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
(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安徽淮南 232038)
现阶段在“互联网+”大背景影响下,对各个行业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当然教育也是如此。虽然互联网等新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授课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让授课内容更加丰富,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学生也会出现玩手机上瘾等问题,尤其是在我国一些精英院校中这种问题还是十分常见,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真正运用好新技术去,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同时改变其对互联网的认知,才是当前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首要问题。
“互联网+”时代是建立在互联网等技术之上的一种新模式,是思维与技术上的创新,其具有更强的交互性、更快的便捷性与及时性,种类多且功能齐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更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一)个人层角度。其实“互联网+”是建立在新技术上的一种拟态,它让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让彼此之间的交互成为可能,通过有效利用网络技术能为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的有效运用,很好的打破了校园的地域限制,将信息技术进行不断延伸,逐渐发展到各个领域之中。在现阶段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工作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互联网+”的有效运用能够为有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与具体的个性化服务,比如基于云服务技术上的“慕课”平台,其就是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只要用户在该平台中进行注册就能够获取到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不在受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通过运用更加人性化且客观的自动化的线上评价系统,能够实现网上教学、网上考试等功能,除此之外更能发挥“互联网+”的互动性与传播性,在授课过程中接收学生们的真实回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与实际需求,避免了传统课堂中学生提问所占用的时间以及多学生多看法导致的课堂秩序不好控制的问题,学生在网络学习有关课程,可以自主把控学习进度,哪里不会着重听哪里,可以多听几遍,给自己充分的思考时间,改善传统课堂中紧凑的课程安排与紧张的课堂氛围,在平台中还能实现自评、互评、小组合作学习等操作,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
(二)社会角度。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其逐渐发展成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我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 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庞大的网民基数更为“互联网+”的奠定重要基础,并且“互联网+”正在逐步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渗透到第一产业,影响范围越来越大。
(三)国家角度。从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看待“互联网+”,通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将“互联网+”列入到国家行动计划中才是经济新常态下的科学选择,我国不论是在基础设施还是在用户市场上都具备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互联网+”日后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对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帮助。
作为一个中国人,接触中国古代文学是我们所必须承担的使命,中国古代文学中包含了先人的智慧和对后事的期望,是知识的宝库,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1]。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校中一般都会将其设置为主要课程,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该学科涉及内容较多,覆盖面广,跨越我国历史三千年的时空,将先人的作品与思想集中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去体会这从秦到晚清两千多年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知道当代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这门课程对其自身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其不仅能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当做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使者,在日后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去吸引更多人了解、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互联网+”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互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所形成的产物,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互联网思维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其实说白了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互融合,而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较长,虽经验多,但也容易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但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教育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学会打破传统观念进行创新,要学会用新技术、新思维去看待与处理问题[2],互联网为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变化的都是有目共睹的,其已经深入的融合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对生产力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95后或00后,他们生长在这样一个新技术与新思维不断碰撞与交织的时代中,其思想更加开化,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更有主见,但通过实际调查我们也不难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一些历史文化并没有过多的认知,民族虚无感较强,他们的这种状态无疑会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工作带来挑战,相关教育工作者如何找到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我国古代文学研究中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虽能快速获取信息,但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增强了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就能从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人与手机、电脑打交道的时间长了,能和真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就少了。现在很多人出去和朋友吃饭都会看手机,手机不离身,仿佛互联网中就有他需要的一切,而大部分大学生由于生长在网络时代中,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更大,很多学生根本离不开手机,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上课玩手机的问题,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会逐渐影响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日后如果不能与人正常交流、不能维系较好人际关系对其职业发展较为不利。
(二)网络信息多样,学生三观不成熟容易受到影响。网络上的信息多种多样,再加上自媒体的发展,社会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在加上一些西方国家也会利用网络等新手段加强文化渗透,对于处于学生阶段还未接触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极为不利。开展网络教学就需要学生自主运用相关设备,而打开这些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后学生会做什么、会看到什么、会有怎样的感受都是存在随机性的,虽然学生能够通过网上的优质资源了解到更多古代文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但与此同时也会受到网络垃圾信息的干扰,不利于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有关人员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古代文学教学一定要考虑到这一要素,对学生浏览内容进行把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除此之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与国家的统一管理才能够着力打造干净的网络环境。
(一)课时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就课程的内容而言,中国古代文学所涉及的范围较大,其历史纵深感强,原来最多的时候该课程会持续五到六个学期,但是在现阶段一些学校甚至将其压缩到了四个学期,从课时上来说却是没法满足要求,因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包含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史以及一些名家的作品等等,我国的本来就是一个拥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国家,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文学思想总结到一起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而大学生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学习这些知识,优秀作品数量之庞大,种类之多是难以想象的,其中更涉及到历史、宗教、哲学以及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知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该学科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与研究,该学科学习是一项长久的过程,绝不可以一蹴而就,而现在很多高校在缩减该学科所占课时,这就为教学工作增加了诸多困难,想要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并不容易。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该学科也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汉语言文学与古代文学的教师上课往往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教师占据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遏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使得课堂效果不佳,学生对于该学科也是越来越提不起兴趣。有很多教师觉得传统的东西就应该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古代文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时代发展的选择,并不是所有传统的东西我们都要去学习、接受,而要用唯物辩证观去批判继承,教学方法也是一样,要紧跟时代步伐、开拓创新、顺应发展,真正服务于学生,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的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结晶。
一些教师总是过于追求教学进度,将重心更多放在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方面。在课后会为学生们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其进行练习,很少会让其进行反思和总结。因此,学生们很少有空会思考自身的不足,因此也无法有效提升自身古代文学水平。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相关人员也的更加注重学生主体ID地位的发挥,也采取很多措施去改变传统教学关系,让教育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与感召力,对于传统教育的模式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3],积极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将学生引入到课堂之中,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也发现许多问题,如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导致很多学生直接从网上利用搜索引擎寻找答案,根本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而是机械化的照搬内容,教师留的一些课后习题学生么往往也的会采用这种方式解答,教师花费精力设置的问题以及课堂的互动点就这样被学生轻易的敷衍过去。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在新技术的冲击下,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的诸多弊端都显露出来,亟需我们对其进行改革创新。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中国古代文学就内容上来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所以具有高品质等特点,容易引发人们在思想上的共鸣,而在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普遍提不起兴趣,上课开小差、玩手机的现象十分常见,并且传统的考核方式也更加注重与最终的统一考试,而不是平时学习过程中阶段性的考核,因此很多学生往往到考试前一周才开始看书复习,只学老师的说的考试关键点,没有兴趣与时间去了解书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其他的内容,形成的往往也是瞬时记忆,考试后更不可能利用假期自主探究,所学习的知识慢慢忘得一干二净。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难以适应传统教学方式,一些成绩优异、理解能力好且对该领域具有浓烈兴趣的学生还是能在该专业上有所成就的,但教师不能以偏概全,要站在全体同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虽然学生个人情况不一样,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少数人成绩好多数人成绩不好,教师不能将责任一味的推给学生,绝对是教育教学工作上出现了问题,因此教师教师自身要端正态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喜欢让学生背诵或默写书本内容,有很多知识确实需要记忆,但这种做法枯燥乏味,学生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很难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大学生在校期间处于一个角色转变的关键期,从学生到社会人员、从懵懂到成熟、从父母呵护到独立生活等,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现在盛行的享乐主义等,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未来成长产生影响,而网络技术又在无形中拓宽了这些不良思想的传播渠道与传播效率,使大学生更容易被洗脑。而通过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维高度上升到一个崭新高度[4],去辩证的认识身边人、身边事,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但中国古代文学书本中知识往往晦涩难懂,这对于喜欢读微博、刷微信的95后来说缺乏吸引力,一篇文学作品可能高达上万字,学生光看到书本上的文字就会感觉头疼,根本没有耐心与兴趣开始下一步学习,他们更喜欢那些较为直观且换面感比较强的教学内容。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传统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创新。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身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而当代大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较早,可能在幼儿园时就会用浏览器看电影,所以他们是受互联网影响最大的一代人,高校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互联网的身影,互联网所带来的变革是不可逆的,所以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秉持开明的态度去真确认识互联网,而不是反对或遏制学生去利用互联网资源,应该去引导学生辩证的去认识互联网,正确使用互联网,教育工作者可通过授课、演示等方式交给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中的各类资源;其次教师还应深度挖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去探寻其所具备的现实意义,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有着回味颇深、意蕴深厚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让进行小组阅读学习,分析作品韵味,这期间可以让学生使用手机等设备上网查询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内容,但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体会,要结合身边实际问题进行举例,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比如我们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九三”阅兵中所说的诗经名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5]作为例子,设置多个问题,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第二,习总书记为什么要把这句话放在这么一个特定的场合来说;第三,习总书记借助诗经抒发自己内心情感你觉得恰不恰当等等,逐渐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被引用到当代的古代文学经典具有何种时代意义与价值。在比如说,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由24个字、12个词组成,为什么会选择这12个词当做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这些在我国的古代文学中有没有体现,这些词汇的本源又出自哪里,教师要结合现代生活来发掘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在授课过程中做古与今的有效融合,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更能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二)建立网络平台。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文学涉及内容较多,单纯依靠课上时间肯定不够,以为讲求授课进度也会大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由此相关人员要加快建设网络平台,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不仅能够方便各个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能让学生充分使用网络的资源优势,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与资源参与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构造中来,对教学内容等进行更新,集八方之力发掘我国古代文学的现实意义。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增进师生距离,并且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了解到学生的不足与需求,对现有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以适应更多学生的实际需要。
(三)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中国古代文学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坚持学习的科目,所以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根本起不到其应有效果,由此相关工作者要对传统考核方式进行改良,降低学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扩大学生日常表现得分以及分阶段考试得分所占比重,时刻督促学生。同时相关工作者还可以在学校认可的情况下,搞一些研究性的课题,让同学们参与其中,当然尽量要选择有争议、没有固定答案的课题,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并建立健全奖励制度,给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同学相应的嘉奖与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性学习中提高个人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一些古代文学中所提到的名胜古迹或自然山水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作者在创作时的身心环境,对文学作品形成更深的印象,同时这种出游活动也要算在学生成绩之中。
(四)努力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古代文学教育者要知道学生思想观念和学生行为之间的联系,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个方面可以通过古代文学中的优质资源作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我们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来传递教育信息,通过学生的网络动态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若发现学生传播错误信息时,要及时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删除信息,同时要找出信息的源头,从源头上消灭信息;第二,要帮助学生建立人际关系,可通过建立班级群组,让学生在群组中讨论问题、交流学习经验,让学生互相了解对方,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朋友。还要引导学生正确交谈,及时制止学生的争吵行为,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交际环境;最后,要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效果,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将古代文学的教学资源放置在公众号上,让学生课前、课后使用教学资源预习、复习,减轻学生压力。
我们不难看出“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思想,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发挥创新力,切实做好改革工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