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鑫磊,林玉琳
(首都医科大学 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医学实验室是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以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为目的,对取自人体、实验动物及其他生物的材料进行生物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免疫血液学、血液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的实验室,是进行医学科学研究和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场所[1-2]。《医学实验室 安全要求》为强制性国家标准,适用于医学领域所有类型的实验室,详细阐述了医学实验室应遵守的安全规定,规范了在医学实验室建立并维持安全工作环境的要求,列举了医学实验室安全的应急预案和处理办法。
(1)由于学院管理体制改革暴露出问题,没有设立专门的实验室管理部门,造成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力度不够、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安全责任不明[3-4];缺少对实验室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监督和管理,每个学系都根据自身学科发展来规划建设,造成重复建设和严重浪费;难以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无法落实试剂耗材和危险化学品管理控制工作,安全责任不明确,奖惩措施得不到落实,给实验室安全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2)相对普通高校,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实效性[5],需要为医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医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无论是数量、种类,随着学院对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不断增加,更新速度也比较快[6]。由此产生一些隐患:实验技术人员不能够及时熟练掌握新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的增多造成用电量增加,供电设施未及时改造更新,致使超负荷运转;实验仪器设备增多,致使实验室使用空间减少,造成人员拥挤,给实验室安全带来隐患。
(3)医学院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要求实验课时占总课时的50%。实验多、人员集中、流动大、实验时间较长、使用危险化学品,这都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7]。同时,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操作流程、行为,以及对安全防护的认识,或对紧急情况处理能力等都会对自身和参与实验的人员安全带来影响。
(4)缺乏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及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师生普遍存在对实验室安全认识不足,导致在做实验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时无法正确处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个人防护不到位,存在做实验的教师和学生不穿白大衣、忘记戴口罩、不戴手套,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应该穿隔离衣、戴呼吸面罩等防护物品。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不到位,没有标准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室,实验技术人员不能准确辨识危险化学品,在危险化学品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使用记录不清、不能及时回库等。
学院增设“国有资产与实验室办公室”及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小组”,主抓实验室安全。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完善落实管理制度,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严格把关,落实奖惩措施。定期组织实验室对照相关标准进行自查,查找安全隐患,梳理每个实验室安全危险源,并填写《学院安全危险源清单》,对实验室所属的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高温设备及其他危险源进行逐一梳理。对每一种危险源提出相应的防护、应急处置方案。每一位参与实验室工作的教师、技术人员、学生必须经过学习危险源清单,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实验室管理部门不定期检查,若查出问题,将开具《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整改后申请复查,复查合格后,方能正常实验。
新生在第一次实验课前 15 分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学院实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每年组织进入实验室人员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学习,通过系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学习,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认知程度,规范实验操作规程,提高个人防护措施使用的意识。同时与参与实验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学生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2018 年我学院共计1479 人次通过学习考试合格。
学系主任作为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教学实验中心主任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梳理实验室内每个岗位(实验教师、实验技术、实验学生)的风险辨识,甄别每个岗位可能遇到的风险,例如化学危险品风险、电器风险、人身伤害风险等,张贴岗位应急处置卡,对每一种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预防、补救措施,做到在紧急的情况下抬头可见,起到提示、警醒的作用[8]。实验室负责人应保证实验室所有相关人员安全培训计划的实施。实验室管理层每年至少应对安全手册评审和更新一次,应系统而清晰地标示出危险区,且适用于相应的危险。
统一配备相应的消防灭火安全设施(灭火器、消防沙、灭火毯、防烟呼吸面罩等),依据实验室可能失火的类型选择、放置适当的灭火器材。还配备了人体健康防护装备(隔离衣、护目镜、急救箱、洗眼器、喷淋装置等),根据实验室性质不同配备不同种类的急救箱,并保证全体人员受过急救培训。要求实验室每周都测试洗眼器与水供应连接的装置,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冲掉积水,也要定期测试喷淋装置以保证其功能正常。清楚地标示实验室或实验室设备上使用的具体危险材料;规定专门区域存放废液和医疗垃圾;实验室的采光或人工照明应适合安全工作,要尽可能减少强光和反射光。实验室统一安装通风系统,使实验室的室温、湿度、噪音尽可能控制在使实验人员舒适的程度。实验室的每个出口、入口、紧急出口标记国际或国家通用的危险标志,如生物危险标志、火灾标志、放射性标志以及其他有关的规定标志[9]。
根据实验需要,采购适宜数量、相应纯度标准的化学试剂,对性质不稳定、久置易变质的试剂及危险品,每次不宜采购过多。化学危险品要放置在颜色不同的专柜中保存,“双人双锁”保管。领取化学危险品必须两人同时到场才可发放。危化品管理应严格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执行。废液回收全程管理,废液应注明体量、主要成分、产品的危险性和储存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回收环节的安全[10]。对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使用培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首次使用危化品的人员要求不少于32 学时的专业培训,每年不少于12 学时培训。
在《首都医科大学突发事故事件应急预案》的总体指导下,各实验室建立适合各子实验室情况的应急预案,包括《实验室防火预案》《实验室意外伤害预案》《环境保护预案》等。实验室预案首重可执行性,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分配每一位员工1 件最多2 件事情,做到反应迅速、责任明确、分工细致、杂而不乱,在确保每一个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场所,实验室安全对整个高校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11-12]。保障医学实验室安全的相关标准有很多,国际标准除了 ISO15190,还有 ISO15189、ISO/IEC17025,同时国家标准也有 GB19781-2005、GB19489-2004、GB/T15481-2005。所有的国家标准都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贯彻始终,在自身力所能及范围内保护自我、安全自我、健康自我,突出“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在医学实验室中,“安全”是前提,“质量”和“能力”是根本,标准是依据。实验室安全管理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依据标准的规范,不断地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梳理、分析和整改,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