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景中实验中学
经典课文的课堂阅读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文内容、教学目标,选择主题整合的不同策略,方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X”群文阅读现在比较流行。它是指以课文为“1”,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深读透,掌握其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然后进行拓展阅读,找到几篇相似或关联的文章,再由学生根据掌握的方法,自主阅读,在比较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开阔阅读视野,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进一步落实到课堂上的呈现,可以考虑“讨论+书写”的形式,以篇为单位,先组织小组讨论,得到比较一致的认识,然后,制作成学案给学生训练,使学生既得到巩固,又提高书面回答问题的能力。
在基础较好的班级中,主题式深度阅读十分有益。所谓主题式深度阅读,就是以课内某一篇经典文章为引子,学完之后,选取同一作者或同一主题,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主张等有深度理解,或对同一类主题的文章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它的好处是尽量避免零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不深入的问题,利于从多角度、更全面地理解同一主题思想,并且在完成阅读之后,能够较快地形成体系性和框架性思考。
读写结合是常见的阅读方式,这里加上一个“演”字,变成“读—写—演”结合式拓展阅读。让阅读加上“写”和“演”这两个因素,就使得阅读的有效性以可视的方式而彰显,这对一些应用性比较明显的名篇佳作,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2019年高考全国1卷作文题,要求写一篇“热爱劳动”的演讲稿,这也为应用性较强的课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方向。不妨以人教版7下第四单元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这一名篇为例,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考虑如下: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思路,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演讲稿的基本写法,这就是第一步“读”,要求读懂“写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写得怎么样”,然后,教师还需要让学生通过读,明确演讲稿的文体特征:从文体上看,它属于议论文,因此需要有明确的观点,需要有力的论据来证明观点,提高说服力;从语言上说,演讲稿要注意面对面交流的功能,所以要求口语化。
第二步就要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七年级的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是陌生的,演讲稿的写作对他们来说也不容易,但因为它的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特征,而且在电视上、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并非对演讲完全没有接触,因此,尝试写作也不是不可能。从题材上讲,可以选择切合校园生活、学生学习、社会热点的话题,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写起来就有话可说。让学生写演讲稿,学生是愿意的。因为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生很想吐露心声,希望把心里想的表达出来,所以有不少学生写周记时能尽情发挥。不过,教师应介绍一些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要求,适当加以指导和修改。
最后一步就是提供展示舞台,让学生上台表演。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在小组内竞逐,推选演讲最好的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教师与学生干部一起设计好评价标准,选出评委,给优胜者奖励,纳入班级的学业评价体系。
除了演讲稿这类应用性较强的课文可以采用上述阅读方法之外,其它情节性较强的文学作品,也可以引入“演”的要素,但是可以省掉“写”的步骤。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对语言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都能得到极大的深化,学习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凸显。学习诗词也可以引入新的形式。所以,“读—写—演”究竟是选择“读写结合”还是“读演结合”,抑或像上述“读—写—演”三者合一,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经典课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主题整合策略如何选择,须看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因素,上文所提出的几种策略都是比较常见且有效的,而今新技术、新技能不断涌现,智慧课堂业已成为新的潮流,如何将传统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结合这一新的教育趋势,将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