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天河区旭景小学
网络语境下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能动性,点燃学习者的创造性。同时,学习者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资源平台作为支撑。当前,“学习强国”App就是一种能提供科学、海量、免费、绿色的图文和音视频学习资源的富媒体。
是不是“学习强国”上的所有资源都可以直接使用,完全照搬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发现“STUDY”模式可以较好地梳理分类出不同的资源,满足不同学习个体、学习方式、学科内容的要求。“STUDY”由“S-T-U-D-Y”五个字母组成,既有“学习”的意思,在模式中也可以表达为:“S”即Systematicness(系统化),“T”为Talented(能力化),“U”是Useful(有效化),“D”意Datifying(数据化),“Y”表Yarage(可操作化)。“STUDY”模式,即分别以系统化为中轴线、能力化为基准线、有效化为生命线、数据化为辅助线以及可操作化为延长线,通过五线并举,依托“学习强国”富媒体,构建能直接利用现有的、间接使用再生的、开发采用原创的和推广运用优质的“四用”学科资源,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强国平台现有资源涵括多领域、多学科知识,满足在线学习的资源扩充需要。但在浩如烟海的素材中,如何快速筛选出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呢?为此,把资源系统化整合是关键。
1.突出主线,主题统领
在繁复的素材库中,以主题式分类整合资源,就像是一条中轴线般串联同类的知识点。只要确定了主题,就能够在学习强国中把与之相关的信息通过检索方式查找出来。例如在开展“独具一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紧紧抓住核心词“面”,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比如语文的“见字如面——美文中的那一碗牛肉面”,数学的“面面俱到——长方体分割增面”……将“面”立体化、主题化、具象化、学科化,我们可以通过这条主线延伸出很多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能贯穿串联把其它相关的课程融合起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整合资源,学科协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和其它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机融合又各有特色,既有独立性又紧密联系。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以整合中心的方式,糅合多种资源,打破学科壁垒,达成学科协同学习,服务项目式课程的推进。例如,在引导学生对“压岁钱的使用”这个专题探究时,我们可以模拟制定一份理财投资方案,借助“学习强国”中相关视频和案例,结合语文的调查访问、数学的统计整理、信息技术的数据分析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根据主题探究实践,找到课程生长点,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STUDY”模式是以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以及课程多元发展为根本目标。故此,能力化提升是一条基准线,以学生、教师、课程的发展作为参照点,推动有效的资源构建。例如,学生要探究“纸与我们的生活”,如果只是给孩子们推介一些纸的来源、材质、用处等浅层的知识,不是探究课程需要的核心素材,帮助作用显然不大。在“学习强国”平台中,有关“纸”的资源对于教师指导活动开展是很有裨益的,也能推动学生了解探究,起到搭桥牵线的作用,让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摩纸的力量的实验,如纸桥的承重测试、纸房子的3D多维空间展示等,让学生有直观认识,再开展实地实验测试,和学生一起做相关的数据采集,这样的探究才能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专业的研究和课程的实际开展。
构建有效化的资源,是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蓬勃开展的生命线,而把“学习强国”里相关的资源细化后分类整合,是有效化的关键。
有效整理“学习强国”这个平台里强大的资源,可以细化分解为“四用法”。
1.直接利用现有资源,激发探究便捷化
“学习强国”中与教育相关的各类资源包罗万象,免费使用。对于实时检索出来的资源,只要是符合探究需求的,都可以直接下载,也可以在线播放,或者复制链接分享资源,这样就非常便捷了。
例如,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为举国关注的热点,如何把疫情变为教材,变成资源,变成课程,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做、有所悟、有所得,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如果以“防病毒口罩的设计与制作”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主题内容,那么对“防病毒”“口罩”“设计与制作”这些关键词进行检索,特别是在“综合实践”板块中,相对于小学生探知的诉求会更精准,再从相关资讯中筛选出与主题相关的资源,这样就更有的放矢了。
2.间接使用再生资源,促进探究多样化
如果只是把“学习强国”的资源进行复制、粘贴、保存和打印,那么这些素材仅仅是浅层的、原生态的,只能激发我们对探究的兴趣。只有对现有资源进行重组和再生,复合加工成我们需要的有效资源,才能促进探究活动的多样深入。
对“学习强国”的资源再生,集中体现在素材资源的回复、评论上。通过这些方式表达的观点既是阅读、观看和学习后内化而成的感想、感悟,同样是再次学习的新生资源、次生资源。例如,在研究“疫情下的地球村生活”的主题时,我们可以在“学习强国”上找到很多关于不同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国家在疫情之下的应对策略资源。要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背景,除了指导他们阅读原材料,还可让学生看素材下面的评论。对于外国的声音我们兼听则明,也要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对于本土的观点我们的共鸣更多,也不要人云亦云;最重要的是组织师生开展评论和回复观点,深化自己的思考。这样再生的资源就更多样化、多元化了。
3.开发采用原创资源,推动探究个性化
“学习强国”中虽然有海量的资源可以使用,但是不同的学生情况、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会有不同的资源需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本地特色、校本需求、学科特点、学情分析等因素整理并生成原创、个性化的资料,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
例如,在开展“我家阳台的那道风景线”的探究活动中,网络平台上很难找到烙印了自家专有特色的资源。因此,我们需要开创自己的原创资源。我们在班级内部建立一个关于“我的秘密花园——多肉植物的小世界”的实践活动课程公共的论坛,上传有关多肉植物的种类、栽种、图片、寓意等资料为学生奠定知识储备,学生们继续对这几类资料进行了探讨,可以写成观察日记、图片美篇、小视频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参与意识增强了,学会了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运用资料,更懂得如何对资料进行创新和应用,真正做到资源的为我所用,落实了创意物化。
4.推广运用优质资源,实现探究最优化
“学习强国”也是一个新生的、成长型的富媒体,它的资源也在不断地扩充和生成。实践探究中优质的、原创的、物化的资源,我们也可以通过上传的方式进行推广、辐射,实现这些资源使用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粤来越好——家”主题研究中,学生通过广州的历史渊源、饮食文化、民俗特色等方面,结合自己家的家风、家谱、家姓、家训、传家宝等内容进行系列探究……这些资源兼备本地风情又具家族特色,是别处的资源所无法取代的,而且这些资源既有个性也有共因,既含过去又见未来,把它们推广出去是能激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的。
我们借助网络的即时、远程、互动的特点,链接线上线下两种学习方式,注重实时资料的更新、评价数据的反馈和互动信息的沟通。在“STUDY”的模式中,利用“数据化”管理和网络学习,体现综合运用数学、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知识,以及3D打印、AI智能、各式便捷小程序等,还可以借助“学习强国”中的“AI小课堂”,把“AI”元素引进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通过虚拟、安全的方式,充分观察、思考、实践,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感悟到综合实践课程的魅力。
可见,我们善于利用数字化的探究方式,就可以达成线上线下的数据交融,突破时间空间壁垒,达成多元的、多维的实践与沟通。
资源的有效性都在于是否可操作上。只有可操作的、可使用的资源才可能是有效的、有意义的。
我们通过“STUDY”模式源把从“学习强国”整理的资源,利用到实践探究中,通过评价和反思,推动再生性、原创性、推广性的资源包开发,促进新课程资源的应用和再生。例如学生对故宫很感兴趣,我们通过“学习强国”上的“600岁故宫云直播”,足不出户地感受三条不同路线串联出美好的故宫。学生通过全景式观看和借助解说,深入了解故宫的方方面面,然后借助查阅资料等方式,就每一个感兴趣的课题深入研究,再把他们的探究所得,以网络传输的方式即时分享成果和获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凭借这些再生资源,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创作,实现资源和成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