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联合个体化干预对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0-02-26 11:29范亚硕潘静韦昭
癌症进展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个体化系统性内镜

范亚硕,潘静,韦昭

南阳市中心医院内镜诊疗部,河南 南阳4730000

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仅次于肺癌[1]。早期胃癌病变发生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部分患者合并淋巴结转移。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早期胃癌的传统治疗手段,但患者对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耐受性差,预后情况不佳。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中[2]。研究显示,对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3]。本研究收集了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系统性联合个体化干预对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旨在为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早期胃癌;②符合《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 年,长沙)》中关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指征[4];③未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④未合并心、肺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②合并肠道息肉、感染性肠道疾病;③治疗依从性不佳;④既往存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史;⑤既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92 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50)。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 例;年龄37~75 岁,平均(55.41±3.28)岁;病变部位:胃窦部19 例,胃底部11 例,胃体小弯侧12 例,胃体大弯侧8 例;胃癌分型:Ⅰ型7 例,Ⅱa 型13 例,Ⅱb 型15 例,Ⅱc 型9 例,Ⅲ型6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7 例;年龄39~76 岁,平均(57.22±3.59)岁;病变部位:胃窦部17 例,胃底部8 例,胃体小弯侧10 例,胃体大弯侧7 例;胃癌分型:Ⅰ型6例,Ⅱa 型11 例,Ⅱb 型12 例,Ⅱc 型8 例,Ⅲ型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胃镜等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后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系统性干预,具体方法:①对患者进行胃癌相关知识的宣教,完善术前各项检查、风险评估。②术前6 h 禁食,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特征给予不同的静脉营养支持,常规注射解痉剂抑制腺体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③术中检测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配合手术医师迅速传递手术器具,严格检测相关指标,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通畅;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胀。④术后进行常规饮食护理。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个体化干预。具体方法:①术前评估。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掌握情况,制订护理问题表,如是否了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危险因素及术后并发症。②术前、术中个体化评估。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等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制订具体的个体化干预方案并实施,干预方案包括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术前负面情绪的缓解;术中,对不同年龄、体质特征的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预防措施。③术后干预。患者术后禁食1~2 天,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进食半流质、软质饮食,待患者恢复正常后,嘱其多进食芥菜、胡萝卜等蔬菜,发挥抗肿瘤的效果。向患者介绍正确摆放体位的重要性,通过对患者进行体位指导,减少因体位变化、咳嗽导致的伤口牵拉引发的伤口疼痛,必要时予以镇痛泵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腹部情况,若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应立即向医师汇报,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对于术后出血严重者,延长其卧床休息的时间,减少创面牵拉,以减轻疼痛感。术后定期进行胃镜复查,了解创面愈合程度。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②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6]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估。根据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分别计0、1、2、3、4 分,分值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③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量表总分为0~10 分,其中,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④出院时,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8]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满意度进行评价。量表总分为0~100 分,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s)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42)t值P值手术时间(min)68.20±10.25 80.54±14.85 4.695 0.001术后禁食时间(d)2.41±0.29 2.80±0.54 4.409 0.001住院时间(d)10.25±2.79 13.84±3.41 13.007 0.001

2.2 SAS、SDS 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51、6.566,P<0.01);对照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88、3.372,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t=4.838、3.354,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的比较(±s)

注:a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1;b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1

SAS评分干预前43.57±7.54 44.21±7.68 SDS评分干预前32.85±7.51 32.14±6.89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42)干预后30.84±5.48a b 36.84±5.88a干预后22.84±6.42a b 27.51±6.84a

2.3 VAS 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 评分分别为(8.51±2.68)、(8.15±2.5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 评分分别为(2.27±1.39)、(4.28±1.65)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77、8.258,P<0.01);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3,P<0.01)。

2.4 干预满意度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5,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防范意识逐渐提高,而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创面小、安全性高、预后好等优点,将其运用于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有研究发现,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对早期胃癌患者实施系统性联合个体化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操作时间,加速机体恢复,缩短术后禁食和住院时间[9],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可见,系统性联合个体化干预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与既往研究的结果[10]一致。其原因是患者对肿瘤本身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存在恐惧感,不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预后。系统性联合个体化干预能够针对不同病情、年龄、体质、心理状态的患者制订具体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消除患者内心对手术及疾病的焦虑感、抑郁感、恐惧感,有利于帮助患者术前放松心情,树立信心,从而提高治疗积极性,以提高术中配合度,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手术。

本研究亦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表明对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性联合个体化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部分研究发现,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患者出血、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左右[11-13]。本研究结果显示,行系统性联合个体化干预后,患者的干预满意度为96.00%,可见患者对此干预方法的认可度高。系统性联合个体化干预除了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全面照护、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风险评估之外,还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加强观察,根据出血、疼痛的诱因采取个体化干预措施,优化用药流程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个体化干预还能够通过饮食干预降低患者出血的概率,避免加重患者术后疼痛感,患者的满意度较高[14-15]。

综上所述,将系统性联合个体化干预应用于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中,可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且患者的满意度高,临床实施价值大。

猜你喜欢
个体化系统性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