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萍
(东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泰安 271500)
卫生档案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收集、归纳、分类和整理各类档案信息,实现各类信息的智能检索,同时还能共享信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严谨化、规范化与智能化,保证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因此,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核查档案信息,做好档案信息的归档管理工作,适当增加资金投入,采购各类设备,同时还需要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标准。
第一,更好地保护珍贵档案原件。传统的档案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如纸质材料、光盘、照片等。这些档案材料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盘会出现老化的情况,也会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纸质档案会因一些客观原因而损坏或丢失,保存时间较短。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逐渐电子化与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和存储更加方便,传统档案信息的整理、搜集与整理,逐渐变成利用计算机进行智能归档,更好地保存档案信息,同时还能提供更加广阔的存储空间,做好各项资源、档案的安全备份,避免出现档案丢失的情况,更好地保护珍贵的原始文件。
第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通常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不具备较强的效率,还会消耗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工作人员需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耗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容易忽视其他方面的工作。此时就需要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减少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省更多的资源,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更好地整合与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如果相关人员需要搜集某一资料,那么就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并且档案的整合与归档也较为繁琐。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共享和整合资源,利用关键词进行各种资料的搜集,节省较多的时间。此外,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切实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满意度。
首先,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卫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与实质性,分析和研究传统卫生档案管理工作与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差距,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其次,管理人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库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卫生信息档案管理方案,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等,保证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一,管理人员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了解岗位需求,同时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重视培训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从根本上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第二,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保密工作,认真核查所有的档案信息,利用各种杀毒软件,建立防火墙。此外,针对一些具有较强保密性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设置好密码,进一步增强保密措施,防止黑客利用软件和漏洞入侵系统,避免出现档案信息丢失、篡改等情况;第三,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进行维修和检查,如复印机、照相机、刻录机、计算机、路由器等,及时更新损坏、老化的软件,保证这些设备的良好运行。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做好纸质档案的管理,还需要做好电子文件的管理,运用现代化的设备收录档案信息[1]。管理人员需要借助计算机录入档案信息,设计档案信息管理的软件,做好档案的统计、检索以及分析工作,运用网络共享各类信息,将纸质文档转变成电子文件,进行备课工作,将其上传到数据库中。同时还需要妥善保存纸质档案。
在卫生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想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那么就需要重视硬件的采购与软件的选择,这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和基础所在[2]。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全面了解市场信息,同时还需要分析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根据经济水平采购与档案管理工作相对应的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同时还需要鼓励更多的工作人员参与到软件设计与优化中,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加快其发展速度。
档案管理软件需要具有在线浏览功能,还需要具备不同的文件储存格式,也可以从网络上进行现骨干信息的搜集,完成各类档案信息的整理、权限控制、数据储存、节约、收集等工作。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标准,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使其能做好档案的分类管理工作,将不同类型的文档转变成统一、标准的格式,这样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
总而言之,卫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不具备较强的管理效率。在新时代下,卫生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管理标准,重视档案信息的归档,保证档案信息的可靠性,最终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