物的保护管理,强化监督执法手段,确保文物保护管理具有实效性,保障文物安全,有效发挥其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是我国一项意义重大的公益事业,有利于保障基层文物发挥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推动社会向前创新发展。因此相关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及机构应当明确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当前基层文物保护管理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强化宣传工作,重视文物保护、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工作运转、健全保护制度,实施科学管理以及强调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力度,提高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整体发展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