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英
广州市天河区冼村小学从2015年开始思维发展型课堂的实踐探索,最初主要还是探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合理应用思维工具,探索思维工具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2017年之后,教师关注点开始向借助思维工具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建模转变,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从学的角度来设计目标,关注思维发展
思维发展型课堂强调将思维教学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在学科教学中突出思维发展,其根本目标就是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技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赵国庆,2013)。因此,必须改变单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设计目标的传统模式。
我校教师目前撰写的“教学目标”,其内容与表述方式实际上已是“学习目标”,关注思维发展、关注学习建模成为最大的特色。如《小木偶的故事》(陈燕丽,2017)的目标为:借助思维工具,快速回顾文本,梳理故事情节;结合文本阅读和生活经验,借助概念图理解主题;通过迁移练习和交流分享,提升童话阅读理解主题的能力。《大脚丫跳芭蕾》(叶晓君,2017)的目标设计:快速浏览绘本,借助流程图梳理绘本故事情节;图文结合,借助桥形图抓画面细节和关键词句来促进对绘本的深度理解;在理解绘本主题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与感受,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认识周长》(陈翠扬,2017)的目标设计:通过辨、指、比、说、摸等活动,经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并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描、算、辨析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周长本质的理解;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回顾总结来理解概念的学习方法。《植树问题》(骆娇,2017)的目标:通过聚焦核心问题,运用“一一对应”思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迁移学习,自主探究植树问题的其他两种情况;借助概念图,深入理解植树问题并进一步迁移应用。在非母语的英语课中,教师设计的目标也不乏这样的陈述:通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和组织,提取文本的主要信息并复述;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文本信息,了解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黄润转,“Different tastes”,2017)。二年级英语口语课也提出了“能用流程图来排图片,并理解故事脉络,提取主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练习。(朱晓星,“The big match”,2017)
又如,班队活动设计《争创文明班》这样设定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和师生讨论,懂得争创文明班的意义;借助思维导图、复流程图以及因素分析法、优先性分析法等思维工具,全面准确理解创建文明班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总结梳理,掌握借助思维工具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成长中问题的一般方法。《电磁铁的磁力(1)》(凤翠芳,2017)一课中,目标被描述为:通过观察和对比讨论,提出探究的问题,即电磁铁的磁力能否改变,其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借助可能分析法、优先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等思维工具进行猜测和推理,在教师指导下合作设计实验计划;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及时记录提出问题、假设推理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为后续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做好准备。(陈嘉颖,2017)
以上关于目标的描述,全部都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说明教师已经从“教知识”向“教学习”转变;同样,每一个具体目标都包括了实现的途径与策略,说明教师不仅关注知识掌握,也关注过程与方法;而思维工具与相关技能成为常见词,说明教师都能够准确理解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本质追求,学科教学中的自觉融入应用已成为常态,借助思维工具(思维技能)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目标之一。
二、问题情境比较丰富,注重认知冲突
分析相关课例,问题情境均较丰富,为认知冲突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始终聚焦问题和学习内容,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如《小木偶的故事》在简要回顾故事之后,教师抛出核心问题:“你明白了什么?”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明白这个道理?”引导学生逐层深入阅读文本并展开讨论。在《大脚丫跳芭蕾》的深层阅读环节,教师设计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在三个场景中,你是否发现一种相似的事物?”“它们有什么样的变化?”“从变与不变之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发学生认真观察绘本,展开想象和思考,在交流碰撞中学习走向深入。《电磁铁的磁力(1)》用微视频导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力那么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我们怎样去探究呢?”这些问题让课堂变得活跃,学生的思路完全打开,后续的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就有了很好的基础。
思维发展型课堂讲究问题情境的丰富性,首先体现在开放上,学生的思考有丰富的发挥空间;其次体现在层次性上,以核心问题为引领,递进到具体知识点,或由具体事情提升到一般性问题。这都是思维发展的有效策略。而且,思维发展型课堂的学习场景与问题特别注重认知冲突。
三、思维工具应用适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思维训练有三个阶段,第三阶段才是高级思维的自动化,前面必须经过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的阶段。思维工具只有在目标指导下更适切的应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才更有利于促进深度学习,促进思维的发展。(赵国庆,2012)
《小木偶的故事》应用了流程图回顾和梳理故事情节。《大脚丫跳芭蕾》用桥形图来分析人物与事物在不同场景下的变与不变,用思维导图来激活学生思维,讨论实现梦想的因素。“Different tastes”应用思维导图提出文本主要信息。《植树问题》借助概念图帮助学生梳理解决此类问题的要素及相关联系。《争创文明班》用复流程图分析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与可能造成的后果。《电磁铁的磁力(1)》借助可能分析、因果分析等工具来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影响磁力的因素。这些工具与问题情境、学习要求切合,起到了思维支架的作用,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思维工具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四、注重迁移学习,重视学法归纳提升,体现建模意识
迁移是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也是有意义学习的重要基础。我校提出,思维发展型课堂实践深化的突破方向就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建模,要求教师在学习中安排迁移利用的环节,在总结阶段特别重视对学习过程与学法的回顾。
《小木偶的故事》在完成对学习文本的梳理之后,教师借助学习单引导学生应用类似策略与程序来完成下一节课的学习理解;而在总结提升阶段,又借助概念图引导学生总结整体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大脚丫跳芭蕾》用桥形图构成的学习单来引导学生分析另外两种事物(人物)在不同场景下的变与不变,在类比之中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情感。“Different tastes”教师也设计了借助思维导图调查和分享各地饮食习惯的练习。《电磁铁的磁力(1)》结尾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完成的研究计划,归纳提出实验设计的流程,帮助学生发展“定义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
五、课堂氛围良好,交流评价注重以目标为导向
“高挑战低压力”是促进思维发展最好的环境。(赵国庆,2014)我校教师普遍注重思维发展的目标导向,注重问题的开放性与思考的独立性、讨论的民主性,评价不再是简单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更多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策略,让课堂充满丰富的问题情境和挑战性的认知冲突,学生的思考有广度,也有一定的深度。
《大脚丫跳芭蕾》,教师抛出两个开放性问题:“实现梦想还取决于什么因素?”“有了这些梦想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再借助思维导图和小组合作学习,现场讨论非常热烈,学生不仅大胆讲出自己的观点,而且借助社会案例、因果分析等讲清楚自己的理由。《植树问题》关于“植树问题只是跟植树有关吗”的讨论,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从植树到间隔问题,再到利用“一一对应”思想解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讨论充分而有效。
六、结语
思维工具在学科中的融合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如何从“表层”走向“深层”,真正促進学生的深度理解和思维能力发展,还是许多学校和一线教师面临的困惑。冼村小学形成了操作性比较强的校本实践模式,对学校深入推进思维发展型课堂探索有很大帮助。当然,探索还只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在目标设计上还没有完全转到“学习角度”上,关于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思维发展的目标界定,还缺乏认知目标分类与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指导;关注到了问题情境与认知冲突,但如何进一步丰富,如何让认知冲突自然发生而又有梯度,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变化;思维工具从简单引入到在具体学习中的融合,适切性有提升,但还要进一步脱离指导性过强的学习单,培养学生内化的自觉应用意识与能力;迁移学习、变式练习、学法归纳提升都有体现,但还必须进一步提升对意义学习理念、联系性思考和知识建构的认识,让实践有针对性,学习策略的归纳提升更有普适性。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