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冰姬
【内容摘要】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多种多样,给投资者、投资国的合法权利、利益带来了尤为严重的损失后果,海外风险又可分为商业风险和非商业风险。其中,政治风险以其不可控性、高发性、以及难预期性在海外投资风险中一旦出现,就会严重损害投资者和投资国的合法权利以及利益。但又因为政治风险的复杂性使得研究人员对其的认识角度也不尽相同,因此直至今日,国际社会上对于此风险的具体的界定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概念。
【关 键 词】政治风险;合法权利;界定
中图分类号:D922.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02-0167-02
一、海外投资中的政治风险
海外投资中的政治风险一旦发生,其影响在微观上最直接的反映是对我国投资者以及投资国造成的财产以及人身损失,“走出去”的产业在政治风险发生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血本无归,而亏损的最后结果通常是国家政府买单。再者就是,一个国家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概率,直接影响着我国企业在当地的投资热情,这也就意味着在宏观上,政治风险影响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不得不对此加以重视。
(一)政治风险概述
海外投资风险(Overseas Investment Risk)界定为因接纳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的情况变化使投资、融资债权不能及时汇出、遭受汇价变动损失、甚至不能回收债务等危险。所知,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可分为商业风险,非商业风险,商业风险惯常是指投资国或投资企业为获取一定的商业权益回报应当承担的、可预期的正常投资风险。而非商业风险则包括政治风险,社会风险以及自然风险。而政治风险以其不可控性、难预期性以及高风险性在海外投资风险中一旦出现,就将会给国家以及企业的合法权利、利益带来尤为严重的损失后果。
因此,对“什么是政治风险?政治风险如何界定”虽然各国学者有着深入的研究,但是在伴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政治风险的表现不同,它的复杂性使得研究人员对其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所以,直至今日的国际社会,对于此风险的具体的含义界定仍旧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明确的概念。
(二)国际对“政治风险”界定的历史追溯
“政治风险”一词最早可追溯于20世纪中期的海外商业文本之中,其时,通常用于指亚洲、拉丁美洲、非洲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所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反压迫民族独立运动中所发生的国有化、征收等行为,其发生的主体多是东道国政府(不限于东道国政府)不利的、消极作为。其虽经常出现在国际上的各式文件中,但对“政治风险”加以明确界定的文件并不多见,在《2009年国际投资与政治风险的报告》中将“政治风险”一词定义为:由于东道国、投资母国的政治力量或者政治事件,或由于国际社会的变化所引起的阻碍投资者活动的可能性,还包括分裂运动等小规模团体的行为。对于“政治风险”中国学者在西方研究的基础之上也做出了自己的延伸,在个别商务、法律文本中提及政治风险是指东道国国内政变、武装冲突、战乱、恐怖袭击、国家动荡、宗教民族冲突、治安混乱等引发的风险。
通说认为,对外投资政治风险是由于东道国或者母国政府的消极的政治作为而导致在对外方面发生“承诺不可兑现”,从而使得某一特定企业、特定国家财产权利、人身权利承受损失。其风险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投资风险,它源于投资双方国家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政府政策、法律司法变动等非市场的政治层面。
(三)政治风险分类标准
关于政治风险的分类标准还未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目前世界多数学者对于政治风险的分类是从其行为主体(来源)、影响范围的广泛性以及内容上进行的。
学者將政治风险以引起政治环境变化的行为主体作为分类标准,其可划分为两类:政府行为风险以及非政府的群体行为风险,政府行为风险主要是指:因一国政府的行为引发的政治环境变化,使得领域内投资者权利有受到侵害的可能性,包括征收与国有化风险、政府违约风险、政府区别性条款限制、汇兑风险、政策法律变更等。而非政府群体风险多指大规模罢工与劳工权益冲突;城市骚乱;内战等破坏性群体活动等。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将政治风险以内容为分类标准,将其划分为为:国家干预风险、政策法律变动的风险、劳工权益风险、民族主义风险以及恐怖主义风险。
二、当今国际世界对“政治风险”的界定
政治风险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它所涉及以及涵盖的不同学术领域,而各国学者对政治风险的界定通常是根据自身视角展开,因此,国际和国内对“政治风险”的界定尚未明确,存在差异,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去诠释它。但是由各种研究理论来看,从古至今各国学者们对政治风险的界定主要是分为三种观点:
(一)以来源诠释政治风险
一种观点:以政治风险来源来诠释。主要侧重于引发了政治风险的行为来自一国的政府,强调行为主体,此界定观点体现在:东道国政府的行为涵盖政府对一国法律政策的变更、妨碍交易等干预行为,给外国企业合法权益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以“政治事件”诠释政治风险
第二种观点以“政治事件”诠释政治风险。此观点的产生可追溯于20世纪60年代,新起的国家通过对一国内的私人企业进行征用、“充公”直接侵犯财产所有权或者财产权来缓解国家的经济危机问题,从而对企业投资造成损失。其中,以政治事件界定的较为典型的政治风险含义是Root提出的,指国内外任何政治事件的发生所导致的国际商务运营中潜在利润或者财产的损失,之后,在Root界定的政治风险含义基础之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将政治事件分为“大事件和平缓事件”。
(三)以外界政治环境诠释政治风险
最后一种观点是少数学者研究出来的,此观点将政治风险界定为因政治、政策变化而引发的不可预期的环境变化而给投资者带来的财产及权益的损害损失。
相对于前两种孤立的、考量因素比较单一的观点来说,这一种观点有着一定的进步,它立足于整体考虑政治风险进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更加的全面。
三、政治风险的界定
(一)政治风险应具备的要素
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未对政治风险的含义以及分类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从上文中部分学者对政治风险作出的阐述总结来看,本文作者认为政治风险需要囊括四大要素:
第一、不可预期的政治因素发生改变,非社会因素或者市场因素;第二、不可预期的政治因素的变化引起经济环境的“非连续性”发生;第三、东道国领域内正在运营中的其他国家企业的可期待权益因此遭受损害;第四、此政治因素导致运营企业经营权存在被中断的风险。这里所提及的政治因素主要是指经营业务所在国的政治环境、政府行为;不可预期性即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受东道国的政治环境、风俗文化、宗教信仰所影响,一国的社会环境、国际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也会使此不确定性发生变动。
(二)政治风险应具备的特征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政治风险应当具备以下特性:
政治风险具有不可控性。此风险的其实质是由政治力量引起而使财产权利以及人身权利遭受波及,而政治因素的不可预期性、不确定性自然也就意味着其产物——政治风险的不可控性——发生时间不可控,后果不可控。
政治风险作用的“客体”覆盖面广阔性,可能不仅包含着正在运营中的某个特定企业,还可能包括了东道国内部的经济链中的所涉及的整个行业。
地缘政治风险的特性愈发突出,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联系愈发紧密的今天,一定的地理区域位置因素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国家政府的行为自然也就招致了相应的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不可补救性,政治风险的本源是政治因素的变化,这也就间接表明了此风险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投资风险,其是因政治力量引发的政治风险,它如若发生,后果严重性将不可估量,且不可补救。因此,一旦在海外投资中的国家、企业疏忽了政治风险,此便会成为海外投资中最大的潜在危险。
四、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作者认为当今社会所指的政治风險,虽然目前仍旧没有确切的、可通用的条例界定政治风险,但是,对此风险的界定应当立于整体层面去考虑,同时考量其要素以及其特征,如此才能得出更加全面的、完整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袁海勇.中国海外投资风险应对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
[2]李英,于迪.国际投资政治风险的防范与救济[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3]张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及管理研究[M].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