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精准扶贫的可行性道路分析

2020-02-25 20:32:57范建春王晓民
山西农经 2020年24期
关键词:红薯贫困户精准

□范建春,王晓民,王 雷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山西 运城 04400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近阶段的核心任务,针对这一核心任务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精准地解决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加入脱贫攻坚战中。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优势制订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解决贫困户的经济问题。

同时,积极发展消费扶贫的新道路。政府工作人员应利用新的利好政策,积极联系各大电商平台,为农产品找到销路,解决农民遇到的各种问题,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1]。

另外,引领职业院校大力培养专业的农业人才,依托专业的农业人才助力农业发展。利用最新的农业生产知识与技术,带领贫困地区脱贫。争取将普通农民培养成职业农民,实现科学种植、科学收获,真正实现我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2]。

1 打好产业扶贫牌

2015年1月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十大工程”,重点强调了农业产业化对精准扶贫的重大作用。实现农业产业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发展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在农业龙头企业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农业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更强。一方面,可以让农民通过入股的方式得到年终分红;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发展出的产业链条,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能够吸纳很多贫困人员进行就业,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例如擅长农业种植的农民可以参加技术岗位,擅长管理的农民可以胜任调节不同部门之间关系的岗位,一些年龄较大的贫困人员可以应聘后勤工作岗位,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3]。

桃树是运城市平陆县部官乡黑窑村的主导产业,一直被黑点病侵害。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发挥自身优势,为该村村民免费发放防治黑点病的农药,组织专家为村民讲解防治病害的技术,使该村的桃树黑点病得到有效控制。

在充分了解当地地理环境特点之后,结合地方农业特色,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驻村工作队对部官乡黑窑村的土壤土质、年降水量进行检测后,试验性发展甘薯产业。

2017年免费为贫困户提供30万苗优质红薯苗,种植面积超过4 hm2,每667 m2产量接近2 000 kg,售价2~3元/kg。黑窑村地理位置独特,气候适宜,土壤适合红薯生长。成熟后的红薯商品性和口感特别好,在河南三门峡市、平陆县的农贸市场大量销售[4]。

在部官乡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黑窑红薯富了黑窑村”。2018年底,黑窑村的几个种植户将黑窑红薯销售到深圳,深受当地欢迎。2019年,随着部官乡西祁村周仓庙旅游景区的开发,烤红薯成为景区的一道亮点。由于效益明显,红薯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部官乡的乡长对扶贫队的工作非常认可。红薯带动了黑窑村的经济,让贫困户受益,加大了附近村民种植的积极性,创建了“黑窑红薯”品牌,发展红薯产业。下一步将修建一座甘薯贮存窖,并建立甘薯育苗基地,形成集种—存—育—深加工为一体的甘薯产业链,逐步完善黑窑红薯种植产业[5]。

这个实例证明了农业产业化对于精准扶贫的重大作用。在充分尊重当地习惯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集中研究特色农产品的价值,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挖掘农产品的其他价值,尽可能发展成产业链,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销售的利润空间,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挖掘农村能人带动贫困户,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增加销售量。同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与学习机会,对贫困户进行专业的农业培训,提升其职业素养,使他们彻底摆脱贫困。

2 搭建消费扶贫的可能路径

消费扶贫指的是集聚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线上消费与线下生产相结合,解决农产品的滞销问题。在搭建消费扶贫的路径中,首先应根据地方特色进行农业产业培训,打造品牌效应和明星产品。其次,应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进行统计与分析,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造农业产业链,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甚至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再次,深入学习电商扶贫模式,督促村民积极学习网络知识,打造服务至上、产品质量至上的电商平台,耐心回答消费者的售前咨询与售后问题,打造环环相扣、密切合作、服务周到的电商平台。

通过改变消费方式实现精准扶贫是这场扶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经过对实践经验的分析与讨论,发现只有努力完成四方共进,才能实现精准扶贫。四方主要指的是农户、企业、电商平台以及消费者。农户应该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用高质量的农产品打造品牌,以品牌效应拓展销路。企业应该大力支持农户生产,通过完整细致的数据分析预估订单需求,实现与农户之间的订单农业,一方面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的农产品产有所销,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农产品的价值,生产具有更高价值的周边产品,为企业自身和农民创造新的利润来源。电商平台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为农户与消费者搭建平台,为农产品找到销路,为消费者争取最优惠的价格,做好宣传,拓展销路。消费者应该积极支持精准扶贫政策,为农民创收添砖加瓦,在选择产品时尽量选择助农产品。

在消费扶贫过程中,应该坚持将以下几方面做好:首先是订单农业,其次是供需对接,再次是电商辐射,最后是品牌效应。品牌不仅是质量的保证,更是一份信任。在打造农产品品牌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政府人员免费为其所在地的农产品做代言的措施,打造一条政府与农民同心协力的新型精准扶贫致富之路。

3 优化职业学校对农业类人才的培养方式

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西张耿村的农民夜校是全国闻名的农民夜校,为当地培养了很多乡土专家,为当地的农业发展不断输送专业人才。目前,农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本地区的农家子弟和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些学生普遍对农业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并非主动选择去农业学校上学,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职业学校应对新生和老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针对新生,应该着重通过思政教育的方式平衡学生的心理,将“扶智”与“扶志”融入职校农业类人才培养中,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让他们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与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学校应通过开展各种课程,向学生展示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改变学生的传统农业观,使其认识到农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和农业存在的巨大发展潜力,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重新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针对老生,学校应该注重农业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田间学习。针对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学校还应该设置相关课程,向学生介绍新型农产品销售模式,打开学生的致富思路,在学校开展农产品销售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评选销售能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学生普及新型职业观,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分析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以利益为导向的职业意识的狭隘,打造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民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猜你喜欢
红薯贫困户精准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6
蒸红薯,学一招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16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58
『贫困户』过年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54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50:06
坚强的红薯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12
红薯
大灰狼(2018年11期)2018-12-15 00:16:14
精准的打铁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22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6: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