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发荣
(上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福建 龙岩 364200)
我国在发展工业的进程中,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很多工业项目的开展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水质污染、雾霾天气等日益严重。全国多地发生山洪和泥石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循环经济视角下,需要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上杭县蛟洋工业区(以下简称“园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特别是2017年通过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验收以来,园区坚持以循环化绿色改造为重点,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和绿色制造产业体系。园区以铜冶炼项目为龙头,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其相配套的下游产品,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铜冶炼、硫磷氟精细化工、建筑材料、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相关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拓展[1]。
循环经济是经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资源与经济结合的一种全新角度,即通过平衡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的经济发展局面,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同时,经济发展又能够很好地节约资源,研发和探索节约资源的方式,使废弃资源能够通过更好的方式进行改造[2]。
园区以金、铜冶炼为中心,以就地消化其副产品硫酸及其下游新产品加工为延伸,形成以金、铜等有色金属冶炼及硫酸、磷、氟、碘化工等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并向铜金银精深加工及硫磷氟碘等精细化工方向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家电卫浴产业领域、金银贵金属深加工以及金铜产业物流服务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3]。
2.2.1 减量原则
园区依托紫金铜业、瓮福紫金、龙氟化工等龙头企业,为区内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基础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入下游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磷石膏综合利用、硫酸高值化综合利用、粉煤灰废渣综合利用、贵金属深加工等生产线的不断延伸和完善,促进了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园区生产总值达到285亿元。通过实施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园区主要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建设用地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等指标顺利实现,完成率分别达到153.97%、101.29%、105.17%、117.65%。
2.2.2 再利用原则
按照循环经济3R原则,在园区内推广使用各种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重视工厂的建筑节能,推广使用能源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节能技术改造。
同时,积极推动铜冶炼、硫磷氟精细化工、建筑材料等用煤企业实行煤改天然气工程,推进热电联产,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园区实施企业物料“内部循环”,充分挖掘生产各环节、生产各要素的循环利用潜能,提高各种原料、材料及燃料的利用率。
2.2.3 产业关联原则
园区以铜冶炼、硫磷氟精细化工、建筑材料、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基础,联结上游、中游、下游项目实现一体化聚集,逐步形成企业之间原料、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共享关系。园区引进了吉利集团、杉杉能源、宁德时代新能源等上市公司与本地企业合作,一批重大的新能源材料生产项目先后落户[4]。
在循环经济下,企业要能够朝着既有利于社会发展,又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协调生产模式,对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商业经济制度路径,企业能够在循环经济理念的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循环经济理念能够有效提高经济的运行速度,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加高效的发展模式,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
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使用清洁能源,从而更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使废弃物能够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回收利用。在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对自身发展模式进行改进,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微观循环的商业发展模式,要求人们对商品进行循环使用,或者使用能够多次使用的商品,从而减少对商品的浪费以及废弃物的排放。通过这种方式,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使经济稳定增长。
到2025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税利达到50亿元以上。依托循环经济、氟化工产业为基础,不断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引进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精细化工项目,特别是含氟新材料和动力电池材料项目落户园区,力争在2025年前把园区打造成电子化学材料、含氟新材料、锂电新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
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园区营商环境,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高效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体制、制度创新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
大力引进循环经济、含氟新材料等领域主体企业、核心企业,确定并大力引进配套产业、配套设施,形成产业链,构成完整的产业集群。
同时,充分利用“9·8”“6·18”招商平台,组织召开循环经济、锂电新材料、含氟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对接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布局,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重点,坚持开展“小分队”式精准招商、龙头企业以商招商、第三方招商,着力引进建链强链补链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进一批产业龙头项目,加快推动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
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专业合作,推动产业链研发攻关,对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企业实行奖励。加快输送含氟新材料产业专业技术型人才,通过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
4.5.1 园区建设方面
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十个一”项目,即一个职业技能提升中心、一批人才(员工)公寓、一批科技创业创新基地、一批配套教育机构、一批商业医疗健康服务中心、一批文体设施、一套供水(水库)系统、一座污水处理运行系统、一条园区主干道(含物流园区)、一批扩园征地拆迁(安置新村)项目,使园区道路、环境、教育、医疗、综合配套设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4.5.2 产业发展方面
结合国内循环经济、含氟新材料、锂电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发展含氟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锂电新材料、含氟中间体等产业链,积极发挥新古田会议等红色品牌优势,围绕含氟高能材料项目,进一步延伸含氟新材料军民融合产业链条。以高端精细化和结构集约化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发展氟碳化学品、含氟聚合物及含氟精细化学品、锂电新材料等产业链,逐步发展循环经济和氟化工产业链的中、高端产品;重点推进天甫电子、天甫厦化、福建新安、时代思康、常青新能源等项目建设。通过传统材料产业调整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相互融合渗透,不断提高园区新材料产业的比重和集中度。
4.5.3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在园区内设立高质量的“公办民助”中小学,优先解决外来专业人才子女的上学问题。实施循环经济、锂电新材料、含氟新材料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与高校、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选派技术骨干进行培训、交流和观摩学习,提高现有人才的素质。
通过对循环经济下商业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经济制度创新路径的探讨,使园区能够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模式,从而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增强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服务能力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高效、节能、低污染、规模化为特征的固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体系,夯实绿色化发展基础,提高园区循环经济链条上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