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伊娜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弗朗兹·博厄斯(Franz·Boas,1858-1942),德裔美国人类学家,美国现代人类学的先驱,开创了美国历史学派,提倡历史特殊论和文化相对论。他一生经历颇丰,学识渊博,博厄斯年轻的时候热衷自然科学,后迷恋上人类学。他做过杂志的编辑和博物馆的助理及馆长,后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直到退休。此外,他还积极恢复和创建美国人类学的专业期刊和各种学会,为人类学在美国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858年,博厄斯出生于德国威斯伐利亚明登市的一个犹太后裔家庭。年幼时,他对自然现象倍感兴趣,并受家中自由开明的氛围浸染,起初专攻物理学和数学,之后对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产生了兴趣。在A·巴斯蒂安的推荐下,博厄斯于1883年参加了北极美洲巴芬岛的探险活动,从此之后他的兴趣完全由自然科学转向了文化人类学和原始部族。因此我们可以看出:1883年博厄斯去巴芬岛探险之前,他是自然科学的爱好者。当在巴芬岛接触了爱斯基摩人之后,他的研究兴趣由自然转移到了自然界中的人了。
(一)《人类学与现代生活》中的文化相对论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一书中,作者“以人类学的眼光,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诸如种族、民族主义,……文化和社会上的一些被曲解的问题”。①其中文化相对论观点在本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博厄斯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又都是各个民族和历史社会的独特产物,否认“欧洲中心主义”和“白人种族优越论”的传统权威观点。他还认为种族、民族并无优劣之分,文明人与原始人之间的差异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各种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并不是由于民族或种族本身的原因,而是社会历史发展条件所决定的,“世界上并没有文化优劣之分”。弗朗兹·博厄斯比较了欧洲、美洲、亚洲等地人种与文化差异,发现“在所有的其他种族当中,很大一部分人具有白种人所具有的平均智能”,他说,“文明人以其所取得的惊人成就而自豪,从而鄙视人类大家庭中其他比他低下的成员。……发展阶段的差异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由于遗传而在生理结构上比另一个人低一等。”博厄斯进而指出,对各民族或种族文化发展水平产生影响的是历史条件,而不是种族能力上的差异。他接着又说,“……只有在每种文化自身的基础上深入每种文化,深入每个民族的思想,并把在人类各个部分发现的文化价值列入我们总的客观研究范围,客观的、严格的科学研究才有可能”。他认为文化价值是不能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去衡量别的民族和他们的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即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和功能,任何一种文化只能从该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内部去研究,重点去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这样各文化才能获得成分尊重,各群体越平等越和谐。博厄斯这一观点对处理当前世界种族冲突以及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积极意义。这里我们应当指出,这种对其他文化的公平评价,事实上是很难做到的,自己的价值判断总会在其研究中起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文化相对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和防范了依据我们自身的文化价值标准来对别的文化作出判断的做法。
(二)文化相对论与现实世界
对于民族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而引起的民族冲突、民族战争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弗朗兹·博厄斯在他的《人类学与现代社会》一书中指出,由于不同民族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现实世界中必然表现出诸多文化上的差异,在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推动下,进而有可能会作出危害人类的事情来,弗朗兹·博厄斯在《人类学与现代社会》第三章关于“种族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说,他认为在民族国家中,作为一个国家政府,应当多强调它的同质性,而不是它的差异性,不同民族之间要增加交往,促进其团结合作,“由此,则可以推翻所谓的`本能的'种族憎恶的论断。”进而成功的建立了不依据种族原理来划分社会群体,在坚持团结的原则下将群体组成为一个整体,达到文化合作的目的。②为了达到不同种族文化合作的目的,弗朗兹·博厄斯认为文化一旦形成便是既定的,是无需改变的或不可改变的,而外界因素的影响可以造成人类文化的差异,如果我们能掌握这样的规律,那就可以运用教育来适时加以改变,并创造出更适宜人类成长的外部环境。
就中国而言,弗朗兹·博厄斯的文化相对论观点,自传入我国以来,引起了国内学界的高度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等不平衡,在我国内部偶有出现忽视民族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如在改革开放以前,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各民族的习惯法有的消亡,有的即使没有消亡,其有效范围或功能也逐渐缩小了。文化相对论认为,人类文化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成与发展的,是对特定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反映。对于每个民族来说,每一种文化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自我价值。我们应当用它的价值体系来加以评判,而不是以自身文化标准来妄加否定他文化价值。特别是在现代生活,以经济总量来衡量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程度的高低,忽视文化作用的存在,在我国也是此起彼伏的。因此如何利用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对于我们进一步分析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以及建构我国和谐民族关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文化相对论对少数民族经济研究的意义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主体民族是汉族,其余55个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大都位于边疆偏僻地区,这种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有的生态文化使少数民族经济也有自身的特点。少数民族大都聚居在自然资源丰富但交通不方便的环境中,大多数国家级贫困县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缓慢,工业化和城市化率低。我们研究少数民族经济落后因素的时候必须把文化因素考虑进来,因为每个民族的形成都有其自身的历史特殊性,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产生了不一样的生计和生活方式,这又塑造了不一样的民族文化,探究少数民族贫困的真正原因的时候除了考虑经济因素以外必须要结合他们的文化来作出合理的判断,因为不是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而贫困,也并不是他们的文化落后而导致他们贫困,文化没有优劣和高低之分,不同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文化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在经济研究中忽视文化的因素会出现经济决定论,不过只注重文化因素而忽略经济也会出现文化决定论的错误,经济和文化是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体,文化相对论对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
【注释】
①李红香:试论文化相对论的现实意义——读《人类学与现代生活》有感.怀化学院学报,2010.06.033.
②[美]弗朗兹·博厄斯著.刘莎等译.人类学与现代生活[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