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明
(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学生将陆续返校复学。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高校要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变革教育方式,拓展教育内容,引导帮助学生纾解不良情绪,端正学习态度和认知判断,增强“综合免疫力”,学校必须积极而为,有所作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做好校园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充分利用抗击疫情的鲜活教育资源,因势利导,着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爱国爱民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着力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领学生远离恐惧迷茫,更加忠诚坚毅、成熟稳健、清醒理性,在历经灾难洗礼后健康成长成才,向党和人民交出抗疫和育才两份合格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1],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上下功夫。我们要贯彻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密切结合疫情防控实际,上好抗疫思政大课,精准对位教育主题,引领学生励志成长。
“道阻且长[2],行则将至①由《荀子·修身》中“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演化为“行则将至,做则必成”。“道阻且长”为《诗经》中的一句,其与“行则将至”组合在一起,意为,前行的道路充满阻碍,并且又远又长;只要坚持不懈走下去,就一定能够抵达目的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从历尽磨难、受尽压迫、民不聊生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很快控制住疫情蔓延,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再一次创造伟大壮举。面对灾难,我们不仅没有被吓倒,反而愈发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更加坚定了前行的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3]。经此磨难,我们更加认清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克服任何艰难险阻,才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政治优势,要筑牢健康成长思想之基,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涵养真挚的人民情怀,用“四个自信”强基固本,自觉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在加深学习理解和付诸丰富实践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情,将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①出自三国时曹植《白马篇》。意为,为国献身而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各行各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建立和完善坚强的领导组织,打响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经此大考,通过新旧社会和国内外应对疫情策略举措的对比,我们切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以鏖战必胜的豪迈情怀,众志成城、强大无比的“硬核”力量,铸就了伟大的“战疫精神”,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激发出我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形成了激荡在亿万人民心中的强大气场,注定成为激励中华儿女战胜困难、追梦筑梦新的宝贵精神财富。经此磨难,我们要更加认清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夯实筑牢爱国这一成长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扛起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的使命担当,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志、报国行,激发敬业实干的实际行动。要在党的领导下,立足祖国大地,回望历史,面向未来,传承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百折不挠、不怕牺牲、守望相助、无私奉献的精神传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率范者,将文化自信浸润到血液中,转化为自觉行动。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②出自唐代权德舆《放歌行》。意为,年轻的时候虚度光阴、无所作为,等到了老年即使再心怀悲戚也于事无补。泛指年轻人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需要靠一大批立志青春报国、身怀过硬本领的优秀人才,奋战在抗击疫情生死线上的白衣天使们做出了最生动诠释。如同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要靠数万名掌握过硬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医护人才一样,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经此磨难,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要不负党和人民的培育和重托,不负时代的呼唤和使命,不负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铸就过硬的政治品德、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学习白衣战士以命相搏的献身精神和精医报国的使命担当,在不断成长实践中增长才干和积累经验,以共同的报国情怀在各自岗位上奋斗拼搏,用科学精神和专业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③此为《论语》中曾子说的一句话。意为,读书人应该胸怀宽广、意志坚毅,因为所肩负的任务重,而担此重任之路是漫长且遥远的。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4]。自古以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凡成大事者必须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①出自《孟子·告子下》。意为,能够成就大事的人,必须主动去磨炼心性、意志,锤炼筋骨,培养任何困难都压不垮的风貌。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够走向成功。的磨难历练,人们耳熟能详的卧薪尝胆、破釜沉舟、木兰从军、击楫中流、精忠报国、千锤万凿等历史典故都阐明了这个道理。国家有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担起民族大义。面对武汉、湖北异常凶险的疫情,4万多名白衣战士逆行而上,紧急驰援,抗疫担当,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被称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其中的青年人更是展现了抗疫中的最美青春和时代担当。从白衣战士身上,我们感受到只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才会敢于攻坚克难,才会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脱胎换骨。经此磨难,我们要树立刚健有为、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奋斗精神,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持续斗争、敢于夺取胜利,强化斗争意识和斗争韧性,学会担起个体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提出的“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6]。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而言,是有生以来从未经历过的重大事件,难免产生迷茫、疑惑,甚至是恐惧、愤懑。我们要在严格做好防护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摸准学生思想上的真问题、真困惑和最关切,逐一加以耐心疏导,让学生不淤积心灵伤痛、不缠绕思想困惑、不背负心理包袱、不产生畏难情绪,以健康身心和饱满状态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就迫切性和针对性而言,应做好如下工作。
从数九隆冬到春暖花开,到“无可奈何花落去”②出自宋代晏殊《浣溪沙》。原整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再到盛夏时节,因为疫情原因,深宅在家半年不能返校,学生对不能“谋面”的老师、同学和校园都魂牵梦绕,老师对学生倍加记挂惦念,这是何等的煎熬。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师生相隔从未如此之久,关怀惦念从未如此之深。毕竟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平生第一次遭遇,学生难免会因为对学业生涯出现破碎而感到颓唐无助,对师生长期不能面对面交流而出现情感疏离,对长时间保持防疫状态而出现担心焦虑。对此,我们要积极而为,隔离疫情不隔离爱。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线上教学的同时,一如既往以最大的热心和耐心,及时与学生“亲密接触”,慰问、安抚、倾听学生,了解学生真实心态。以院系为单位,领导干部、任课教师、辅导员分工配合,耐心开展交流谈心,倾听学生心声,发现问题持续跟进,有效化解问题、纾解情绪、缓解压力,稳定焦躁情绪,保持身心愉悦。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主业,学生以刻苦学习为本分。近一个学期在家线上上课、“云端”学习,从新奇到单调甚至烦躁厌倦,盼望恢复集体学习的氛围。即使回到校园,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也不能马上回归疫情前的状态,可谓是“平添几多愁”。在没有集体学习氛围、缺少正常面对面交流、缺乏有效监督与指导前提下,如何引导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积极请教,需要任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有效工作和有针对性引导,建立沟通顺畅的立体工作机制,全方位有效协同,指导、鼓励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持之以恒坚持自觉学习,不掉队、不迷茫、不偷懒、不敷衍。任课教师更要强化育人情怀和职业精神,持续跟进,克服各种困难,把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要积极寻找多种有效方式,提示引导学生积极执行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认真听讲、巩固练习、及时请教,提高学习效率。学校教学部门要掌控好教学衔接,充分照应不同学生居家学习时出现的困难和积累的“欠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宁可多“回放”、慢“消化”,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确保每一名学生不掉队、不落伍。
综观世界疫情防控形势,无论对群体还是个体而言,是否具备科学思维和实践理性至关重要,会直接关联疫情走向和生命安危。不同国家的经验教训提示人们,要注重涵养科学思维和实践理性,学会分析事物发展的逻辑和线索,善于把握实践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养成科学理性的价值原则和沉着稳健的行为风格,不断提高观察思考和缜密判断的能力。随着疫情在世界各国蔓延,以美国为代表的极少数政客关于病毒来源、防控策略举措、彼此尊重、国际合作等问题出现认识混乱,凸显了价值观分野,加剧了意识形态斗争。网络空间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对学生形成严重影响,引导和教育学生擦亮双眼、端正认识、辨清是非、站稳立场,是至关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运动发展都有规律可循,疫情的发生、发展和防控都有内在的规律性,人类有能力掌握病毒机理和发病规律,在科学技术支撑下,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一定会逐渐向好,人类必将最终战胜病毒。如果缺乏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面对关于疫情防控的不实传言和鱼目混珠的伪科学知识,就容易成为盲目跟风者,造成无端恐慌,甚至发生有碍科学防疫的不当行为。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理性辨析关于病毒、疫情的众说纷纭,不盲目、不惊慌、不任性,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同时,理性面对极少数西方政客和媒体人借题发挥散布的诽谤、诬陷和污名化言论,筑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正确认识问题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支持国家正在致力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探索,支持国家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做出的重大决策。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形势下,引导学生理性判断不同政治体制下的政府采取的不同应对策略,避免盲目诋毁他国国民的狭隘民族主义,切忌无限上纲上线和无缘无故“拉仇恨”。携手抗疫是中国走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面对这场全球疫情危机,引导学生高扬理性、守望相助、携手战胜疫情,维护国家及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这次疫情无不带给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宋代思想家张载提出“民胞物与”①出自宋代张载《西铭》。原句:“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为,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仁者爱人类,也爱自然万物。的理念,是说天下之人都是我的同胞,天下万物都是我的伙伴,引申出人类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道理。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暴殄天物而引发灾难的惨痛事件,教训极为深刻。新时代青年学生应该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融入日常价值判断中,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发展价值观,理性审视人类科技进步和生产生活方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任,带头培育弘扬新文明、新风尚,自觉将敬畏、顺应、保护自然的意识转化为积极行动,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呵护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让人类以文明合理的方式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感恩自然。在人与自然和平友善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不是所有野生动物,甚至进入病毒宿主黑名单的动物都有危险性,过度厌恶恐慌,甚至视野生动物为灾星和恶魔,拒之千里、退避三舍,这是不应该也是不必要的。从社会层面看,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不同社会分工的有机社会,人与人之间安危与共、互相依存,要涵养对周围人和事的休戚之感,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命运共同体。瘟疫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无数次感动于那些生死救援、大爱医心、默默奉献、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倾囊捐助、热情声援的人和故事,感受到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亲情温暖。对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需要所有人的努力,特别是青年学子要从“悲天悯人”②出自清代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意为,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③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意为,(邻里之间)守护瞭望互相帮助,生病后互相照顾。的中华传统美德中体味出人性的光辉,学会感恩社会、感恩他人,懂得关爱他人、同情弱者、无私奉献、为人友善,追求崇高境界,培育文明素养,远离愚昧、庸俗、卑劣人性。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每逢重大的历史考验之后,往往会迎来发展的历史转机。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挫折和磨难也可以更好实现个人品质的塑造,为迈过艰险走向成功提供助力。针对学生对这场疫情的恐惧担心,我们有责任讲清楚人类与瘟疫的斗争史,人类在多次与病毒瘟疫和自然灾害抗争一路走来的历史进程中,极大促进了医学的进步,并且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巨大的历史进步为补偿的[7]。我们中华民族自上古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开始,繁衍生息和文明赓续五千年,从来都不惧怕苦难,不畏惧艰险,也不缺少求生避害、化险为夷的智慧。一方面,我们要直面灾难,选择坚强,奋勇抗争,发扬这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另一方面,我们要把抗击灾难变成一种教育资源,汲取“生于忧患、多难兴邦”的深刻内涵,痛定思痛、反思优化,增强全民族的“免疫力”,化危机为机遇,才能寻求更好的发展。要引导青年学生弘扬白衣战士不惧艰险、不畏牺牲、勇于担当、敬业奉献等精神特质,培养奋斗精神和坚韧性格,聚合向心力、激发创造力、提升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6]。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面对疫情与防控工作,我们要坚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情怀和担当,加强党的领导,遵循成长规律,科学统筹设计,创新方式方法,层层压实责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发挥“大思政”工作格局作用,汇聚形成强大力量。张开双臂关心爱护学生,消弭伤害、平稳回归,引领和带动学生在这次“大考”中取得好成绩。
这次疫情不仅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也为教育发展包括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出新的课题,摆出了抗疫和育人“两张考卷”,且都是必答题。下一步,答好“考卷”最为关键。要完善目标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不懈”“四个正确认识”和“六个下功夫”的指导方针,突出加强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导,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引导学生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地予以抵制,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学校党委必须担起主体责任,率领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避免无所作为和敷衍了事。从领导干部到教师,都要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忠诚之心讲好爱国主义课,以热爱之心讲好文化自信课,以崇敬之心讲好榜样示范课,以敬畏之心讲好生命教育课,以严谨之心讲好科学创新课,以仁爱之心讲好道德规范课。防止空喊口号一诺了之,渲染悲情一叹了之,发泄不满一骂了之,乱讲段子一笑了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涵盖教学、管理、服务、安全等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深化实践教育,繁荣校园文化,加强网络育人,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群团组织建设,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等具体工作形式来落实落细。疫情期间,学校应该利用好“互联网+”模式,变化尝试多维度的教育方式。一是思政课堂融入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成为这次疫情防控教育的主要载体,加强统筹设计、研究指导、线上集体备课等工作,将疫情防控相关教育内容融入各个课程之中,带动其他课程发挥好“课程思政”功能,有机融汇相关教育内容。二是校园文化嵌入式。要紧扣疫情防控和全面发展主题,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围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等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内容呈现给学生。三是班团活动导入式。学校要有规划地确立主题、导入情境,指导基层团学组织发挥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利用线上线下各种方式加强交流,互相鼓励、互相提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避免无所作为、处于停摆。四是社会实践浸入式。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家庭所在地和学校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切身经历和感受抗疫的艰辛、团结的重要和奉献的充实,养成健康生活、规律作息、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最大挑战主要来自网络,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和负面言论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无时不在,必须高度警惕。疫情所迫,学生主动或被动活跃在“线上”,随时受不良社会思潮碎片化、感性化和娱乐化传播的影响。尤其当前,各种反华势力利用疫情,不断向我国施以明枪暗箭,网络舆论战波谲云诡。特殊时期,部分学生在恐慌担心、烦躁焦虑等情绪影响下,会降低对不良社会思潮分辨力,容易被一些偏颇甚至极端的观点误导,甚者走进信谣传谣的泥潭。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闻风而动、主动回应,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知识对各种不良思潮及不实传言进行驳斥,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一是主动而为。多为学生提供绿色健康精神食粮,用正面的声音占领和引领舆论阵地,不能仅停留在一纸倡议上,还要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心态,客观分析是非美丑,对片面歪曲、虚妄不实、充斥负能量的信息给予拒斥和批驳,选择读取真实可靠、充满正能量、富有启发教育意义的信息。二是循序渐进。无论是线上课堂教育,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要讲求循序渐进、系统安排、从长计议,不搞铺天盖地,不增加学生过重学习和心理负担。三是及时引导。网络社交软件作为我们最主要获取信息的方式,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网络舆论纷至沓来,海量信息每天铺天盖地、不易识辨,由于一些人缺乏理性的认知和清醒的判断,甚至有的存在“一吐快哉、一转乐哉”的手痒现象,经常会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在众多不实信息中,清醒理性者总能嗅出个中滋味,有的挑拨事端、包藏祸心,有的幸灾乐祸、恶意吐槽,有的毫无立场、人云亦云,有的七拼八凑、了无趣味,有的道听途说、听风是雨。我们决不能放任自流,引导、指导工作要及时跟进,防止是非判断能力不强的学生被误导,充当传声筒推波助澜,不经意信谣传谣。
在疫情面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各级队伍整体合力是根本保障,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是关键所在,必须保证统一目标设计、统一指挥部署、统一组织行动。在这个特殊时期,愈加凸显“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重要,必须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建立起立体化多领域密切协同的工作机制。学校党委要发挥领导合力,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在团结率领全校干部师生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强对师生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学校党委要发挥战斗合力,带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取得疫情防控最终胜利和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多做贡献。学校党委要发挥育人合力,围绕强化育人情怀,在教职员工中开展“学习白衣战士,坚守育人岗位”活动,用勤奋工作的实际行动致敬白衣天使,把这种担当拼搏精神内化为教书育人的动力激情,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延伸,焕发全校教职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创造力。学校党委要发挥组织合力,指导团学组织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汲取榜样力量”主题教育,讲好白衣战士舍己为人的大爱情怀,用热血生命诠释救死扶伤天职的感人故事,明白每个行业都有对应的职责,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担当,引导学生在见贤思齐中砥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