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煜东
(黔东南州水利投资集团公司 贵州 黔东南 55600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两山”理论的核心就是保护生态资源、发挥生态资源的重要价值,即推进生态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其中尤以“绿水青山”为生态资源的核心[1]。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贵州省是全国生态资源核心省,亦是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贵州省的生态资源核心地在黔东南州,可以说“全国生态看贵州,贵州生态看黔东南”。黔东南州水投集团(以下简称水投集团)实施的水库项目大多位于黔东南州生态资源的核心区域。目前,水投集团有50多个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的水库工程项目,全部都在黔东南州的生态环境核心区域,是青山环抱中的“绿色明珠”,也是具有较大保护开发利用价值的重要生态资源。
以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为指导,积极推进黔东南州水库资源深度开发,进一步促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是摆在每个水利人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水库项目建成蓄水投入使用以后,可以开展集原水经营、水源保护和生态公园的“三合一”建设,将水库及周边可利用土地、山林保护起来,建设水源保护区,同时加挂原水经营公司、水库生态公园牌子,使水库库区资源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作为重要生态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价值[2]。
水源保护区对水库水面及上游地面地区实行严格的保护,禁止开展生产经营性项目及环境污染性活动。在水库库区以及大坝周围可以建设若干生态步道、亭阁,以及农林、人文、科技知识介绍牌,完善游览基础设施及安全措施,作为水库生态公园向公众开放,充分发挥水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水利风景旅游区是水库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模式之一,也是利用水库资源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路径。水投集团应将具有条件的各类水库按水库型、自然河湖型、城市河湖型、水土保持型、湿地型、灌区型6大类型,打造建设一批水利风景区,进一步发挥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的主体功能,在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方面取得更大效益[3]。
利用水库资源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要注重选择、善于取舍。对依托有传统村落、著名民族村寨、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独特自然景观以及拥有古树名木、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等内涵的水库项目,可以与当地政府、企业等合作,以水库库区所拥有的相关资源、资产入股,充分整合资源,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开展水利风景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水利风景旅游区。
我国已有水利博物馆,但水库生态博物馆仍处于空白。水库生态博物馆由展厅和实物两部分组成。展厅博物馆用高科技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该水库建设前、建设过程、建成后及未来展望等场景;实物博物馆即对建设前、建设过程、建成后的自然环境、景观形态作广泛收集,建成后在水库库顶、大坝、库面、水下等处设置若干景观点、景观台、景观大厅,对自然景观形态进行对比观赏。
水库生态博物馆的实质是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人文自然生态旅游区。建设水库生态博物馆要充分考虑项目的自然景观、资源、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建设前应充分考察评估论证,确定后开展跟踪记录,将该项目建设前和建设过程中的地理环境、生态资源、自然人文、前期工作、施工过程、人文活动(包括相关会议、领导视察、抢修救灾、党的建设等),用影像、图片、文字、模型等进行全程记录,重点要突出社会价值、生态优势、技术创新以及人文精神。
黔东南州水库项目处于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森林之中,自然景观和山水优势明显。可以结合优势开展以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为主题的水利培训中心、水利康养度假区建设。
水利交流培训中心、水利康养度假区建设要结合水库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充分挖掘水利文化、水库民间传说,结合民族民俗活动、科教基地、生态文明展示基地。积极招商引资,与当地政府、有关专业团队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合作开展水利生态小镇、避暑山庄、民族客栈、绿色农庄、水上亲子乐园、民俗酒店、特色酒吧、水幕表演、休闲茶社等康养休闲度假项目,举办水库文化节、生态旅游节等,发挥水库、生态、休闲度假“三位一体”优势。
绿色水生态产业是生态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之一。黔东南州大多数水库主要为城乡提供水源,一些水库安装有电站开展水力发电。水力发电也是生态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当前,黔东南州有数十座水库正在建设,待水库全部建成后,将实现供水资源富裕。届时可对全域水库资源实施统筹调度,在确实保障供水的基础上,利用富余水库开展生态鱼养殖。黔东南州生态鱼资源非常丰富,又有酸汤鱼品牌,应大力发展以水库、河道养殖为主的冷水鱼、生态鱼产业,并构建类似阳澄湖大闸蟹的原产地品牌,不断提升生态鱼附加值及市场化水平。还可以利用水库清澈、无污染的水源进行纯净水、矿泉水开发,发展水生态产业,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在深入推进水库资源深度开发方面存在着如下困难。
一是库区深度开发建设用地及规划问题。是否能纳入用地规划和城镇规划是开发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若不纳入规划、不解决开发用地问题,项目无法推进。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配合和支持才能解决。
二是库区深度开发所需资金问题。融资比较困难,深度开发建设资金筹措也是主要难题之一。
三是库区深度开发与生态红线保护问题。生态红线是保护生态的高压线,开发必须服从生态,必须以红线为基线,不能跨越。在深度开发过程中,要处理好利用生态和保护生态的关系。如何做好两者的统一和协调,也是一个重要课题[4]。
水库库区深度开发是黔东南州水利资源合理利用、保值增值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水利经济、生态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落实并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原水经营公司、水源保护区和水库生态公园“三合一”开发模式、水库生态博物馆建设等都具有开创性,可以成为贵州省在全国推进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品牌,成为贵州省实践习总书记关于“贵州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发展新路”指示的案例。
为了促使水库库区深度开发顺利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
一是解决建设用地及规划问题。一方面,按正常开发建设程序报批,对一部分临时建设用地通过流转和征用解决;另一方面,政府予以政策倾斜和扶持,通过设立水利开发区、示范区、创新区予以统筹协调。
二是解决项目深度开发建设资金问题。一方面,可以包装项目,向上级申报专项资金,争取省级、国家有关政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发行政府性债券、项目专项债、调用水利建设基金、与政策性银行多沟通多协调,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解决部分资金问题。
三是解决生态红线保护问题。对于深度开发项目,要严格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审批程序进行申报,同时积极将项目纳入政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及国家战略所需项目等,努力拓展项目发展空间。
水库库区深度开发是黔东南州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已有一些水库资源深度开发项目正在开展推进之中。在水库深度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以“两山”理论和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造福于当地人民群众,努力实现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