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欣
(沙洲职业工学院基础科学系 江苏·张家港 215600)
目前,生命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生命教育从不同维度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教育保障,使当代大学生能以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面对未来学习、工作,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为大学生健康学习成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不言而喻是改变学生思维意识、思维逻辑的有效途径。生命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正视生命,从不同的层面为学生塑造正确思想观念,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对生命本身的理解,使当代大学生得以在竞争社会环境、学习环境下积极面对生活。生命教育并不拘泥于理论层面的知识教学,大学生自身可以利用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进行生命教育延展,加深对生命概念的理解,让生命教育能在不同的阶段均能够对大学生未来学习、发展起到正面的导向作用。
生命教育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从人的视角理解生命,并给予学生进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要基于人性化教育理念开展教育工作,围绕学生个体的学习诉求规划教育。所以,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本质上具有一定的互通性,但内容方面却又存在单元性差异,使以上两种教育工作的推进得以相辅相成。换言之,生命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实际上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而思政教育则是运用生命教育的人性化优势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改变传统观念大学生与思想政治学习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生命教育帮助下得到有效完善。
国外生命教育相比于国内而言其教育体系较为完善,但在教育细节方面并不重视,导致教育内容相对匮乏。尤其是以神话传说为主体的生命教育观念,颇具封建时代文化色彩。
因此,国外部分生命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发展环境并不契合,相应的教育内容延展能力也有所缺失,使得整体生命教育机构完善度不足。但国外生命教育选择更多考虑社会多元化因素,例如,英国广播公司旗下网络广播平台,对动物生命意义宣传与人类生命孕育文化内涵等内容进行传播,充分体现国外部分国家与我国生命教育内容性差异。
国内生命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筑梦未来、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从民族大义的角度对生命进行更为全面的教育解释,使大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识更为深刻。但不同的是我国国内的文化差异也铸就了不同的生命教育形式,生命教育观念的形成也更多以文化发展为导向,从文化意识的角度对生命的产生、逝去加以呈现。国内生命教育相比于外国而言,主要差异体现在教育层次、教育框架、教育深度不同。因此,生命教育本身并不应通过对教育内容差异判断教育水平优异,必须通过结合外部教育经验,汲取不同地区教育养分,使我国生命教育工作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基础偏差,导致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受到一定阻碍。例如,教师认为学生生命教育问题更多来源于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短期内不会对学生思想意识造成影响。无需深入的开展生命教育工作,使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得到进一步排斥。这种情况在我国高校屡见不鲜,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较为深远。若教师本身无法秉承正确的思想观念看待生命教育,则生命教育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融入将困难重重。所以,从教师教育层面着手加强生命教育实践,对于未来阶段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轻视生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具Palantir 平台联合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新闻周刊的不完全统计,2018年大学生轻生比例为0.067%,而有轻生念头的大学生平均比例高达11.4%,其中我国有过轻生念头的大学生占比32.9%,超出国际比例的20%以上。因此可知,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能力相对缺乏,使轻生概率逐年上升。自2002年起,我国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强,但大学生轻生比例却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归根究底是生命教育普及不到位,导致部分大学生难以通过正面引导面对挫折,加之学习生活压力等影响使大学生显得与世界格格不入,最终酿成悲剧。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专业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使高校人才培养逐步向规范化、素质化迈进。正因如此,生命教育无法在高校教育工作方面引起充分重视,紧凑的教育结构与紧密的教育内容衔接,使高校大学生自主空间压缩,最终导致大学生学习压力逐步增大,影响正常学习生活规划。同时,外部环境压力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使生命教育实践有效被进一步削弱,不利于生命教育在思政教育方面长效化推进。所以,解决外部因素对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影响,对未来阶段生命教育工作稳步推进至关重要。
生命教育并非是单一的对生命的起源进行阐述,而是要通过教育的形式让大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使其明确如何在当代社会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为大学生在高压环境下的生活、工作及学习重塑希望。所以,生命教育必须充分考虑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家庭环境等对大学生的影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对生命教育进行拓展方能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工作。此外,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采取教育管理双向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降低教育学习对大学生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为大学生更好探索生命意义创造有利条件,使生命教育不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形式,而是以大学生思想教育为主体,主动引导大学生自主的参与生命教学学习,在学习中进行感悟,使大学生生命教育可以真正的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生命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高校要重视对生命教育的科学规划,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大学生思想问题开展教育布局。高校在生命教育方面要起到主导性作用,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根本,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深层次的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作为思政教育学习重要内容加以研究,使生命教育不再是通过理论的形式化教学加以实现,把生命教育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另外,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做及时干预,秉承人性化教育理念从大学身个体的思想角度发展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思想难题,帮助大学生摆脱思想困境,尽可能的为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提供有利条件。进而,夯实生命教育基础,推动高校的健康化发展。
多元化生命教育模块建立有助于解决高校生命教育形式化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生命教育不等同于理论化知识教学,生命教育必须要保障大学生可以充分地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有所感悟,不应采取理论化知识输出的方式开展有关教育工作。其次,生命教育应与当代大学生思想内容充分契合,从了解学生生命教育需求着手,以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为根本,有效增强大学生对生命概念的解读能力,为大学生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创造基础条件。最后,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相对宽泛,单一形态的教育方式无法引起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共鸣,必须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加强生命教育引导,以自主化教育学习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能力,帮助大学生群体更深层次了解生命价值,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以便发挥生命教育的根本作用,让生命教育可以对大学生起到深刻的影响。
新时期思政教育导向的确立根本目的在于改变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从教师层面加强生命教育实践,使生命教育能在无形之中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高校教师应注重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应当根据思政教育需求结合生命教育课题开展多层次的生命教育引导。例如,在对大学生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及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该课题使学生阐述自身的人生理想,综合生命教育的课题内容做一定的程度的课程教学延伸,让大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第二,教师要基于自身对生命的理解为学生树立生命教育榜样,不断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融入生命教育概念,帮助大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大学生了解如何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为大学生塑造正面的生命教育形象。
当代高校生命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未能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导致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存在一定的排斥性。高校应当基于生命教育的特点创新生命教育管理新模式,采用阶段性教育的方式以节点化形式将生命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模块。理论层面,高校要在课程安排方面给予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的自主教学空间,使生命教育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均发挥助推作用。实践层面,高校结合未来生命教育趋势,为思想政治与生命教育融合做好长效化教育规划,积极组织校内或校外的生命教育互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导优势,提高生命教育的环境适应性及融入性,使生命教育能够不断的在思政教育方面起到良好辅助作用,为确保现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学生思想意识充分契合做好生命教育准备。
目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工作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相比于部分发达国家生命教育体系受教育形式及教育管理方法的影响,部分生命教育内容与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所以,高校应当结合我国国情适当地借鉴生命教育经验,让生命教育切实的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另外,文化教育、政治教育也应作为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构成元素,通过人性化关怀的方式构建和谐的生命教育环境,为将来高校生命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高校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将有利于加强思政教育的能力,使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教育管理体系,大学生亦能根据自身的思想政治问题以生命教育的教学传导方式逐步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在推动高校教育迈向健康化发展同时,为大学生积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做进一步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