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更多的医院入局,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能否加速成功?
疫后,互联网医院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互联网医疗的无接触、即时性与跨地空等优势得以充分展现,在疫情期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战“疫”形势向好,互联网医院需求不减。
更多的医院入局,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能否加速成功?今年以来,疫情与多重利好政策也加速了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但从目前已建成且实现正常运营的互联网医院的经营情况来看,互联网医院盈利模式尚不成熟。在国家政策鼓励下,早有一批医疗机构与平台型企业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试水、深耕,其中不乏美誉度与业务量双丰收的典范。
尹剑 副院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从2018年4月到现在,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深化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等文件陆续出台。“三大文件在准入、执业规则、监管等方面都提出详细的指导意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尹剑表示。
他认为,互联网医院运营情况良好会达到多方共赢,对医院的价值体现在提升医院在区域内深度服务能力,促进信息化建设,吸引更多患者资源,提高医院各项收益;简化就医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患矛盾,增强医院动态宣传,提升医院社会形象;整合医院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将院内资源集中在重点人群治疗护理上,实现资源整合。
对医生的价值体现在医生可以方便地利用院内医疗数据,针对诊后患者提供服务,维系医患关系,建立个人品牌;可以设置诊后服务的收费标准,体现医生服务价值。
对药店的价值体现在增加药店客源引流,患者可以在药店问诊取药,增加药店吸引力;引入第三方资源,开展专业配药送药服务,扩展医疗附加服务范围和售药途径,提高收益。
对患者的价值体现在方便患者快速找到主治医生,获得更加精准、可靠的医疗服务;患者无须往返医院,足不出户完成复诊续方,优化就医流程,省时省力省心。
2013年12月,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为总医院,吸纳洛川、延长、志丹、宜川4家县医院和延安市传染病院组建了延安医疗集团。如今,该集团医联体发展到涵盖延安、榆林区域的26个成员单位。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白茫茫介绍说,延安医疗集团医联体用五大机制保证良性运转,一是建立紧密型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二是建立了管办分离运行机制,三是建立集团运行保障机制,四是建立集团人才培养流动机制,五是建立集团统一分配机制。
白茫茫 院长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在这样的机制之下,信息化的建设就变得十分重要。白茫茫表示,延安医疗集团区域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为基准,取长补短,将延大附院现有应用成熟系统和正在实施的集成平台、临床一体化系统覆盖至集团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水平,满足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功能要求,实现其他医院与延大附院网络协同、数据协同、医疗资源协同。
由此,“以信息平台为基础数据支撑及服务支撑,以电子病历为驱动构建全流程闭环诊疗体系,基于双数据中心构建双决策支持体系,以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为核心构建全院管理制度体系。”
通过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实践,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徐勇对互联网医院建设的思考较为深入。
他认为,首先会加剧“倒三角”。从政策上来看,互联网医院就是为分级诊疗而生,为缓解“千军万马奔协和”局面优化配置医疗资源的重要手段。然而,互联网医院自带的互联网属性,可能对分级诊疗带来更大的冲击。“乌镇互联网医院给我们以很大启示,普通大众对优质资源的渴望,在全面小康、现代化交通越来越便捷的今天,仅通过医保的价格报销杠杆,挡不住大众自发的就医意愿。”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10-2016年,基层卫生的病床数增加了21%,而三级医院的病床数增加了108%。大型医疗机构的总服务量大幅度增长,而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量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那么资源如何下沉?徐勇表示,互联网医院能否以咨询代替首诊(首诊在三级医院,通过三级医院首诊确认是常见病慢性病后,导流到基层医疗机构)?但又与线下首诊在基层相悖。
基层医疗机构又该怎么做?他认为,《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给基层医疗机构指明了发展方向,乡镇/社区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等要与本县级对应的二级/三级医院进行网格化管理并组建紧密型医共体。
徐勇 党委书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大型医疗机构该怎么做?徐勇说,大型医疗机构(三甲)作为分级诊疗生态链的顶端,要以城市医联体、专科联盟为基础进行建设。利用开放的本机构主导的医联体,建立医联体互联网医院地图。在信息化建设上,本机构同样要依据智慧医院、互联网互通、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测做好数字化建设,做好线上线下无缝融合。可构建线下运维中心,增加黏性。
廖家智 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新基建是今年两会的热点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认为“新基建”方向是智慧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其中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基于互联网的全周期健康服务:在线诊疗向“健康”延伸,包括健康管理、健康生活、疾病预防和康复护理等全周期服务。
基于人工智能的主动型患者服务:建立智能化的疾病风险预警、人工智能支撑的技术突破、诊后随访等系统,实现从“患者找服务”到“服务找患者”的转变。
基于大数据的精细化管理:结合物联网等技术,采集更精细、全面的运行数据,协助管理者作出更准确的决策。
基于云计算的健康服务平台:医院与其他医疗服务提供方(如诊所、药房、康复中心等)通过云平台联通,形成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
在武汉抗疫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是主战场之一,有多个抗疫之“最”:重症床位数最多,接诊发热病人数最多,收治重症病人数最多,ECMO使用台数最多,气管插管数最多,80岁以上病人数最多,线上咨询免费服务量最多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充分发挥智慧医院建设的优势,将3个院区和1家方舱接入“同济云”,10小时完成方舱医院云平台部署,方舱患者CT影像由主院区医生阅片发报告,一旦出现紧急状况,可以立即召开跨院区多学科远程会诊,危重患者可“一键转院”至定点救治院区等。通过互联网医院助力抗疫,该院接诊发热患者9.2万余人次,接诊非新冠肺炎患者常规医疗服务23万余人次,完成药品邮寄3万余人次,开具检验检查单1900余单,开具入院证170余张。
郑静 副主任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医学信息中心
深圳市“创新之都”,在智慧卫生服务体系方面也不例外。据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医学信息中心副主任郑静介绍,目前,深圳市打造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经初步建成市级信息平台,提供包括健康档案在内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卫生综合管理、居民自助等服务。
该平台初步形成基于个人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医疗卫生业务数据共享机制。建立了联通全市72家公立医院、637家社康中心以及所有公共卫生机构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了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涵盖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疾病管理、医疗服务五大类业务职能领域的全民健康数据中心,汇聚了2300多万份电子健康档案,业务数据超过91亿笔,总数据量97TB。
已集成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慢病管理、社康服务、计划免疫等系统。初步实现医疗机构、公卫机构之间的业务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基本实现数据交换、统计分析等管理需求。
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过了“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全市11个区已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区级信息平台;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已建设电子病历系统;所有公卫条线业务系统已实现信息化;以上这些均与市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共享。
此外,“一码服务一生”,建立了基于电子健康码构建个人全周期健康数据体系。采用国密算法和安全二维码等国产自主可控技术,建立居民健康标识主索引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构建健康大数据核心索引,实现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就医与健康管理/健康干预因素等多维的数据整合。
“从国家宏观政策上看,毫无疑问,智慧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云说。她认为,“整个社会的变迁也驱使着我们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
刘云 副院长江苏省人民医院
那么智慧医院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她认为,智慧医院要从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这三个维度去定义,在智慧医疗这个层面,它体现在围绕着医疗行为的过程,包括服务的数据标准化和智能化,“未来一定是以数据驱动的服务模式,以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以数据驱动的临床研究。”其中,“数据标准化、数据的实名制(真实性)都是数据高质量的一种表现。”
刘云认为,智慧医院建设需要几个技术的支持,一个是5G,它解决大容量的传输问题,一个是物联网。“如果说互联网的时代已经过去,应该说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此外,“要解决智慧医疗,实际上还要由好多关键技术来支撑,一个关键技术就是服务平台。”
一个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医院建设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此外,“根据国家对医疗服务体系的要求,对于现在老百姓诊疗服务的需求,需要我们创新变革服务模式,未来不再是传统的那种——病人都要先到医院来,医生再来看病的模式,这些都需要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的人工智能的应用。”
刘云特别提出关注信息化安全。她认为,目前人们对安全的认知度普遍不高,医院对于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也不多,并未引起高度重视。然而“整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其中一个就是网络战争,数据、疾病、个人信息等都关联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安全是要特别重视的。”她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建设一直走在同行的前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丁克峰认为,互联网医疗让就诊“零距离”,“互联网+医疗”也提升了医院整体医疗效率。
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浙大二院互联网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阻击疫情,构筑线上防线,1月27日,该院首批上线全科医学科抗疫义诊与精神科心理服务咨询,指导疑病患者自排自查,缓解因疫情产生的恐慌、焦虑心理。为保障出院患者的康复和复诊不受影响,浙二专家组成38个“义诊天团”,线上免费答疑解惑。截至义诊结束(3月27日),有47个临床科室共计690位专家参与,其中副高及以上365位,累计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7万余条。
丁克峰 副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在援鄂期间,浙大二院援鄂医疗队接管武汉协和重症ICU后,医院迅速搭建完成全国首个5G ICU和MDT远程会诊平台,并在22个ICU病房内搭建远程监测系统;在本部隔离病房架设5G远程VR探视系统,不仅实现专家远程会诊工作,同时满足家属的探视需求;同时,在急诊楼内部署5G抗疫机器人,自动完成清洁、消毒和药品、物资配送,缓解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快速响应“云端”会议需求,成功举办百余场国内外远程连线,共同分享抗疫经验。该项目成果获得了2020年“绽放杯”5G助力疫情防控专题赛一等奖。
对于疫后互联网医院的新机遇,丁克峰认为,互联网模式的渗透率空前加大,用户规模增长、患者习惯也逐渐养成,政府部门为行业背书,政策配套会加速。但也面临一些瓶颈与挑战,如法律法规与制度规范、物价与医保、患者诊疗习惯、医生积极性、安全与质控、商业合作等等。
如何破解分级诊疗的难题?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韩平通过该院实践认为,需要将信息技术和医学进行融合。其直接体现模式是: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精准科普、互联网+医学培训。“拿远程医学来说,它是互联网+医学的直接表现形式,可以摆脱实践和空间上的限制,有效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和诊疗水平,有效减轻基层医院的培训学习成本。”
他认为,通过“互联网+分级诊疗”,互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转化和应用,能满足更多民众卫生健康需求;由信息技术时期转成了临床应用时期,能建立更好、更健康的临床医疗工作方式;辅助诊断医技类项目,提升诊断水平,专科项目远程协作,提升专科诊治水平;远程医疗已经成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策略,远程培训和教学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知识和临床技能。
对于互联网+分级诊疗中资源的转化,韩平表示,一是形成了标准化信息集成转化平台,二是形成了“互联网+医疗”“智慧医院”平台,三是形成了区域分级诊疗信息集成平台,四是建成了决策支持大数据平台。
韩平 党委书记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